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书可以一开始就临赵孟頫《洛神赋》等行书字帖吗?还是一定要从临《圣教序》开始?

斌38797769


提供我的几位恩师的观点吧,就简单叙述,不作评论,以敬恩师。

第一种,从集王圣教序,或书谱。

我当时是从圣教开始的,一段时间后,易出现呆板的现象。

而其他书友从书谱入手的,比学圣教的更有书写性,对于各种笔法也掌握的丰富而精准。

第二种,从赵孟頫的真草千字文入手。

赵的真草千字文,真书流畅妍美,笔法一窥即知,况赵的结字平稳,点画精到,对于打基础还是不错的。

第三种,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理由同上。

有的书友字容易歪,或者结构松散的,你可以临一段欧体来化解这个问题。

有书友为得粗旷而写碑,平时可以注意花点时间就可以写写赵孟頫,文赋等之类精到的帖子,互补一下。

等等。

假如,你喜欢圣教序,可以每天花八分时间临它,剩下两分时间用来写写二王尺牍或者二王一路的墨迹。

哪有那么复杂的规矩,史上有名的书家,似乎都是各有各的套路,没有说必须先学谁,再学谁。

殊途而同归,都是拿古人精华,入我笔下。





飞鸿踏雪


对于学习行书从哪里入手,这是一个很多初学者关心的问题。


学习行书,需要有一定的控笔能力。行书的笔法变化比楷书丰富,因为这一特性,成为历代书家最喜爱的一种书体。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多以行书名世。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赵孟頫……

行书从什么地方开始学习呢?很多人主张从王羲之的《圣教序》开始。《圣教序》,是怀仁耗费二十五年时间,搜集王羲之写的最好的字镌刻而成。给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但是,《圣教序》是石刻,没有相当的书法功底,对王羲之变幻无穷的笔法有所认识,直接从石刻的《圣教序》入手学习,便无法探知道行书多变的奥秘。临写出来的字干硬无神,全无王羲之韵逸洒脱之气。



赵孟頫《洛神赋》墨迹本,是赵孟頫的行书代表名作。全文并序九百余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锋芒变化,毕现毫端。对学习书法的朋友来说,最难的是怎么下笔。下笔的角度、轻重、方向、映带承接,在石刻中是很难看到的。而墨迹中,这些东西清晰的呈现在纸面。越是细致精微的地方,越是书法的机枢所在。把这些东西学到手,理解透彻以后,再去学习《圣教序》,就不会受困于石刻中干硬的点画。写出有血有肉,神飞韵逸的行书。


子衿tjk


我认为还是在有了较好较扎实的楷书临摹读帖基础以后,临摹《怀仁集王圣教序》为正宗。但《集王圣教序》由于是集字和碑刻作品,相对缺少墨迹本的那种精气神韵,需要通过临摹王羲之的其它临摹墨迹本拾遗补缺,然后可以在去临摹赵孟頫。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如果自己确实比较喜欢赵孟頫的书法的话,自然也可以再具备扎实的楷书基础后直接去临摹学习赵孟頫。

这里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必须具备扎实的楷书技法基础的呢?原因在于毛笔行书点画线条比较流走畅达,一些偏旁部首需要一气呵成,读帖能力不足或技法不娴熟,可能在写行书是会捉肘见禁,难以顾全。如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去学习,也不会感到太难了,学习兴趣也更高涨。

话又说过来,《集王圣教序》由于是集字作品,耗费了怀仁几十年的心血精力,其中包括了很多其它书体或作品不具有的技法,就集字创作作品的技法。这对于初学书法的爱好者而言非常重要,非常就要学习和参考价值。他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临摹学习和书法创作的思路和技巧。


翰墨书道


这个问题,要看之前练过什么字体,比如是唐楷,还是魏碑,或其它字体。

之前练的字体,与王羲之行书、赵孟頫的行书,它们之间,笔法、字法是否有兼容性,这一点非常关键。这就像医院急救病人过程中急需匹配血型一样的道理。所以,书法也是讲求血缘关系、亲缘关系的!

如果不考虑彼此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直接学某一种行书字体,会出现笔性过渡很困的情况,必要的时候可能还需要专门找个兼容性好的什么帖练一下才行,否则,想闯过这道坎儿确实要费些周折了……

所以说,学书法最怕的是,初始阶段起步入门时选错范本,加之没有考虑好以后将要陆续地学什么帖。系统的规划课程,系统的训练套路,这两个大问题必须事先考虑周全,否则,事与愿违,得不偿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觉得赵孟頫《洛神赋》有些过于柔和,不如《松江宝云寺记》、《崇福寺》、《长春道院记》等更加阳刚隽美……当然了,这是我的感觉。可以到〈书法欣赏网〉上专门查阅赵孟頫行书帖,好多种。

赵孟頫的行书,笔法规范、字法规整,比较适合初学者。

《圣教序》是公认的行书必修课目,笔法丰富,字形多变,生手直接学它有些难度。在正式临写之前,最好进行短暂的笔法过渡练习,不然的话,一两个月进入不了最佳状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学行书,建议先从《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入手,这句话是当代行书大家张旭光说的,我认为他的话有道理。

学行书,须入晋。书入晋,必有神。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张旭光说的“学行书,就临《圣教序》”,就是要求学书者取法乎上。这就是经验!



至于赵孟頫的《洛神赋》,不是说不可学,而是建议先不要去学。请各位网友不要误会。

关于学习书法方面的事,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争论总是不断,我认为,有争论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实际上,学书法先学什么?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可有的同志非得把它弄得神神秘秘的,这是何必呢!

我认为,学大篆,就临写《散氏盘》、《石鼓文》。学小篆,就临写《峄山刻石》。学隶书,就从汉碑入手。学草书,就临写《平复帖》、《出师颂》、《月仪章》和“二王”。学楷书,就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入手。学行书,就临《圣教序》和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




中州耕牛堂主



师范小王子


行书自楷书始,楷书运笔、间架有点味道后,快写即是行书的道法。比如拿报纸大楷抄写文章、诗词,用小楷写信。启功先生就写过很多”大字报”。刘心武老师写的大字报,篇幅长、文笔好、字有体,我在看内容的同时也再看他写的字。然后再找和自己接近的碑帖练,可以事半功倍。写行(草)书要写出心境来,笔墨生花才是好书法。


刘工5001020


友好。学习或临赵孟頫行书字帖,个人认为无论洛神,圣教帖都是可以的,在这上面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或区分。你一开始就学的赵体,就要坚持一直学下去,不可动摇不定,避免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郁香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