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詩經》時代美女的標準

國學:《詩經》時代美女的標準

人體是人類最早的審美對象之一。世界自然事物中發展到最高階段的美,是人類身體的美。而對於身體的審美觀念,是與歷史共同進步的。在古代文學裡,讓女性既唱主角又有崇高地位,就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經總集,其中關於女性的詩篇就有一百多篇,這無疑為我們研究女性提供了研究史料。《詩經》也藝術的再現了早時期人們的審美心理,特別是那些具有立體可感的身體美。身體的美,不是獨立的美,它也關乎著當時的社會狀況,思想文化。西周時期人們對於身體美的追求,折射著那時期的的社會狀況、思想根源等因素。對女性身體美的審美研究,為我們解釋女性身體美的歷史和當時人們的生活文化、審美心理奠定了基礎,以及對後來人們身體美的審美追求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國學:《詩經》時代美女的標準

一、身體美的概念界定

身體:一般指人或動物的整個生理組織,有時特指驅乾和四肢。

身體美:人是複雜的存在,也是最早的審美對象,所以對人的身體美判定的標準不一。在體育學方面對人體美的界定是:身體美是人類健康的身體所呈現的美。他是由一種機體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中和呈現出來的健康美,是生命灌注之美。身體美不僅指人體表面形態的美,還包括骨骼、肌肉、皮膚、毛髮等層次,牙齒、指甲等細部,並涉及音容笑貌、

服裝飾物等與表現身體美有關的一切方面。方敏英在論《先秦美學中的身體審美和身體問題》說身體美如以性別論,有男性美和女性美之分。若作物態劃分,可分形貌、服飾與飾物三種。更為內在的劃分則有外在美與內在美之分。外在美是人生理形態上所顯示的形貌美,是個體生命生理層次上的形式美。內在美是人理層次上所呈現的內在精神美。形體容貌美和內在的精神美共同構成人的身體美的整體形像。這兩方面都概括出了身體美的基本特點。總體說來身體的美,是外在和內在的共同因素。

國學:《詩經》時代美女的標準

二、女性身體美內容分析

(一)形體美

1、審美標準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審美追求,詩經時代亦有其審美標準。《詩經》時期對女性的形體塑造突出特點是“碩”。如有“美人圖”之稱的《衛風·碩人》:“碩人其頎……碩人嗷嗷”。《鄭箋》:“碩,大也。為我們勾勒了一個高大的女子形象。讚揚莊姜儀表的高大俊麗碩碩然。不僅如此,以“碩”來言女性美的詩還有《小雅·車舝》:“辰彼碩女”。《唐風·椒聊》:“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另外對女性形的體審美不僅僅在於高大,還有“頎”,《碩人》中作者不僅讚許了主人公莊姜的“碩”還誇讚其“頎”。頎,《毛轉》“頎,長貌。”言美人之修長。這裡的一“碩”一“頎”即是對“碩人”的最好註釋。“碩人其頎”就是言莊姜形體的高大修長之美。如《齊風·猗嗟》中對美人的稱讚也有:“頎而長兮”。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對女性的形體的審美傾向則是高大修長為美。

2、碩人其頎審美心理

在那個時期為什麼以高大修長為美呢?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現實。從《詩經》裡所呈現的女性形體上的美,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對於古代女性身體的審美有了總體的意識,體現著古代人的審美追求。

首先,和當時自然環境、生產力息息相關,俄國的普列漢諾夫深刻的指出:“審美趣味的發展,總是同生產力的發展攜手並進的。因此,無論在這裡和那裡,審美的趣味狀況總是生產力狀況的準確標誌。”早時期的的自然環境惡劣,生產力低下,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傳統耕作方式、。人們為了要在那樣的環境下生存,就必須與自然環境抗爭,在與環境相抗爭的同時,無論男女只有強健的身軀,才有利於的生存於當時的社會。以至於先民對高大的身材和強健的體魄有了原始的崇拜。而這種形體高大強健為美的審美心理,與後世的形體苗條纖細的審美標準相比較,是帶有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美”,甘也。從羊大,羊大為美。肥大的羊是很好的食物,可以滿足人類的需要,因而是美的。這是古人最早對美的功利性認識。對身體的審美亦是如此,這種功利性超出了僅滿足於感官的的審美要求,反應了當時人們進取的精神。形體上高大、健碩的健康美即是這種精神的很好體現。

其次,是遠古時期的生殖崇拜現象,這種現象在東方比較盛行。黑格爾曾經說過:“東方所強調的和崇拜的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識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創造。”學者們的研究發現在《詩經》中有不少詩篇裡潛含著生殖崇拜的密碼。這裡的密碼是以花草蟲魚的等植物作為生殖崇拜的象徵物,象徵著生殖能力的崇拜和對種族的延續。如“魚”這個意象在《詩經》裡就有許多篇目提及,“魚水之歡、食魚、釣魚”等多為男女關係的隱語。因為魚像女陰,外取其輪廓,內取其魚腹多子生殖力強。更源於早期人們不瞭解生育之謎,從而對人自身的生育之謎的艱難解譯。所以有《唐風·椒聊》:“椒柳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柳且,遠條且。”這裡是用花椒的多子比喻婦人多子。而以“碩”為美者,大概是因為希望這位新婦像花椒一樣的生育能力。還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篇用桃來比作這位芳華正茂的新婦,以桃花的紅豔,比喻女性的潤紅的臉頰,豐腴的體態,桃樹的果實累累來寄希望於新婦的旺盛生育力。故而身體像桃般結實豐滿,且能繁衍大量的後代,自然而然成為當時男性心儀的對象。形體的高大修長是《詩經》時代社會背景下的生產力水平和當時的特殊崇拜心理需要共同作用下的審美現象。

《詩經》時代過後,人們所崇尚的身體美轉而以纖瘦為美,雖然盛唐時期有過以豐腴為美的體態,但是纖瘦頎長還是世界的主流為普遍人所接受。在物質文明不夠發達的《詩經》時代,實用是人們審美的主要依據,隨著物質文明的提高,人們不需要以身體的健碩來獲取生活的資料。這種帶有審美的功利性就逐漸的淡化,進而對女性的身體提出感官美的要求,比例勻稱,均衡的纖瘦美。但也不可否認早時期的“碩人其頎”的形體美給歷史留下了印記。那時的審美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程度而產生的,是帶有功利性的身體美。

(二)膚色美

1、審美標準

伴隨形體的審美的要求還有膚色,一般的說,膚色是最直觀的視覺審美,女性膚色美也是體現身體美的一個重要特徵。如今在東方,對女性的膚色審美標準為白皙紅潤有光澤,古代社會對女性的膚色的審美則與現今相似,讚美其皮膚的白皙紅潤。這在《詩經》的《衛風·碩人》篇中體現得淋漓精緻,很多學者都以《碩人》來作為古代寫人體美的主要參照物。詩云:“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頸如蝤蠐”《碩人》用了柔荑、凝脂、蝤蠐三個意象,來比喻美人的皮膚。在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美人:手指如白嫩柔滑的茅草芽那樣樣柔嫩,皮膚如凝結的油脂那樣白皙細膩,脖頸如天牛的幼蟲那樣修長而柔軟。然而有著白皙、細膩、柔軟的皮膚的美人活脫脫的展現在我們眼前。在《詩經》中有不少對於女性這樣白皙細膩的肌膚描寫,如《邶風·君子偕老》讚揚了貴族婦人宣姜:“揚且之晳也”白皙的皮膚在寬闊的眉宇間顯現出來。《鄭風·出其東門》中:“出其閨閣,有女如荼。”朱熹曰:“荼,茅華,輕白可愛者也。”荼即白茅花,把漂亮姑娘的皮膚比作白茅花那樣白皙 。《召南·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這裡均讚美女性白皙的膚色美。在商、周時代,人們常佩戴的飾物是玉,因此也用玉來形容女性潔白如玉。《國風·野有死鹿》:“有女如玉。”《小雅·白駒》:“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大雅·民勞》:“王欲玉女。”朱熹《詩集轉》曰:“如玉者,美其色也。”這些句子無不是用美玉來讚美女子的皮膚的潔白美。除了讚美皮膚“白皙”,也讚賞“顏如渥丹”(《秦風·終南》)、“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周南·桃夭》)裡的白裡帶著紅潤的健康膚色美。

2、膚如凝脂的審美心理

那麼以白皙紅潤為審美對象的膚色美是什麼樣心理呢?一般的說,對人體的審美,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逐漸的深入的。古時候對以擁有白皙皮膚的女性為美,也是隨著社會發展,女性的的社會地位的變化,生活方式所息息相關的。生產力的不斷髮展,男性在生產勞動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比起女性,男性的身體更加健碩,從而社會地位也就不斷的上升,甚至到後來成為了社會的主要推動力,而女性的社會地位也就逐漸下降,退隱閨中。這時的審美就隨之深入,從整體美到局部美,由概括到具體的趨勢。這種審美在貴族裡尤為明顯。在前面提到《詩經》時代以“碩”為美,著眼於整體的審美,而對於白皙紅潤的膚色美則是局部的審美。這種審美心理隨之而自覺地產生,所以白皙的皮膚也就逐漸成為了古時候人們對於身體美的追求,也意味著古時候的人們對單一的整體審美而走向更為廣闊的審美領域。

《詩經》中膚色白皙為美的審美標準,一直傳承到至今。東方人大多都以擁有白皙的皮膚為美。且有“一白遮三醜”的說法。從古代女子的妝容會以白粉敷面,到現在的靠化妝或美白技術來讓自己膚色白皙紅潤。還有在大多小說裡描寫女性的美,都離不開強調其白皙的膚色,如《紅樓夢》裡在描寫美麗驚豔的女性時,有“面如傅粉,唇如塗朱。”都表現出了對膚色白皙的追求 。《詩經》裡把女性的膚色比作玉,在後來的中國文化的也得到了繼承。因為玉之潔白透亮的色澤而為人所愛,潔白的玉與膚色的美有共同的審美特徵。所以玉,幾乎成為了白皙紅潤女子的象徵詞,故有人們給肌膚潔白的女子於美稱“玉女。”

(三)神態美

1、審美標準

形神兼備歷來是東方審美的精髓。形離不開神,神依附於形。只有達到高度的統一,才能的顯示出美的本質。“形”是外在的事物的形態,“神”是事物內在所蘊含的“靈氣”,沒有這樣的‘靈氣’事物就會死氣沉沉,失去生氣。對事物的審美,除了要有形貌美的外在,還要有與其相符合的神韻美。《詩經》裡對女性身體的審美亦如此,對形體高大修長、皮膚白皙紅潤這兩種美麗的外形描述,《詩經》還從神韻美方面描繪了女性身體美。富有神韻美的身體包括兩方面:音容笑貌美和含蓄的身體神態美。 首先,擁有迷人的笑貌美,更能襯托著女性的身體的活靈活現。《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巧笑:俏麗美妙的笑容。有笑意而無笑聲,這是飽含精神的笑,真摯的笑。倩:《論語》馬融注:“倩,笑貌。”人笑的時候兩腮所呈現的酒窩。盼:《論語·八俏》馬融注曰:“盼,動目也。”《毛轉》雲:“盼,白黑分。酒窩微微動著那俏麗美妙的笑容,眼睛黑白分明,帶著波光流動的目光很是動人。富於傳神的的眼神,流動的目光,活生生的刻畫出了美女生動的笑貌美。泰戈爾在《素芭》中曾經寫過:眼睛也會說話,它在表情上是豐富無盡的,像海洋一般深沉,像天空一般清澈,黎明與黃昏,光明與陰影,都在這裡嬉戲。”這樣生動的笑貌,賦予了身體的盎然生機,這樣形神兼具的美顯然也成為了對女性身體的審美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女性的身體神態美的描繪,還有用襯托的手法來讚美。先設定了一個特定的環境,後把美人置身於其中,襯托其的美麗。如就用月照來襯托美人的《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開始描繪了了一幅月色緩緩升起覆蓋大地的開闊畫面,想象著美人沐浴在這樣的月色中,隱隱約約,這時他們的身體呈現出的是朦朧迷離美,亦真亦假。讓人“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朱光潛曾經指出:“一個普通物體之所以變得美,都是由於插入一段距離而使人的眼光發生了變化,使某一現象或事件得以超出我們的個人需求和目的範圍,使我們能夠超然地看待它。”又如《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翱翔。本意為鳥上下飛翔,此處借來比喻女子行動時體態的輕盈。。又如《齊風·東方之日》:“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當詩人面對著早晨初升的太陽和仰望著晚間的月亮,會使心中產生聯想,把那豔麗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比作他那心中美豔而溫柔的姑娘。用其他的事物來襯托女性的身體美,這種含蓄,含而不露,更表現出女性的身體的神韻美,散發出無限的的韻味。這從而成為了古時候人們對身體美的追求。

2、身體神韻美的審美心理

不管是迷人的笑貌美,還是隱約表現的身體美,在《詩經》裡都有著共同的的審美心理,即追求與生俱來的自然美。李澤厚說過“中國美學一向重視的不是靜態的對象、實體或者外貌,而是對象內在的功能、結構、關係;而這種功能、結構和關係,歸根到底又來自被決定於動態的生命。富於動態生命力才是美的。”這裡所說的動態,也就是身體自然所散發出來的美。這種追求自然為美的審美心理與當時的生產方式相對應的,或許與當時的化妝品等修飾技術不發達有所聯繫。當今時代,雖然有的人濃妝豔抹,但是還是追求自然為美的審美趨勢。

(四)裝飾美

1、審美標準

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創造。在《詩經》裡服飾是女性用來展現自己理想的外形的一種有效方式。《詩經》中有許多用衣服來渲染女性曼妙身體的描繪。如《君子偕老》裡就有對女子服飾的描寫。“副笄六珈”““象服是宜”“玼兮玼兮,其之翟也。”“象之揥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縐締,是紲袢也”詩中通過服飾等的描寫讚美了宣姜美麗的外貌。(在有些傳統的詩經學者認為這篇詩是諷刺宣姜的,她雖為“國母”,服飾高貴,形貌美麗,但是批評她的品德和地位不相稱。在這隻討論該篇對宣姜的描寫。)首先寫她衣著雉雞羽毛修飾的衣服,鮮明絢麗;黑亮的頭髮像那雲霞似的,美玉做的耳環在耳邊搖擺,精緻非常,就像神仙下凡那般美麗。從這裡可以看出宣姜尊貴。後又寫她穿上了柔軟輕紗做的外衣,罩上可以去熱又涼爽的細葛布衫,通身的潔白光亮,加上美目巧笑 更顯得嫵媚動人,傾國傾城。在聞一多《類鈔》中有說:“展衣,上衣;縐締,中衣;紲袢,褻衣;由外及內,意頗近褻,然正風之本色。”這裡是用服飾來顯示宣姜夫人的高貴美貌,而沒有直言其身體,但是卻從外到內的服飾描寫,循序漸進,朦朦朧朧身體,讓身體散發出無限的美。又如《鄭風·豐》:“衣錦褧衣,裳錦褧裳。”用娟或者麻紗製作成的單罩衫來避風塵,顯示出了隱約身體的飄逸美。再如《衛風·碩人》裡除了描寫莊姜的美貌 ,還大幅度地渲染其麗美的服飾。“衣錦襞衣“,豔麗的衣服更家襯托修飾出美人高大修長的身形。另外,飾物也是可以傳達女性身體美的介質。貴族女性一般講究腰間的飾物,如《衛風·竹竿》:“佩玉以儺”。《毛轉》:“儺:行有節度” 女子腰間上佩有玉,走起路來,腰身婀娜隨著玉的有節奏的搖擺,不僅襯托其的華貴,更能展現出嫋娜的身體美。

2、隱約的身體美的審美心理

進入文明社會以後,在禮樂的文化下,要合乎其理,剋制情慾,人們對於女性的身體的關注不能只是赤裸裸的肉體的表現,故而人們把身體的審美與服飾連在了一起,是為了彌補身體的缺失。人的身體形態只有通過衣著服飾才完整的呈現的他人的面前。身體的美在他人的眼前,是服飾的輪廓映襯下的展現,從而服飾對於表現人的身體美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成為了身體的指代。

如今,服飾體現身體美,越來越重要。人們追求各種類型的衣服來體現自身的美,服飾只有靠人的身體才能獲得審美價值,與此同時,身體的美也要靠服飾的襯托以體現人體的自然美、風度和氣質。

結語

人是複雜存在的,對女性身體美的審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女性身體美的意識有產生,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它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進步而隨之的變化,對早期《詩經》中產生的女性身體美觀念進行分析:“碩人其頎”的是帶有功利性的審美,“膚如凝脂”是和女性社會地位的變化有關,神韻的身體美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崇尚自然美,通過服飾的表現身體美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的體現。從而可知這些審美與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道德倫理的規範,從僅追求外在的身體美,上升到強調內在的道德、品質美和外在身體美的統一的審美心理是歷史的一大跨越,後世的女性身體審美觀的發展,或努力向其接近,或對此有所變化,都是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