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耐克難辨?莆田假貨生產已成產業鏈?

真假耐克難辨?莆田假貨生產已成產業鏈?

“我買的球鞋是正品,還是莆田造?”

近年來,這成了不少消費者心中的未解之謎。而這個問題本身就將莆田生產的鞋品和正品對立了起來。早在2007年,莆田假鞋就已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該年紐約警方查獲30萬雙耐克假鞋來自中國莆田。隨後,2010年《紐約時報》報道了莆田是如何從代工基地淪為“假鞋之都”。

事實上,莆田多年來打假行動不斷。今年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莆田市市長李建輝公開表示,莆田製鞋歷史久、質量好,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都是莆田代工的,李建輝還表示莆田要聯合創牌,打造“莆田好鞋”。不過即便如此,莆田的產業轉型之路仍然存在困難,如何改變大眾原有的觀念,撕掉“不誠信”的舊標籤,憑藉自主創造去贏得消費者的心,也許是這個鞋都最迫在眉睫的問題。

此外,莆田假貨的存在,是如何影響和改變耐克、阿迪達斯等企業的底線,是否給它們帶去了利益的損失?而這些公司們是如何配合打假以及維護自身權益的?為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向耐克發去採訪函試圖瞭解更多的信息,不過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具體的書面答覆。

莆田鞋真假難辨

“讓中國人都穿得起名牌鞋”,在福建莆田,這句話似乎變成了一種調侃。

公開資料顯示,20世紀80年代始,莆田承接了臺灣製鞋產業轉移,開始為國內外眾多品牌鞋代工生產,早在2004年,《福建日報》就著文稱“6雙耐克鞋1雙莆田產”。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莆田開始出現一些工廠和作坊,致力“複製”名牌運動鞋,通過賄賂品牌運動鞋代工廠的員工拿到品牌樣鞋或設計圖紙。近10年來,由於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這些莆田高仿鞋也順勢把生意搬到了淘寶、天貓等線上平臺。莆田市政府在官方文件中提到,僅2014年,淘寶查封的莆田賣家賬號就超過12萬個,其中屢次售假的賣家達到3.2萬個。

而事實上,面對巨大的假鞋市場,當地打假行動從未停過。

去年12月,公安部展開了為期2個月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春雷行動”。在莆田,工商系統僅在去年9月至12月打擊鞋類商標侵權違法行為專項行動中,就立案查處商標侵權違法案件138件;2016年5月,莆田市公安局打掉了4家黑鞋廠,總案值高達千萬;2014年11月,在公安部、福建省公安廳的指揮下,莆田警方協同多地警方搗毀製假、售假窩點10處,涉案價值3.5億餘元。

多次打假整治的背景下,儘管數量有所減少,但是莆田假鞋產業依然在夾縫中生存了下來。

熟悉鞋服行業的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認為,“最直接的原因在於供需關係仍然存在,耐克、阿迪達斯的運動鞋有一定的品牌溢價,現在買鞋的人群基本屬於年輕消費者,而這類群體往往對國外品牌追崇,製假造假來錢快,暴利多,自然還是有市場和空間。”

“不僅如此,有些莆田製造的假鞋在質量等各方面可以說和正品不相上下,因此很難辨別真假了。雖然是假鞋,但是仍會有不少小年輕購買,因為購買者認為莆田鞋的質量的確是值得信賴的,之前就有過正品耐克鞋檢測出沒有氣墊,但是莆田的假耐克鞋有氣墊的新聞。”東莞一位不具名的鞋履行業人士對記者說。

“莆田鞋”已成產業鏈

莆田鞋仿冒耐克、阿迪達斯等名牌獲利不少,為何這些品牌卻對山寨廠商無動於衷?莆田假貨的存在,是如何挑戰著正品公司們的底線,是否給它們帶去了利益的損失?而這些公司們是如何配合打假以及維護自身權益的?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給耐克等品牌發去了採訪函,不過截至發稿並未收到相關書面答覆,耐克公共關係相關負責人表示,“採訪函已經轉交內部協助處理,會盡快答覆。”

“像耐克這樣的品牌,目標消費的對象和渠道和莆田鞋是有很大差別的,想買正牌的消費者有一定的識別鑑別的能力;其次是起訴的可行性太低,目前莆田鞋大部分應該還是中小作坊式生產,並沒有較大的代表性企業,莆田鞋的問題不是簡單的訴訟能夠解決的,取證難度大,訴訟會耗費大量的成本,未必能獲得想要的結果。”品源律師事務所王金華律師說。

記者留意到,在去年,美國運動服飾品牌新百倫(New Balance)在中國曾打贏了一場侵權官司,在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下達的這份裁決書中,包括莆田市博斯達克貿易有限公司等在內的五名被告,被認定為侵犯了新百倫公司的商標權,須全額賠償新百倫公司共計 150 萬美元。 這幾家被認定為侵權的公司,雖然把 New Balance 分別改成了 New Boom、New Barlun、New Bunren,但卻都在鞋子上使用了最具有辨識度的“N”字,裁決書寫道“主觀上具有搭便車的惡意”會迷惑很多消費者。

據瞭解,這已經不是國外運動品牌在中國打的第一場商標侵權官司了。新百倫在進入中國市場的二十多年間,一直疲於與假鞋製造廠商作鬥爭。對此,程偉雄表示,“目前國內服裝行業假冒偽劣嚴重,因為在這個鞋服行業裡,單品SKU的更換太快、太頻繁,不可能每一雙鞋子、每一件衣服都拿去做申請專利,才導致同質化嚴重、仿冒不斷。”

王金華表示,莆田鞋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耐克 、阿迪達斯去起訴只能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問題。莆田鞋問題要想解決,必須是當地政府下決心整治才可以見效。

事實上,莆田市政府也一直試圖促成產業轉型。莆田市政府相關部門也與商業銀行一起,為轉型企業提供了數十億的信貸支持。近日,李建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莆田要聯合創牌,打造“莆田好鞋,歐美標準”的項目。據悉,該項目是在去年底啟動的。當時還邀請首批入圍“莆田好鞋·歐美標準”的雙馳、玩覓、易佰達等10家鞋企,並由檢測機構代表頒發首批認證合格企業證書。

“加工高端鞋利潤率為15%~20%,中端10%~15%,低端8%~12%,單純地模仿品牌而產出的產品利潤,絕對會遠遠低於銷售自己品牌而產生的利潤,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打造自主品牌並不容易。如何打開知名度、拓展渠道等,這既需要資金,也需要人才,成本幾乎翻一倍。”程偉雄認為。

根據莆田鞋業協會會長陳文彪的分析:“從整個市場環境來看,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優勢處於瓶頸期。勞動力成本佔整個成本的20%~30%,我們的工資比東南亞高2~3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