到非洲旅遊,必定不能少的紀念品

肯尼亞與埃塞俄比亞相鄰,但兩國咖啡豆的品種、豆貌和風味迥然不同。肯尼亞咖啡豆採用

全水洗處理,其中最特別的要算「雙重水洗法」,最主要的咖啡豆種是 SL-28 和 SL-34 。

赤道貫穿的咖啡產國

肯尼亞全名肯尼亞共和國,位處非洲東部,與索馬里、坦桑尼亞、烏干達、埃塞俄比亞、蘇丹接壤,東南邊瀕臨印度洋,有一條長達536公里的海岸線。

到非洲旅遊,必定不能少的紀念品

肯尼亞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地有肯尼亞最高峰、非洲第二高的肯尼亞山,它的海拔高度為約5199米。四周是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沿海地帶是平原。赤道從中貫穿肯尼亞,整片土地都在南北緯10°之間,屬於熱帶咖啡產區。

到非洲旅遊,必定不能少的紀念品

肯尼亞全年有兩個雨季,分別是3月~6月、10月~12月,所以咖啡豆採收的季節也有兩個。10月~12月是主產季,產量佔全年的60%;6月~8月是副產季,產量佔全年的40%,。

‍實驗室裡的獨特品種

肯尼亞的咖啡栽種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當時,法國傳教士首次從也門引進阿拉比卡咖啡樹,但因為咖啡樹不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咖啡豆產量很少。直到1893年,從巴西引進波旁種咖啡樹,咖啡豆種植規模逐漸擴大。

到非洲旅遊,必定不能少的紀念品

肯尼亞出產的咖啡豆以波旁混種的SL-28、SL-34為主,近年來也有人種植其他品種。SL28、SL34是肯尼亞最具代表性的咖啡豆種。它們是二十世紀初由 Sott 實驗室研發的波旁混合種,其中「 SL 」是實驗室的縮寫,「 28、34 」是實驗室的開發人員代號

到非洲旅遊,必定不能少的紀念品

經實驗室鑑定,SL-28、SL-34 具有肯尼亞特色的酸香,是典型的肯尼亞咖啡種

。這兩支咖啡抗寒性和耐藥性低,但適應肯尼亞的高濃度磷酸土壤,能在此環境下孕育具有獨特的檸檬酸、甜感乾淨、莓果風味顯著的咖啡豆。

‍傳統水洗的變奏‍

肯尼亞咖啡豆全採用水洗法處理,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雙重水洗法」。「雙重水洗法」指的是咖啡豆進行兩次水洗處理和兩次發酵。採用這種處理法的水洗槽有高、低兩層,分別用於第一、第二次水洗。採收好咖啡果,剔除中間的瑕疵果,去掉果皮,倒入上層發酵池進行發酵或者直接幹體發酵。

到非洲旅遊,必定不能少的紀念品

發酵一段時間後,用水清洗咖啡豆,除去咖啡豆表面大部分果膠。再把咖啡豆放入下層發酵池中進行二次發酵。發酵期間每隔幾個小時更換循環水,以防咖啡豆發臭和黴變。用水再次清洗咖啡豆,去除咖啡豆表面剩餘的果膠。

到非洲旅遊,必定不能少的紀念品

沖洗乾淨的帶殼豆

放入水槽浸泡十二小時以上,然後晾曬乾燥才算完成。經過雙重水洗的肯尼亞咖啡豆豆貌肥碩飽滿,風味多樣,層次鮮明。

‍獨創多重分級制

肯尼亞有自己一套嚴謹的咖啡豆分級。這套分級是按照咖啡豆的顆粒大小和質量進行分級(如下圖)。

到非洲旅遊,必定不能少的紀念品

市面上比較多的是 AA 、 AB 以及 PB 級別的肯尼亞咖啡豆,近年來在 AA 等級咖啡豆之上還有多了一個 AA TOP 等級的咖啡豆 。

‍死火山「養活」咖啡豆

肯尼亞精品咖啡主要種植在肯尼亞山周邊的高原地帶,海拔在1600米~2100米之間。這裡的土壤屬於火山土壤,呈現深紅色和橙色,富含豐富的礦物質磷,排水性良好

到非洲旅遊,必定不能少的紀念品

除了肯尼亞山區周邊,在肯尼亞西部與烏干達交接處的艾貢山也孕育出品種佳的肯尼亞咖啡豆。肯尼亞全境一共有咖啡產區10個,包括 Nyeri、Murang'a、Kirinyage、Embu、Meru、Kiambu、Machakos、Nakuru、Kisll 。Nyeri 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產區。區內以咖啡生產業為主,有著名的死火山——肯尼亞山,產區海拔在1200米~2300米,10月~12月是主產季,6月~8月是副產季。

卡洛圖處理廠在 Nyeri 產區之內,具有氣候地理上的雙重優勢。處理廠與附近一千多個咖啡農合作,當中有不少優秀的咖啡農團隊。

到非洲旅遊,必定不能少的紀念品

而不得不提的是 Group A 咖啡農團隊,它曾經多次獲得 「 DORMAN 微型處理廠咖啡競賽」冠軍,在咖啡豆種植和採摘上擁有豐富經驗。

Group A 咖啡農團隊由幾十戶擁有種植經驗的小莊園組合而成,平均每人只栽種1公頃咖啡樹,只採摘最優質的紅果。 Group A 咖啡農團隊經手的「肯尼亞 AA 水洗」,具有黑糖、甘蔗、杏桃、巧克力的風味。酸味活潑,甜感高。炎炎夏日,喝一杯肯尼亞咖啡,帶給你別樣消暑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