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00亿市值跻身“BATM”,美团点评到底是印钞机还是烧钱无底洞

随着一声铜锣响,美团点评成功登陆港交所。

按照发行价69港元/股来计算,美团点评市值为3789亿港元(折合483亿美元),超越小米的3734亿港元,顺利跻身“BATM”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近4000亿市值跻身“BATM”,美团点评到底是印钞机还是烧钱无底洞

创立八年,浴血“千团大战”,经历“九死一生”,此时此刻,站在聚光灯下的美团点评正享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掌声和赞美。然而,我们不禁还是要问上一句,美团点评值这个价吗?

美团市值跻身“BATM”

9月20日上午9点,美团点评在港交所敲钟上市,成为第二家以“同股不同权”政策上市的新经济公司。

美团IPO此次在香港计划发售4.8亿股股份,其中在香港公开发售有0.24亿股,仅占IPO拟发售总数的5%,发售总数的95%,即4.56亿股留给了基石投资者、投资机构及专业人士。此前新闻报道,美团一直试图找寻550亿美元左右的企业估值,在上市前一日,美团公布了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每股发售定价为69港元,也就是说美团的最终估值定价为534亿美元。

然而开盘首日,美团股价报72.9港元/股,较69港元发行价涨5.65%,之后走高震荡,一度接近74港元,市值远超不久前同样在香港上市的小米集团,更是打破了内地互联网企业赴港上市开盘即破发的魔咒。

凭借着近4000亿港币的市值,美团点评顺利跻身成为排在阿里、腾讯、百度之后的第四大中国互联网公司。

不知在现场的王兴看到自己公司的股价如此出人意料的表现,内心会是什么样的感受,猜想大概率会喜极而泣吧,毕竟美团能够存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近4000亿市值跻身“BATM”,美团点评到底是印钞机还是烧钱无底洞

2014年,“新经济100人”创始人李志刚经为王兴写了一本书《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书中对王兴屡败屡战的创业奋斗史赞叹不已。

从2003年放弃学业回国创业起,王兴在15年时间里先后折腾了十多个项目,从多多友、游子图,再到校内网、饭否网、海内网,最后再到美团。而美团网成立之初也遭受到“千团”围剿,一度生死难料。

据称在2011年的巅峰时期,中国团购企业数量一度超过5500家,在这之前的18个月里,平均下来每天新增10家。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千团大战”。

在王兴看来,当大家都挤进来的时候,美团点评就需要做得更好,否则就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美团网这家公司离破产永远只有6个月时间。

幸运的是美团最终杀出重围,不断获得产业资本的青睐,最终兼并了竞争对手大众点评。

2011年,美团获得阿里巴巴领头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但却没想到这笔钱最终让双方走到了对立面。2016年,美团获得腾讯领头的33亿美元的E轮融资,选择站到腾讯这边,意图背靠“大树”抵御来自阿里的压力。

跟滴滴不同,美团选择跟阿里彻底闹掰,反到给力竞争对手饿了么机会,美团最终没能一统外卖市场。

近4000亿市值跻身“BATM”,美团点评到底是印钞机还是烧钱无底洞

就在获得腾讯领头的33亿美元融资的两个月前,美团网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两家合并之后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

然而虽然成了行业龙头,但对于美团来说,下半程的路依然不好走,同时,资本的参与的前提也只是为了追求高额回报。

据传闻,王兴在接受腾讯领头的33亿美元融资时,曾和投资方签署一份“对赌”协议:2018 年美团点评完成上市,同时保证 IPO 估值不低于 200 亿美元,若无法完成,美团点评将赔付近 40 亿美元。

战战兢兢的王兴终于带着他的美团点评顺利实现在港交所上市,也算是完成对股东们的承诺。

持续亏损无法盈利

然而,跟给予美团点评的掌声和赞美同样多的是市场的质疑之声。美团点评能扛起这么高的市值吗?

数据显示,美团点评的营业收入从2015年至2017年分别实现40亿元、130亿元、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2%和161.2%,三年收入增长超过七倍。看起来很不错,但是在过去三年时间里,美团点评的亏损额分别为84.74亿元、62.55亿元、38.26亿元。

在2018年的前四个月内,美团点评营收158亿元,但这四个月的亏损额就已达到25.26亿元。

创立8年,公司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无法盈利,这恐怕是对投资者耐心的一种考验。

相比之下,估值不如美团的小米在今年上半年营收为796亿元,经调整利润为38.16亿元,一直处于较好的盈利状态。

近4000亿市值跻身“BATM”,美团点评到底是印钞机还是烧钱无底洞

更一方面,美团点评的市盈率高的也让人觉得有些夸大。

据港媒信报财经新闻消息称,瑞银给予美团的估值介于5110亿至7460亿元(约合749亿至1094亿美元),估值相当于其明年预测市盈率126.4倍至184.5倍。

然而要知道,小米2019年预测市盈率只有约25.2倍;美国电商亚马逊(Amazon),明年预测市盈率也只有52.3倍。腾讯的市盈率最高的时候也不过50倍而已。

美团点评到底有何能耐支撑得起这么高的市盈率呢?诚然,美团在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增加新业务领域,但外卖业务的仍占据着极大的比重。

根据招股书,截至2018年的前四个月,美团点评的外卖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仍为61.2%。但该业务的毛利率却仅有可怜的8.1%。

再来对比一下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小米集团毛利率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4.3%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12.5%。但即便是在下降的情况下,仍然要好于美团点评。

美团虽然在各个业务板块都几乎全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即便是拥有如此巨大的生活服务平台,却仍然未能实现盈利,暂时的高估值只是一堆泡沫,投资者到底能忍耐其多久?

美团的未来在哪里?

9月4日,在美团点评更新的招股书中,首度公开了美团金融的部分数据。据悉,截至2018年4月30日,美团的小贷业务应收贷款为20.92亿元,其中,商家端应收贷款总额约14亿元,用户端应收贷款总额约7亿元。

此前,美团曾经依赖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体系,但面对着盈利的需求与建立资金闭环的需要,美团还是在2015年下半年推广银行卡支付。据了解,用户将银行卡绑定至美团钱包后,可直接通过美团进行订单支付,并开放了美团钱包充值功能。

但这部分业务美团却一直都不敢放手去做,最大的压力恐怕要来源于第一大股东腾讯。当年美团跟阿里闹掰的主要原因就是移动支付的问题,王兴不同意把支付宝放在美团结算支付首位。于是倒向了要求不那么强烈的腾讯,但腾讯肯定也不会任由美团抛下自己的微信支付,自己发展一套支付体系。

近4000亿市值跻身“BATM”,美团点评到底是印钞机还是烧钱无底洞

按照王兴的“无边界战略”打法,美团还要进军更多领域,然而每触及到一个领域就会同该行业的企业进行一场恶战。

2017年12月,美团推出打车业务,但随后便遭到滴滴的反击,不得不暂停推行。

事实上,在美团所进入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无法建立有效的护城河,只能靠烧钱补贴来扩大地盘。然在,在外卖和到店业务方面,有饿了么和口碑网背靠阿里这棵大树;在酒店以及旅游领域,携程等依然活的很好;网约车行业,滴滴已经占据绝对优势。

王兴的“无边界战略”看起来理想宏大,故事好听,但树敌过多,目标分散,始终无法集中力量突围成功。

今年4月,美团点评以155.63亿的总代价收购摩拜,企图拿下出行领域的第一座城池,但从美团的招股书来看,摩拜就是个烫手山芋,在没有了押金收入之后更像个烧钱的无底洞。

美团登陆港交所,不是最终的胜利,只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星辰大海还是一地鸡毛?就看美团点评下一个故事怎么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