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中新课标出台!青少年编程教育成为焦点!

2018年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办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相关情况。这一“新课标”的出台又让家长和孩子们再次进入了选择。

2017版高中新课标出台!青少年编程教育成为焦点!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

本次“新课标”最明显的改动,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强调。此次公布的“新课标”中,除了更加关注体育与健康、物理两学科,在艺术(音乐和美术)、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上更是给予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本次政策明确表示:对于在艺术、技术上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这两个学科方向上学习更多的“可选择必修课程”。

在以往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属于“兴趣课”,通常是在课外兴趣小组里才能出现。但如今信息科却出现在必修学分中,这不能不说是教育部针对编程教育释放的又一次重要信号。

2017版高中新课标出台!青少年编程教育成为焦点!

其实不光是新课标的提出,近半年来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都明确了在将来需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先有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包含信息技术在内的综合实践课将设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后有浙江省将Python列入高考考纲,现在又来了信息量爆棚的“新课标”,着实让人应接不暇。

相比于2003年版的课程标准,“17版新课标”减少了对于基本软件使用的要求,提高了在编程方法、计算思维、算法方面的思维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开源硬件、网络空间安全等知识面要求。2018年9月启用的新教材中,原本教材中Word、Excel等传统软件或将退出信息技术教科书舞台,随之取代的将可能是Python、Numpy等新技术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更能锻炼其思维方法。

2017版高中新课标出台!青少年编程教育成为焦点!

新旧课标对比

从上图中可见,在2003年版的课标的选修课程,在“2017版新课标”里转变成了必修课程,必修模块也从1个增加到了8个。除了“算法初步”和“移动应用设计”这两个模块,其他模块都可选择为必修课程。且各个单项分类更细致,要求更加明确。

在新课标中,孩子们原先的爱好变成了刚需,家长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孩子们的课业安排。原本在周末只读语、数、外的孩子们,现在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少儿编程方向的课程。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从家长、孩子到校内外所有从业人员又将迎来一波编程教育的新高峰,而“新课标”还只是一个开始,据了解,北京、山东等省份或也将在不久的未来跟进,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高考范围。这样意味着编程教育的推广范围还将不断地扩大。

虽然教育风向的转变会让部分家长和孩子一时难以适应,但所有的变革都是为了能将孩子培养成今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编程教育可以充分发掘孩子的科技兴趣与潜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发展孩子的科技创造能力,助力学生的学业提升与升学优势。等这一代孩子长大后,他们将生活在一个更智能、更高效的社会中,从小培养他们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


如果说全球化进程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英语成为了绝大多数人的第二语言。那么,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编程语言将成为人们除了母语、外语之外的第三语言。青少儿编程教育将成为教育培训行业在文化课培训、艺术培训之外,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学科热点。

2017版高中新课标出台!青少年编程教育成为焦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