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宜居之地——土默川平原

土默川平原位於黃河“幾”字灣的右犄角上,與後套平原東西相望。它整體像一個倒置的三角形,鑲嵌於環繞在它北面的大青山和南面的鄂爾多斯高原之間。

當黃河走出後套平原,穿過烏拉山的西頭與鄂爾多斯高原夾出的狹窄河谷地帶,就來到了土默川平原。從黃河的視角看,一入土默川,平原就逐漸寬闊起來。等到黃河轉而向南行時,它已經向東北延伸到了一百多公里開外的呼和浩特。

中國人的宜居之地——土默川平原

土默川平原又叫前套平原,面積近一萬平方公里,與後套平原和西套平原(寧夏平原)一同形成廣義上的“河套地區”。從命名用詞“前、後、西”的位置邏輯看,為它們命名者應該來自中原地區。這似乎印合了早期中原文明對遠方世界的憧憬方向:攜紫氣東來的運勢,穿越絲綢之路,一路向西......

中國人的宜居之地——土默川平原

先秦時期,趙武靈王以胡服騎射的文治武功卻匈奴於陰山之北,在此修築了五原郡和雲中郡兩座城。歷經千年,幾經戰亂,繁榮與衰落相替交織。至明朝與北元對峙,前套平原成為軍事緩衝地帶,水草豐美,但人煙絕跡。離開阿爾泰山,遊牧了近一個世紀的土默特部終於來到這裡,成為最終的定居者。“土默川平原”也由此得名。

中國人的宜居之地——土默川平原

土默特部的遷入與數百年的經營,使土默川平原成為一處政治穩定、地理條件優越的所在。同時,在土默特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興起了兩座大城,一座是離五原郡舊址不遠處的包頭,一座是新修築的,土默特部的政治中心歸化(今天的呼和浩特),這為後來的“走西口”的人們提供了良好的目的地。

中國人的宜居之地——土默川平原

呼和浩特市景一處

“走西口”讓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在土默川平原上交匯,促進了當地的商業活動和貿易往來,成為晚清時期,中國經濟的一抹亮色,在殘敗的小民經濟面前熠熠生輝。自由貿易對社會經濟和商業思想的良性推動,可以在這裡找到一個頗有說服力的例子——晉商的匯通天下。以強大的經濟信用支撐一張小小的匯票,這樣的商業理想,放到今天看,正是“支付寶"們和"微信"們正在努力實現的。這,或許是土默川平原能夠展現的一份特殊的歷史意義。

中國人的宜居之地——土默川平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