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地产下半场从更名开始

19日,房地产开发板块上涨2.21%,多数龙头的涨幅领先板块平均水平,其中招商蛇口和新城控股涨幅破7%,9月份先后改名的万科和保利也分别达到了5.09%和4.70%。今年来,地产改名频频发生,而万科、保利的变更名称将改名热浪推向高潮。

无独有偶,继深圳万科将“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后,保利地产也走上了去“地产”的路子,更名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如果再算上七月的龙湖地产,今年来,已经有3家top10地产企业在公司名称上去“地产”,除了TOP10,今年还有数家知名房产进行更名,其中包括老王家的万达。

变与不变,地产下半场从更名开始

早在2016年,地产行业就经历一场更名潮,当时的领行者是地产的绝对龙头恒大集团。恒大集团也借此完成由地产到多元化的集团转变,确立了新四大产业方向:地产、金融、健康、文化旅游。

但是地产企业去“地产”并不等同于去地产化。恒大集团旗下包括了中国恒大、恒大健康、嘉凯城、恒大文化等,但是从营业收入上看,中国恒大2018年上半年突破了3000亿,而其他三家合并起来也不过20亿。不仅仅是恒大集团,地产top10企业中,万科地产2018年上半年中有96%的营业收入来自地产开发,而保利的这一比例也达到了90%,显然这些改名的地产企业核心业务依然是地产。

变与不变,地产下半场从更名开始

既然改名并不能改变行业属性,为什么又会频频发生房企更名。

2015年左右,房地产开发商试水了三四线城市,但是很不幸,即便是5000元的价码也改不了烂尾成片,库存高企,不少开发商甚至血本无归,债务缠身。三四线城市成了房企的滑铁卢,还好有棚改货币化安置给了深处泥泞的他们一线生机。当然这波棚改货币化安置也推高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再想开发难上加难。这次试水使得不少开发商担惊受怕,开发三四线的热情也基本凉了。目前来看,一线调控不曾松口,也就还在不断人才引进、同时政策调控不够严格的二线城市还存机会。

但是房地产建设终归是有周期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化,城镇化率逐步提高,进行大刀阔斧的建设显然走不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1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较2010年的49.95%,7年上升了8.57%。而这一数据在今年年底可能就会达到60%,离预计的城镇化发展终点水平70%已经相当接近,地产行业的天花板已然显现,留给他们的空间、时间不多了。

变与不变,地产下半场从更名开始

地产行业本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在快速城镇化的初期,房地产增量明显,但在当下增量转存量的时代,谋求转型是必然的。

在香港,李嘉诚的长江集团是绝对的地产巨鳄,可放眼世界,李嘉诚的长江集团可不仅仅是地产。长江集团在澳洲涉及能源基建,在欧洲参与废物处理,在英国更是水、气、电兼收。当内地地产集团还在深耕国内地产的时候,李嘉诚已经在世界各地收购公司。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率先进行更名的地产top10,诸如恒大、龙湖,以及top50中的雅居乐、远洋集团、正荣集团都是在香港上市。现在,内地的房地产商们也纷纷踏上转型的道路,虽说慢了一步,所幸及时转型,总好过日后步步皆慢。当然内地地产集团想学长江集团的转型恐怕有点难,在国内,能源、水电这种活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干,早前恒大也尝试过能源行业,无奈经营不佳,草草离场。

那么国内地产的转型该走什么路子?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说过,“10年后,万科还会是地产公司吗?我想不是了,如果还是,那也是惨淡经营。未来,万科要做美好生活服务商。”郁亮的这句话无疑把地产公司的转型推到了风口浪尖,但同时也给出了一个方向,美好生活。2018年,万科将自身定位进一步迭代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在巩固住宅开发和物业服务固有优势的基础上,业务延伸至商业开发和运营、物流仓储服务、租赁住宅、产业城镇、冰雪度假、养老、教育等领域,为实现“美好生活服务商”奠定了良好基础。

变与不变,地产下半场从更名开始

存量时代,是改善需求的时代,买房客更多关注生活品质,如何把住房的效用最大化是房地产商需要解决的关键。一个理想的小区应该是环境优雅,绿化适宜,运动场、游泳池兼备,同时周边购物便捷,能够满足大众消费,此外医疗保健完善,教育资源丰富是两大加分项,当然安全有保障必不可少。美好的生活始终是普罗众生最朴素的追求,医疗也始终是一生中离不开的话题。

保利发展对外表示,公司更名后将打造“不动产生态发展平台”,以不动产投资、开发、运营、资本运作为基础,提供基于行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这个“不动产生态”纵向是地产产业链的延伸,打通投资、销售、物管等全链条服务;横向是相关多元业态的扩展,在住宅、写字楼、酒店、购物中心、体育场馆、产业园、主题公园等场所内,提供居住、商务、文化、娱乐、康养、教育、产业经营等综合服务。类似保利立足于“不动产”开拓相关产业以达到平台型公司的“地产+”模式是地产多元化的一条渠道。


变与不变,地产下半场从更名开始


除此背靠“不动产”的多元化,跨界多元化也是一条渠道,金融则是跨界多元化的一个香饽饽。企业是追求商业利益的,金融则是经济的基础,一个没有金融基础的公司总是容易被扼住脖颈。再者金融这块大蛋糕,不论贫穷富贵,不分男女老少,有经济就有金融,有金融就有利润空间,所以阿里,百度,腾讯,京东都努力抢一杯羹。有利可图的行业向来不缺参与者,更不会有强者缺席。恒大金融集团的目标是参股、控股银行,实现保险、证券、信托、公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全牌照。

恒大在进军金融业的同时,也尝试过恒大冰泉,恒大粮油等其他方向的跨界多元化,可惜红极一时也免不了含恨离场,跨界多元化的难度可见一斑。而老对手的碧桂园则进军农业、科技,并相继吹响了进军互联网家装、特色小镇的“号角”,至于能否成功还需留待时间考验。

综合来看,地产公司转型的道路还在尝试阶段,不同的地产公司有不同的转型策略,具体什么样的出路才是最佳的也并没有准确的框架、概念,谁能遇到新的机遇更没有明确的指向。然而多元化发展是地产公司的未来方向,改变总是痛苦的,但是不改只能是死路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