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火了一把,也伴生了不少騙貸致富的內鬼|典型騙貸案例盤點


消金火了一把,也伴生了不少騙貸致富的內鬼|典型騙貸案例盤點


金融行業從業者一直面臨著道德風險。在銀行業曾流傳一句話:招人要招家裡經濟條件好的。其邏輯在於,經濟條件越好,鋌而走險的可能性也越小,利益方想要勾結付出的代價也越高。

但事實上,由於銀行信貸流程規範,每個環節把控較嚴,催收大多外包,銀行的一線員工經濟犯罪的難度較高,一旦發生,多有高層參與,並且是窩案。相較之下,新興的消費金融行業,由於風控能力、快速審批及從業人員素質等問題,職務侵佔甚至詐騙行為時有發生。具體而言,在不同場景下的違規操作表現也各不相同。


消費分期:包裝客戶資料為主、套現為輔


3C分期差不多是消費金融最先盛行的場景,也是羊毛黨最先盯上的。北方某城市的一消費金融從業者告訴新流財經,2015年的時候,他為了手機套現專門開了一個手機店,每天主要的業務來源就是靠各種分期公司帶來的客戶來套現手機。

當時他並不在3C分期工作,而是某一大型P2P公司當地線下信貸業務網點的員工,看到3C分期興起之後果斷租了一個店面開始賣手機。

“做的最多的應該是捷信、馬上,其次就是一些P2P公司的”,該從業者說,“有員工直接帶過來的,也有中介帶過來的,一來好幾個,來了就直接填資料,刷出手機後我再回收。”

根據新流財經的計算,該從業者在這一套現流程中所得不菲,既有銷售手機所得的利潤,又有業務員提供的業務返點分成,最後手機作為套現的道具還能回到他手裡繼續二次銷售。

不過這樣囂張的套現行為持續的時間並不太長,到了2016年,來店裡套現的業務員越來越少了,中介也不敢帶虛假客戶來套現了,取而代之的是資料包裝。

“這個時候需要包裝資料的很多就是學生了,因為沒有工作就沒有還款來源,這樣報上去肯定批不過的,在我店裡業務員就幫著填資料”。業務員最主要的資料包裝就是偽造工作單位和收入,“填在XX手機店打工的也不少”。

這些客戶都是真實客戶,包裝資料是為了保證通過,業務員這時候的收入來源就是銷售返點以及向客戶收取的“包裝費”,金額不大,幾十到幾百。對手機店老闆來說,得到的好處就更少了。

到了2017年,隨著消費金融市場競爭加劇,3C分期的利息一降再降,幾大頭部企業都是虧本在做,返點也少得可憐,該手機店老闆也從原來的P2P公司辭職,幹起了網貸擼口子的行當,手機店交給了家人打理。今年年初,他正式結束了手機店生意,把店面盤了出去,“已經沒什麼意思了。”

與此同時,各消費金融公司經過早期的野蠻生長之後開始肅清內部蛀蟲,不時有消金公司的員工被公司起訴、判刑。如今年6月27日,在兩名員工夥同中介騙取貸款被判刑後,馬上消費金融又一員工陳某高因為單獨或夥同萬某、邵某等人多次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騙取深圳市佰仟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手機分期付款貸款被判刑。


車抵貸:收受渠道商賄賂、瞄準貸後,侵佔數額巨大


手機套現對於車抵貸行業的員工詐騙和職務侵佔來說,就完全是小巫見大巫了。由於車抵貸客單價較高,線下環節較多,套路也多,所以在車抵貸領域發生的員工經濟犯罪行為,一旦發現就數額巨大。

根據多名車抵貸相關從業者向新流財經透露的消息總結,車抵貸領域容易出事的環節主要集中在收受渠道商賄賂和侵佔客戶罰息方面。

為了迅速擴大業務,車抵貸公司往往依賴於渠道商,管理較嚴格的公司會對每個城市的渠道商進行准入調查,較為粗放的公司則實行區域化管理,既某幾個城市甚至某個省招收一個大渠道商,大渠道商有權開拓旗下城市的小渠道商,再委派公司員工作為管理人員。

這樣的模式給利益輸送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車抵貸公司的管理人員權限非常大,給不給渠道商代理權,渠道商的進件審批松還是緊,都有操作餘地。“說白了就是送錢,有些地方直接就是明碼標價的,比如十萬一個城市代理權”,某知情人士告訴新流財經,“黑心的是拿到了代理權之後還要上供返點。”

所謂上供返點就是渠道商每月都需要將車抵貸公司的返點分出與管理人員分成,有些地區甚至一半以上的返點都要上供給該管理人員,“因為這個人跟總部關係很好,不每月給錢審批就會有問題,卡一卡審批的話影響很大。”

某規模較大的車抵貸公司就出了這樣一個區域管理人員,由於太黑心,“直接搞死了一整個省的產品”,最終被公司送進了監獄。

職務侵佔則多發生在貸後。車抵貸由於客單價多在8萬到15萬之間,每月要還的利息數額也較大,更有業務員偏好做豪車,將一個單子拆分成幾個,一輛豪車能貸出幾十萬,每月待收的利息就更高,一旦出現逾期,罰息也較高。

“罰息很多都進了城市經理或者業務員的口袋了,跟公司還是報逾期,但實際上客戶已經補繳了利息”,某知情人士透露,這樣的情況幾乎無法避免,因為車抵貸盈利嚴重依賴貸後,貸後又有大量的線下環節,“追到人了,客戶有現金,肯定馬上就收了,不可能再讓客戶到銀行轉賬到公司賬戶。”

更有甚者,直接將客戶的車拖走賣了,錢照樣落入自己口袋,一次操作就能獲利數萬,一旦嚐到甜頭,同樣的操作會一再發生,給公司造成巨大利益損失。是以在車抵貸行業,從業者的道德風險某種程度上還大於另外的風險。


醫美分期:騙貸幾乎消失,擔憂惡性競爭


曾經聳人聽聞的抓農婦騙貸醫美分期的故事似乎早已遠去,如今在醫美分期行業,騙貸和詐騙的行為越來越少,從業者能做的也大多是包裝材料。

“包裝材料其實主要是因為不能給學生貸款,從審批流程來看就是不能貸款給22週歲以下的客戶,但是醫美分期的客戶很多在KTV、酒店等娛樂場所打工,18歲的很常見”,某頭部醫美分期平臺告訴新流財經,這個時候業務員就會包裝材料,甚至使用假身份證,“資料包裝好後,業務員還會教客戶話術,比如電話審核的時候應該怎麼回答才真實自然。”

醫美分期由於前兩年的激烈競爭,利潤較少,業務員的提成也不高,包裝資料也是為了客戶能成功下款,主觀惡意較小,但也仍存在騙貸行為,該從業者透露,他們曾發現有中介帶著客戶做完手術後惡意逾期的,“很奇葩,一般騙貸都是不做手術,為了套現,但這個案例是客戶真實做了手術的,中介告訴他們不需要還錢,收入來源是跟客戶收少部分手術款。”

至於內部員工參與的騙貸、詐騙行為則較少,“現在醫美機構對於分期公司的依賴較高,有些45%的客源來自於分期公司,所以很怕跟分期公司關係不好,一旦被發現參與騙貸,這個醫療機構可能就會被整個醫美分期行業封殺”,該從業者說,是以只要醫療機構不參與騙貸,員工內外勾結的可能就大大降低,但違規行為也會存在,“比如在簽約的時候承諾給該醫療機構快速通過、快速上線,並保證以後的進件審批通過率,但這種收錢的數額一般也不大。”

相較而言,該從業者更擔憂的是激烈競爭下的營銷行為。“比如現在流行一種免費整容的,跟客戶宣導費用減免,實際上是一種零首付的醫美分期產品,但是客戶會被誤導,以為不需要還錢。這樣營銷手段下吸引的客戶,本身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就不高,最終損害的就是分期公司的利益。”

隨著消費金融行業逐步進入平穩發展期,合規經營和規範員工素質越來越受重視,各消金公司對於員工騙貸、詐騙行為的容忍度也越來越低。新流財經就注意到不少消金公司運用法律武器起訴涉嫌經濟犯罪的員工,根據新流財經的不完全整理,近年來被起訴的消金從業者案例有:

1、2017年,達飛雲貸原客戶經理陳某涉嫌收取客戶蘇某的錢款且未代其操作線下還款,並將26000多元挪為私用。2018年3月法院判決陳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陳某的行為已經構成詐騙罪,並接受了法律的制裁。

2、此前馬上消費金融的兩名員工夥同中介騙取貸款被判刑後,在今年6月27日,裁判文書網又公佈一起馬上消費金融員工貸款詐騙的刑事判決。

被告人陳某高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單獨或夥同萬某、邵某等人多次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騙取深圳市佰仟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手機分期付款貸款。

3、近日,重慶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在公安部刑偵局的組織指揮下,重慶警方歷經3個多月縝密偵查,破獲一起特大網絡貸款詐騙案,全鏈條摧毀一個利用假借辦理消費卡可獲取高額貸款、高額消費透支,騙取受害人制卡費、會員費等實施詐騙的特大網絡貸款詐騙集團,抓獲涉嫌違法犯罪人員440名,打掉不法團伙14個,搗毀詐騙窩點18個,涉案金額2億餘元。

4、今年6月份,一名男子假冒“拍拍貸”財務人員,以幫忙客戶減免還款額度為由,詐騙大量客戶的錢財。犯罪嫌疑人曾是上海“拍拍貸”公司一名員工,在2018年5月份辭職。辭職前,田某勇在“拍拍貸”公司複製了大量公司客戶的資料,萌發詐騙公司客戶的歹念,隨後其用手機號碼與客戶聯繫,自稱是拍拍貸的財務人員,騙取客戶信任後,再以幫忙客戶減免還款額度為由詐騙客戶的錢

5、今年6月,易鑫集團的車貸經理王某涉嫌參與騙貸並收受賄賂,被警方以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合同詐騙罪予以立案,並將其拘留。

6、某互聯網金融公司貸後工作人員向新流財經表示,曾經有催收人員把欠款收到了自己的賬戶裡,並且還收取客戶的費用,為其減免額度。目前該民工作人員已被辭退並已報警。

7、日前,愛錢進母公司凡普金科總部舉報煙臺分公司員工勾結客戶和黑中介,以虛假資料騙取總部貸款100餘筆,金額近677萬元。

大家還知道哪些內部員工騙貸行為呢?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