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誰?小米爲什麼而奮鬥?雷軍統統爲你解釋

小米是誰?小米為了什麼而奮鬥?

伴隨著“小米正式提交IPO申請文件”的熱度,雷軍又以“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的主題發表公開信。雷軍稱,“中國智能手機和智能設備等一系列行業的面貌因為我們的出現而徹底改變。今天,小米走到了歷史性的重要節點。面向未來,小米要構建的絕不是一個封閉的商業帝國,而是建立起豐富而繁榮的新商業生態。請和我們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雷軍統統為你解釋

您好!感謝您對小米的關注和支持。當您打開這份文件時,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家風華正茂、勃勃向上的公司,更是一份由勇氣和信任所支撐的新商業藍圖。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 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我們的使命是,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8年來的每一天裡,“和用戶交朋友,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的願景都在驅動著我們努力創新,不斷追求極致的產品和效率,成就了一個不斷締造成長奇蹟的小米。

2010年4月成立小米時,我和我的合夥人們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做一款讓我們自己喜歡、覺得夠酷的智能手機。我們8個聯合創始人中,6人是工程師,另外2人是設計師,都是消費電子設備狂熱的“發燒友”。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這八個字是一體兩面、密不可分的整體,遠超用戶預期的極致產品,還能做到“價格厚道”,才能真正“感動人心”。創新科技和頂尖設計是小米基因中的追求,我們的工程師們醉心於探究前人從未嘗試的技術與產品,在每一處細節都反覆雕琢,立志拿出的每一款產品都遠超用戶預期 。我們相信打破陳規的勇氣和精益求精的信念才是我們能一直贏得用戶欣賞、擁戴的關鍵 。

不止於技術,我們推崇大膽創新的文化。從手機工藝、屏幕和芯片等技術的前沿探索,到數年贏得的200多項全球設計大獎;從“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到通過“生態鏈”公司集群 ;從“用戶參與的互聯網開發模式”,到小米線上線下一體的高效新零售…… 創新精神在小米蓬勃發展並滲透到每個角落,並推動我們不斷加快探索的步伐。

小米公司主要的電子硬件產品是手機和電視機。小米公司的官網也銷售大量的家用電子產品,許多產品來自於小米公司投資的外部硬件公司。
小米向這些持股的外部硬件公司提供了營銷資源協助,這也使得外界對於小米公司到底生產哪些硬件產生了誤解。之前,小米掌門人雷軍也對於本公司的硬件產品範圍進行過澄清,表示所銷售的一些家用電子產品來自於外部公司,小米並未展開如此大規模的硬件多元化。
科技股市場狀況
財富網站分析稱,導致小米縮減估值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科技公司股票今年的低迷狀況。
美國貝爾斯登研究公司的一位分析師對媒體表示,小米新調整的估值目標和“互聯網公司估值”更加一致,但是“仍然遠遠高於硬件公司估值”。


需要指出的是,硬件廠商通過硬件存量用戶開拓互聯網服務或是媒體內容服務,這種商業模式過去幾十年在科技行業內早已經司空見慣。比如亞馬遜低價銷售Kindle閱讀器,而通過後續的數字圖書等產品來獲取利潤。
過去,蘋果推出各種軟件和服務的唯一目的,就是擴大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硬件產品的銷量,如今隨著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進入了長期下滑通道,蘋果開始將服務作為重要的收入來源,先後推出了蘋果音樂、蘋果新聞、蘋果支付等服務,但是蘋果從來並未外標榜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蘋果也不是行業公認的全球四大網絡巨頭之一(FANG)。

小米集團5月3日向港交所遞交了初步上市材料,預計將在6月上市。小米計劃募資超過100億美元,這將是香港八年來最大IPO,也是今年全球最大科技企業上市。

此前市場預估小米估值在700-1000億美元之間。但最新的情況看來,經過這幾天的討論,機構給小米的定價可能越來越理性。

市場此前討論的1000億美元估值之所以顯得狂熱,很大程度上在於小米過去的財務資料並不透明。因此,小米財務信息公開後,市場對其估值迅速產生分歧。

以經營利潤計算,假設小米達到1000億美元市值,市盈率高達117.54倍。小米在資本市場最明顯的參照系是蘋果,蘋果市盈率僅為18倍。

當然,蘋果是一家成熟公司更適合按P/E估值,成長期的新經濟公司本身並不適合以純P/E估值。於是,有人按照分類加總估值,將小米的手機硬件、生態鏈產品、互聯網服務分開估值後加總,得出450億左右的估值,僅相當於小米2014年融資估值。

小米顯然不可能接受這樣的估值。雷軍在小米發佈招股書的同時公開喊話市場,稱小米不是一家純粹的硬件公司,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小米70%收入來自於手機硬件,以傳統行業的流水,給予互聯網行業的估值,很容易抬高估值。

上一個這麼做的是2016年底香港上市的美圖。美圖的主要收入同樣來自手機,但將自己包裝為互聯網公司。美圖上市之後股價坐上過山車,一度暴漲後又迅速暴跌,低迷一年後目前已經跌破發行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