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息傳來,關乎房地產的命脈

來源:鳳凰網房產,綜合正和島(zhenghedao)、中產先生(mr-middle-com)、國民經略(guominjinglve)、櫻桃大房子(ytdfz8)

大消息傳來,關乎房地產的命脈

9月21日,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向各副會長單位下發了《關於請提供商品房預售許可有關意見的緊急通知》。根據文件內容,廣東省正在醞釀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全面實施現房銷售。

主要內容:

1.拐點來了

2.“炒樓花”簡史

3.預售制的利和弊

4.為什麼要取消預售許可制度呢?

5.房價將何去何從?

6.取消預售制:讓誰恐懼?

1

拐點來了

日前,廣東省房地產協會下發《關於請提供商品房預售許可有關意見的緊急通知》《通知》稱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已擬訂了“關於商品房預售許可事項調整”的材料,並將於9月25日上報住房城鄉建設部。

一時間,取消商品房預售制的消息甚囂塵上。

當晚,廣東省房協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該文件只是徵詢意見稿,並非真的實施。

住建部房地產市場監管司相關人士同樣表示:

情況並不屬實,具體我們也在調查處理當中,具體情況不方便透露。

兩級機構紛紛出面否認,這件事有意思了。

不管其他省份是否跟進,現在大家心裡多少都會犯嘀咕,廣東這個姿態,是否暗示著商品房預售制度退出已經進入高層考量。

如是,中國樓市將徹底告別“香港模式”,翻天覆地。

預售制這根從香港移植過來的槓桿,撬動了中國房改二十年來高歌猛進的歷史進程,現在撤下這根槓桿,不止房企要倒下一大批,投機者也將被套住一大批。

拐點已經來了。

2

“炒樓花”簡史

預售制是從香港學來的,為房地產剛起步階段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是後來成癮至今以至於無法自拔。

說起中國的房地產,無法繞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香港的“土地爺”——霍英東。

45之後,內戰爆發,很多人逃往香港避戰禍,短短三五年時間,香港人口由50萬暴漲到200多萬。當時日本人也剛從香港撤走,百廢待興,很多人無房可住,只能住在樓梯上。

沒房子就得有人建,但是要給那麼多人建房子誰有那麼多錢呢?

霍英東第一個想到了分期付款:正式動工前,先收取買家的一部分訂金,用買家的錢來蓋樓。餘款分期支付,第一期先交50%,第二期落妥二樓樓面交10%......

用這個辦法,短短一年多,霍英東就在四方街建起100多棟樓,成為香港地產業的老大。

因為歷史的原因,這套“炒樓花”的辦法,被霍英東傳授給內地,而且還做了升級,不但“炒樓花”,還要“炒地花”——土地出讓制度。

98年中國正式開啟房改,自此之後,內地就翻開了地產金融的新篇章,十八年後的2017年,中國政府賣地收入超過5萬億,這一年財政收入是17萬億。2008年以後,經濟一年比一年艱難,但一些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價,已漲了10倍。

3

預售制的利和弊

預售制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肯定是開發商獲利,行業准入門檻低了,比如30層的房子,開發商建到5層以後,基本上就可以辦理預售證了,10天之內就能開盤賣房,按揭款要被監管分期用,但首付款開發商可以馬上用,資金弱的房企,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回籠部分資金,這錢一般都是用來還原來買土地的錢,以及建築方墊資的錢。

有了預售制,開發商就能繼續拿地開發了,因為花三五十個億拍塊地,轉手就可以收預付款還掉一部分銀行欠款,現在如果現樓銷售,30層要全部蓋完才能賣,這個週期就延長了,對開發商的資金考核壓力也大些,開發商去拿地也要掂量掂量了。

其次,預售制對市場的好處,就是加快了資金週轉的速度,阿貓阿狗只要一點錢都能利用槓桿來開發房地產,全國大大小小的開發商十多萬家,肯定是有利於加大市場供給量的。

但同樣,預售證有利也有弊。

一旦預售證辦理了以後,房子賣出去了,中小房企對於房屋項目的開工可能就不上心了,房屋質量也難以得到把控,業主們維權難,這還是好的情況,如果碰到行情差,小房企資金鍊斷裂,房子爛尾,業主們辦不了房產證更是頭疼。

從1994年算起,到今年為止,中國已經實施了25年商品房預售制度,客觀的說,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化快速發展做出了貢獻。

預售制當時出臺的背景,是因為當時我國城鎮住房總量不足,商品房供不應求,為了加快建設、增加住房供應,所以我們從香港引入了這一制度,商品房預售制加速了整個房企的資金週轉,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對房企來說,是空手套白狼的好生意。

4

為什麼要取消預售許可制度呢?

廣東省住建廳擬訂的相關材料提出,商品房預售制度存在導致工程爛尾、違法違規銷售、交易不公平、房屋面積管理職能難以釐清、不平衡發展和低效率競爭等風險,建議降低預售制帶來的高槓杆效應,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全面實施現售。

《通知》稱,為了解決預售所帶來的管理風險、消費風險、社會風險、金融風險,建議在當前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窗口期”,對預售制進行改革,降低預售制帶來的高槓杆效應,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全面實施現售。

我個人覺得,從政府的角度考慮,還是一種調控思路,一種去槓桿,降低市場泡沫風險的思路,取消預售制了,開發商都要老老實實蓋完房子賣掉才能去玩下一個項目,一個小開發商,有預售制時,本來2年時間10個億可以開發2個項目的,取消預售制後,2年時間10個億隻能開發1個項目了。

這跟政府規定拿地讓你一個月內交齊土地款一樣,以前給你半年時間交齊,現在限制時間更短,讓你們房企真金白銀拿地,也就不會有那麼多房企瘋狂借錢去搶地,於是就可能不會有那麼多地王了,反正所有的板子都是打在開發商身上。

房價將何去何從?

很多人擔心,預售取消,住宅出讓週期變長,會減少新房供給,讓市場更加供不應求,房價應聲而漲。

這顯然是過度擔憂。

其一,現在早已不是住房短缺時代。過去一旦取消預售制,必然會帶來供給短缺。現在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一二線城市早已進入存量房時代,取消預售的影響,沒有想象那麼大。

其二,影響房價的根本因素在於兩點:一是貨幣放水,二是土地壟斷。有沒有預售制,在其中的分量並不大。否則,過去25年,預售制大行其道,最近開發商高週轉更是進入極致,可見有半點阻止了房價的上漲?

其三,樓市已經進入冰封期,最大的制約因素不在於供給,而變成需求不足。換句話說,房票足夠,但剛需們都在持幣觀望。預期一旦下行,市場成交量自然下降,預售取消又如何?

其四,預售制給開發商加槓桿,將風險轉嫁給購房者和銀行。取消預售,顯然符合購房者的利益。即使不取消限售,將預售資金進行第三方託管,也好過現今的開發商“空手套白狼”。

取消預售制:讓誰恐懼?

有時候吹風,是為了試探市場,為政策落地提供前提。還有些時候,吹風是為了反向試探決策部門,防止政策的落地。

取消預售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房企週轉速度變快,高週轉模式就此終結,這必然帶來房地產行業的全面洗牌。

中小房地產開發商,或將面臨生死之劫。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銀行開發貸、信託貸款等房企融資方式全面受限,一些中小地產商就頻頻傳出“崩盤”的消息。

大開發商也不是高枕無憂。雖然一些龍頭房企能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大魚吃小魚。但預售取消,整個市場都要面臨資金壓力,房企的利潤必然大受影響,高速擴張的歷史,將會一去不復返。

所以,無論是大開發商,還是小開發商,都不會樂見“賣樓花”的消失。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高週轉的好處,是提高了土地出讓的效率,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賣地收入。

如果高週轉不復,一宗土地兩年才能變現,開發商必然減緩拿地速度,土地財政又將如何維繫?

所以,現實利益錯綜複雜,“賣樓花”顯然不會那麼容易取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