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诗经》时代美女的标准

国学:《诗经》时代美女的标准

人体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之一。世界自然事物中发展到最高阶段的美,是人类身体的美。而对于身体的审美观念,是与历史共同进步的。在古代文学里,让女性既唱主角又有崇高地位,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经总集,其中关于女性的诗篇就有一百多篇,这无疑为我们研究女性提供了研究史料。《诗经》也艺术的再现了早时期人们的审美心理,特别是那些具有立体可感的身体美。身体的美,不是独立的美,它也关乎着当时的社会状况,思想文化。西周时期人们对于身体美的追求,折射着那时期的的社会状况、思想根源等因素。对女性身体美的审美研究,为我们解释女性身体美的历史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文化、审美心理奠定了基础,以及对后来人们身体美的审美追求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国学:《诗经》时代美女的标准

一、身体美的概念界定

身体:一般指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有时特指驱干和四肢。

身体美:人是复杂的存在,也是最早的审美对象,所以对人的身体美判定的标准不一。在体育学方面对人体美的界定是: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呈现的美。他是由一种机体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中和呈现出来的健康美,是生命灌注之美。身体美不仅指人体表面形态的美,还包括骨骼、肌肉、皮肤、毛发等层次,牙齿、指甲等细部,并涉及音容笑貌、

服装饰物等与表现身体美有关的一切方面。方敏英在论《先秦美学中的身体审美和身体问题》说身体美如以性别论,有男性美和女性美之分。若作物态划分,可分形貌、服饰与饰物三种。更为内在的划分则有外在美与内在美之分。外在美是人生理形态上所显示的形貌美,是个体生命生理层次上的形式美。内在美是人理层次上所呈现的内在精神美。形体容貌美和内在的精神美共同构成人的身体美的整体形像。这两方面都概括出了身体美的基本特点。总体说来身体的美,是外在和内在的共同因素。

国学:《诗经》时代美女的标准

二、女性身体美内容分析

(一)形体美

1、审美标准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追求,诗经时代亦有其审美标准。《诗经》时期对女性的形体塑造突出特点是“硕”。如有“美人图”之称的《卫风·硕人》:“硕人其颀……硕人嗷嗷”。《郑笺》:“硕,大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高大的女子形象。赞扬庄姜仪表的高大俊丽硕硕然。不仅如此,以“硕”来言女性美的诗还有《小雅·车舝》:“辰彼硕女”。《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另外对女性形的体审美不仅仅在于高大,还有“颀”,《硕人》中作者不仅赞许了主人公庄姜的“硕”还夸赞其“颀”。颀,《毛转》“颀,长貌。”言美人之修长。这里的一“硕”一“颀”即是对“硕人”的最好注释。“硕人其颀”就是言庄姜形体的高大修长之美。如《齐风·猗嗟》中对美人的称赞也有:“颀而长兮”。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女性的形体的审美倾向则是高大修长为美。

2、硕人其颀审美心理

在那个时期为什么以高大修长为美呢?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从《诗经》里所呈现的女性形体上的美,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古代女性身体的审美有了总体的意识,体现着古代人的审美追求。

首先,和当时自然环境、生产力息息相关,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深刻的指出:“审美趣味的发展,总是同生产力的发展携手并进的。因此,无论在这里和那里,审美的趣味状况总是生产力状况的准确标志。”早时期的的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耕作方式、。人们为了要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就必须与自然环境抗争,在与环境相抗争的同时,无论男女只有强健的身躯,才有利于的生存于当时的社会。以至于先民对高大的身材和强健的体魄有了原始的崇拜。而这种形体高大强健为美的审美心理,与后世的形体苗条纤细的审美标准相比较,是带有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美”,甘也。从羊大,羊大为美。肥大的羊是很好的食物,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因而是美的。这是古人最早对美的功利性认识。对身体的审美亦是如此,这种功利性超出了仅满足于感官的的审美要求,反应了当时人们进取的精神。形体上高大、健硕的健康美即是这种精神的很好体现。

其次,是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现象,这种现象在东方比较盛行。黑格尔曾经说过:“东方所强调的和崇拜的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创造。”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在《诗经》中有不少诗篇里潜含着生殖崇拜的密码。这里的密码是以花草虫鱼的等植物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物,象征着生殖能力的崇拜和对种族的延续。如“鱼”这个意象在《诗经》里就有许多篇目提及,“鱼水之欢、食鱼、钓鱼”等多为男女关系的隐语。因为鱼像女阴,外取其轮廓,内取其鱼腹多子生殖力强。更源于早期人们不了解生育之谜,从而对人自身的生育之谜的艰难解译。所以有《唐风·椒聊》:“椒柳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柳且,远条且。”这里是用花椒的多子比喻妇人多子。而以“硕”为美者,大概是因为希望这位新妇像花椒一样的生育能力。还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篇用桃来比作这位芳华正茂的新妇,以桃花的红艳,比喻女性的润红的脸颊,丰腴的体态,桃树的果实累累来寄希望于新妇的旺盛生育力。故而身体像桃般结实丰满,且能繁衍大量的后代,自然而然成为当时男性心仪的对象。形体的高大修长是《诗经》时代社会背景下的生产力水平和当时的特殊崇拜心理需要共同作用下的审美现象。

《诗经》时代过后,人们所崇尚的身体美转而以纤瘦为美,虽然盛唐时期有过以丰腴为美的体态,但是纤瘦颀长还是世界的主流为普遍人所接受。在物质文明不够发达的《诗经》时代,实用是人们审美的主要依据,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不需要以身体的健硕来获取生活的资料。这种带有审美的功利性就逐渐的淡化,进而对女性的身体提出感官美的要求,比例匀称,均衡的纤瘦美。但也不可否认早时期的“硕人其颀”的形体美给历史留下了印记。那时的审美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而产生的,是带有功利性的身体美。

(二)肤色美

1、审美标准

伴随形体的审美的要求还有肤色,一般的说,肤色是最直观的视觉审美,女性肤色美也是体现身体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今在东方,对女性的肤色审美标准为白皙红润有光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肤色的审美则与现今相似,赞美其皮肤的白皙红润。这在《诗经》的《卫风·硕人》篇中体现得淋漓精致,很多学者都以《硕人》来作为古代写人体美的主要参照物。诗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硕人》用了柔荑、凝脂、蝤蛴三个意象,来比喻美人的皮肤。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美人:手指如白嫩柔滑的茅草芽那样样柔嫩,皮肤如凝结的油脂那样白皙细腻,脖颈如天牛的幼虫那样修长而柔软。然而有着白皙、细腻、柔软的皮肤的美人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诗经》中有不少对于女性这样白皙细腻的肌肤描写,如《邶风·君子偕老》赞扬了贵族妇人宣姜:“扬且之晳也”白皙的皮肤在宽阔的眉宇间显现出来。《郑风·出其东门》中:“出其闺阁,有女如荼。”朱熹曰:“荼,茅华,轻白可爱者也。”荼即白茅花,把漂亮姑娘的皮肤比作白茅花那样白皙 。《召南·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这里均赞美女性白皙的肤色美。在商、周时代,人们常佩戴的饰物是玉,因此也用玉来形容女性洁白如玉。《国风·野有死鹿》:“有女如玉。”《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朱熹《诗集转》曰:“如玉者,美其色也。”这些句子无不是用美玉来赞美女子的皮肤的洁白美。除了赞美皮肤“白皙”,也赞赏“颜如渥丹”(《秦风·终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里的白里带着红润的健康肤色美。

2、肤如凝脂的审美心理

那么以白皙红润为审美对象的肤色美是什么样心理呢?一般的说,对人体的审美,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的深入的。古时候对以拥有白皙皮肤的女性为美,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的的社会地位的变化,生活方式所息息相关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男性在生产劳动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比起女性,男性的身体更加健硕,从而社会地位也就不断的上升,甚至到后来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推动力,而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就逐渐下降,退隐闺中。这时的审美就随之深入,从整体美到局部美,由概括到具体的趋势。这种审美在贵族里尤为明显。在前面提到《诗经》时代以“硕”为美,着眼于整体的审美,而对于白皙红润的肤色美则是局部的审美。这种审美心理随之而自觉地产生,所以白皙的皮肤也就逐渐成为了古时候人们对于身体美的追求,也意味着古时候的人们对单一的整体审美而走向更为广阔的审美领域。

《诗经》中肤色白皙为美的审美标准,一直传承到至今。东方人大多都以拥有白皙的皮肤为美。且有“一白遮三丑”的说法。从古代女子的妆容会以白粉敷面,到现在的靠化妆或美白技术来让自己肤色白皙红润。还有在大多小说里描写女性的美,都离不开强调其白皙的肤色,如《红楼梦》里在描写美丽惊艳的女性时,有“面如傅粉,唇如涂朱。”都表现出了对肤色白皙的追求 。《诗经》里把女性的肤色比作玉,在后来的中国文化的也得到了继承。因为玉之洁白透亮的色泽而为人所爱,洁白的玉与肤色的美有共同的审美特征。所以玉,几乎成为了白皙红润女子的象征词,故有人们给肌肤洁白的女子于美称“玉女。”

(三)神态美

1、审美标准

形神兼备历来是东方审美的精髓。形离不开神,神依附于形。只有达到高度的统一,才能的显示出美的本质。“形”是外在的事物的形态,“神”是事物内在所蕴含的“灵气”,没有这样的‘灵气’事物就会死气沉沉,失去生气。对事物的审美,除了要有形貌美的外在,还要有与其相符合的神韵美。《诗经》里对女性身体的审美亦如此,对形体高大修长、皮肤白皙红润这两种美丽的外形描述,《诗经》还从神韵美方面描绘了女性身体美。富有神韵美的身体包括两方面:音容笑貌美和含蓄的身体神态美。 首先,拥有迷人的笑貌美,更能衬托着女性的身体的活灵活现。《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巧笑:俏丽美妙的笑容。有笑意而无笑声,这是饱含精神的笑,真挚的笑。倩:《论语》马融注:“倩,笑貌。”人笑的时候两腮所呈现的酒窝。盼:《论语·八俏》马融注曰:“盼,动目也。”《毛转》云:“盼,白黑分。酒窝微微动着那俏丽美妙的笑容,眼睛黑白分明,带着波光流动的目光很是动人。富于传神的的眼神,流动的目光,活生生的刻画出了美女生动的笑貌美。泰戈尔在《素芭》中曾经写过:眼睛也会说话,它在表情上是丰富无尽的,像海洋一般深沉,像天空一般清澈,黎明与黄昏,光明与阴影,都在这里嬉戏。”这样生动的笑貌,赋予了身体的盎然生机,这样形神兼具的美显然也成为了对女性身体的审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女性的身体神态美的描绘,还有用衬托的手法来赞美。先设定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后把美人置身于其中,衬托其的美丽。如就用月照来衬托美人的《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开始描绘了了一幅月色缓缓升起覆盖大地的开阔画面,想象着美人沐浴在这样的月色中,隐隐约约,这时他们的身体呈现出的是朦胧迷离美,亦真亦假。让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朱光潜曾经指出:“一个普通物体之所以变得美,都是由于插入一段距离而使人的眼光发生了变化,使某一现象或事件得以超出我们的个人需求和目的范围,使我们能够超然地看待它。”又如《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翱翔。本意为鸟上下飞翔,此处借来比喻女子行动时体态的轻盈。。又如《齐风·东方之日》:“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当诗人面对着早晨初升的太阳和仰望着晚间的月亮,会使心中产生联想,把那艳丽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比作他那心中美艳而温柔的姑娘。用其他的事物来衬托女性的身体美,这种含蓄,含而不露,更表现出女性的身体的神韵美,散发出无限的的韵味。这从而成为了古时候人们对身体美的追求。

2、身体神韵美的审美心理

不管是迷人的笑貌美,还是隐约表现的身体美,在《诗经》里都有着共同的的审美心理,即追求与生俱来的自然美。李泽厚说过“中国美学一向重视的不是静态的对象、实体或者外貌,而是对象内在的功能、结构、关系;而这种功能、结构和关系,归根到底又来自被决定于动态的生命。富于动态生命力才是美的。”这里所说的动态,也就是身体自然所散发出来的美。这种追求自然为美的审美心理与当时的生产方式相对应的,或许与当时的化妆品等修饰技术不发达有所联系。当今时代,虽然有的人浓妆艳抹,但是还是追求自然为美的审美趋势。

(四)装饰美

1、审美标准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创造。在《诗经》里服饰是女性用来展现自己理想的外形的一种有效方式。《诗经》中有许多用衣服来渲染女性曼妙身体的描绘。如《君子偕老》里就有对女子服饰的描写。“副笄六珈”““象服是宜”“玼兮玼兮,其之翟也。”“象之揥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缔,是绁袢也”诗中通过服饰等的描写赞美了宣姜美丽的外貌。(在有些传统的诗经学者认为这篇诗是讽刺宣姜的,她虽为“国母”,服饰高贵,形貌美丽,但是批评她的品德和地位不相称。在这只讨论该篇对宣姜的描写。)首先写她衣着雉鸡羽毛修饰的衣服,鲜明绚丽;黑亮的头发像那云霞似的,美玉做的耳环在耳边摇摆,精致非常,就像神仙下凡那般美丽。从这里可以看出宣姜尊贵。后又写她穿上了柔软轻纱做的外衣,罩上可以去热又凉爽的细葛布衫,通身的洁白光亮,加上美目巧笑 更显得妩媚动人,倾国倾城。在闻一多《类钞》中有说:“展衣,上衣;绉缔,中衣;绁袢,亵衣;由外及内,意颇近亵,然正风之本色。”这里是用服饰来显示宣姜夫人的高贵美貌,而没有直言其身体,但是却从外到内的服饰描写,循序渐进,朦朦胧胧身体,让身体散发出无限的美。又如《郑风·丰》:“衣锦褧衣,裳锦褧裳。”用娟或者麻纱制作成的单罩衫来避风尘,显示出了隐约身体的飘逸美。再如《卫风·硕人》里除了描写庄姜的美貌 ,还大幅度地渲染其丽美的服饰。“衣锦襞衣“,艳丽的衣服更家衬托修饰出美人高大修长的身形。另外,饰物也是可以传达女性身体美的介质。贵族女性一般讲究腰间的饰物,如《卫风·竹竿》:“佩玉以傩”。《毛转》:“傩:行有节度” 女子腰间上佩有玉,走起路来,腰身婀娜随着玉的有节奏的摇摆,不仅衬托其的华贵,更能展现出袅娜的身体美。

2、隐约的身体美的审美心理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在礼乐的文化下,要合乎其理,克制情欲,人们对于女性的身体的关注不能只是赤裸裸的肉体的表现,故而人们把身体的审美与服饰连在了一起,是为了弥补身体的缺失。人的身体形态只有通过衣着服饰才完整的呈现的他人的面前。身体的美在他人的眼前,是服饰的轮廓映衬下的展现,从而服饰对于表现人的身体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了身体的指代。

如今,服饰体现身体美,越来越重要。人们追求各种类型的衣服来体现自身的美,服饰只有靠人的身体才能获得审美价值,与此同时,身体的美也要靠服饰的衬托以体现人体的自然美、风度和气质。

结语

人是复杂存在的,对女性身体美的审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女性身体美的意识有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它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而随之的变化,对早期《诗经》中产生的女性身体美观念进行分析:“硕人其颀”的是带有功利性的审美,“肤如凝脂”是和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有关,神韵的身体美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崇尚自然美,通过服饰的表现身体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的体现。从而可知这些审美与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道德伦理的规范,从仅追求外在的身体美,上升到强调内在的道德、品质美和外在身体美的统一的审美心理是历史的一大跨越,后世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发展,或努力向其接近,或对此有所变化,都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