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了英国孩子的后妈,我是进退两难……

我们到底要给孩子怎么样的教育?是引导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是要借鉴英国人对教育的开放态度,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发展,或者二者综合平衡?

自从当了英国孩子的后妈,我是进退两难……

文丨许意

中西教育差异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典型而又富有争议的话题,尤其身在海外,受到的多元文化冲击。显然这不是我短短一篇就可以写明白,仅希望通过身边的几个小故事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自从当了英国孩子的后妈,我是进退两难……

自从当了英国孩子的后妈,我是进退两难……

后妈的故事

朋友凝面对一个大难题,是关于她英国男友的女儿的教育问题。小女孩年方11,长得漂亮可爱,兼又十分聪慧,艺术天份颇高,深得众人喜爱,包括凝。

话说当初介入这场恋爱,凝的父母是不同意的,"好端端的给人做后妈干嘛?我家女儿也不是那么愁嫁吧?"。

凝不以为然,英国的孩子独立,和父母的牵扯未必有那么多,18岁以后就海阔天空自己飞了,也就是几年过渡期。

没多久,重要问题就开始出来了,是双方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她左右为难。

是管还是不管?管,怕遭她生厌,双方对立;不管,凝又觉得看不下去,总而言之,这孩子教育就是个大问题,稍稍列几项。

首当其冲,爱购物。才11岁的孩子,恨不得每到周末就拽着爸爸去商场,不是买这买那,就是先做好调查,下次伺机购买,或者在节日、生日时候提出要求,大人只得乖乖掏腰包。

中国的孩子,从小被教育勤俭节约,尤其女性,被告知虚荣浮华是绝对不可取的,要钻研学习,勤奋努力才是正途——这是凝从小受到的教育,如今在这小小的孩子这里彻底被打翻了,简直是享乐主义优先。

其次,孩子的业余时间几乎没有任何计划安排,任由她玩闹,打游戏,上网,见朋友。没有任何的培训课程,也没有精心安排,带她去逛逛。这在中国的父母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谁家的小孩不是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培训课程轮着上。凝看孩子艺术天分好,时时想着带她去参加艺术展,进博物馆,可是人家压根儿就不感兴趣,而她男友又是个特民主的人,凡事都征求小孩子的意见,小到晚餐吃什么,大到周末、假日的安排,都得小孩子拿主意。

凝觉得要崩溃了,一个11岁的小孩子能有什么主见?好,就算是有,大人也应该引导,建立权威吧?

总之,她是万般纠结,插手也不是,不插手又看不下去。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到最后不要因为没有适当引导和教育浪费了天份。

自从当了英国孩子的后妈,我是进退两难……

精英式教育

或许,在英国的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又是另一回事。

一个朋友是圈子里的骄傲,他家两个孩子,一个以地区第一名考取了剑桥,一个在牛津深造。我们没有仔细向他讨教过教育良方,但可想而知,没有多年的悉心管教,和孩子的勤奋努力,是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成绩的。

自从当了英国孩子的后妈,我是进退两难……

我也见过另一朋友如何培养孩子,和凝的继女一样都是11岁,日程安排却是天差万别。下课后的时间,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弹钢琴,等等,规规矩矩,时间表精确到分。

各种培训安排的好好的,孩子就只管跟着上就是了。看起来是挺好的,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就让人觉得充满匠气,太规矩太周正了,对孩子会不会是一种束缚?

我碰巧见过这两个孩子:凝的继女和那个被严格培养的中国孩子。她们同样的年纪,内秀是各有所长,但老实说,就灵气来看,还是英国孩子稍胜一筹,懂得和大人交流,落落大方,而中国孩子,明显要腼腆生涩一些,这是不是因为不同教育方式所致呢?

自从当了英国孩子的后妈,我是进退两难……

如何管教孩子,做父母的各自有发言权。和一个在英国工作的大学教授(中国人)聊起这个话题,读了一辈子书的他,反而淡淡的说,"管那么紧干嘛,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了。"

我也见过一个从小接受精英教育的英国青年,自小按照贵族式模版教育而学习,上的是和伊顿媲美的私校,做任何事都要服从社会规范,小到吃饭动刀叉,大到社交场合说什么样的话。

长大后,他上完了名校,却得了严重的忧郁症,而对他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他也充满了憎恨。没想到精英培训却培养出了一个残缺的精英,但不可否认,他的智商和才华还是十分高。

自从当了英国孩子的后妈,我是进退两难……

教育自由化?

我一直特别好奇英国人怎么培养孩子,他们的教育制度和价值观到底是否值得借鉴。所以一有机会,我就会向身边的英国朋友们刨根问底,问他们从小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而他们又怎样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自从当了英国孩子的后妈,我是进退两难……

我曾经和一个英国的士司机聊他的家庭。他从事最普通的工作,做过超市仓库保管员,如今开的士营生。虽然他也觉得,如果当年他读多些书,可能工作行情会好一些,但他并不后悔,路就这么走出来了,小日子过得还不错。房贷过几年快还完了,老婆在银行做兼职秘书,月薪虽不高,但养老金不错。两人的日子过得愉悦,带着3个孩子,每年还有1、2次出国旅游。

我问他,“你会给孩子设立目标,比如将来要做什么样的职业?”

“不会。随他自己喜欢。”

“除了学校学习,你会给孩子安排什么培训课程么?”

“噢,他们学过一些,舞蹈,画画什么的。都是一阵一阵的,看他们喜好。我只要求他们学一项,游泳,因为这是求生技能。

显然这是个自由派,一切随孩子的兴趣而定。

一个英国学者则认为对教育的态度和整个英国社会对教育的价值观有关系。目前多数英国人认为文凭学历和工作没有太多的关联,读不读书就是一个自己的爱好,依然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但他自己显然是一个教育受益者。

自小他父母就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多拿高学历,如今3个孩子都在学术圈工作,稳定幸福。

如果他们走的是另一条路,不知道人生会是怎样。同时还有另一个事实不容回避:现在不要求学历的工作越来越少了。

过去制造业,手工业等都是需要普通技工的,但是现在这些行业在英国缩水严重,就业机会越来越少。

我个人而言是很推崇孩子的自由化教育的,并不一味推崇“唯有读书高”,可是身边一些反面的例子总会让我疑惑。

我楼下住着一个英国姑娘,23岁,长得青春可人,却因为压力长期受头痛困扰,皆因经济压力。男友和她都没有正当工作,她独自抚养一个3岁的孩子,肚子里还有另一个待产。

政府的那点福利是不够的,生活还要靠父母支持。每次我看到她都觉得惋惜,好青春的一个姑娘!她或许本来应该有更好的生活,23岁的年纪很多人还在大学或者刚刚毕业,正踌躇满志走向社会。

她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很早就走上社会工作,做了发型师,19岁恋爱怀孕,在生活模式还没有完全成型的时候就做了妈妈,带着孩子又无法去工作,经济状况越来越差,这个循环怪圈不知道何时会结束。

自从当了英国孩子的后妈,我是进退两难……

当然或许她读了书拿了学历,同样会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样也会失业,同样会供养不起家庭。但至少,这些压力会在她成人之后到来,处理起来会从容一些。

我总觉得让一个年轻人早早的负担起人生重负,忧郁头疼,是一件残酷的事。也许多读的几年书,多拿的学历,会让她在社会立足时多了些自信和资本?又或者,我们的学校会培养灌输些不一样的品性修养教育,是她早早走上社会无法领悟到的?

答案是无解的,我只是很疑惑,而且很遗憾。

自从当了英国孩子的后妈,我是进退两难……

我们到底要给孩子怎么样的教育?是引导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是要借鉴英国人对教育的开放态度,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而发展,或者二者综合平衡?家长们肯定是各有各的意见,而这个话题也许值得我们永远讨论下去,因为你我都知道,教育之重,关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