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因地制宜謀「錢景」

房县:因地制宜谋“钱景”

房县:因地制宜谋“钱景”

日前,記者在位於房縣軍店大橋橋頭的兆豐電子扶貧車間看到,來自軍店鎮軍馬、月明等村的村民正在這裡進行電腦電源輸出線焊接、組裝工作,不時還有一些村民騎著小車來交貨。車間負責人郭丹告訴記者,由於生產工藝簡單,除了在車間裡集中上班以外,周邊不少村民從車間領回電源線原材料,在家裡生產加工。

按照集中與分散、車間與作坊、工業與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理念,房縣堅持以多種經營模式靈活建設扶貧車間,保障扶貧車間發揮最大效益。兆豐電子扶貧車間正是這一發展模式的生動寫照。

化龍堰鎮針對各村村情不一、特色各異的現狀,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先後探索出扶貧車間三種建設模式:一是“廠房式”扶貧車間,結合易地搬遷政策,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貧困人口較多的村,充分利用鎮、村集體老廠房、學校舊址等閒置土地、房屋,先後在長望村、上營村、高橋村等村建成“廠房式”扶貧車間6個,引導周邊村貧困人口300餘人就近就業;二是“作坊式”扶貧車間,結合部分村土地有限、貧困人口較少的現狀,採取利用閒置農家庭院、農戶宅院開辦分散加工式扶貧車間,譬如,以生產汽車零部件為主的麥登汽配有限公司在上灣村開辦“扶貧作坊”1處,帶動50餘人就近就業;三是“家庭式”扶貧車間,通過將扶貧車間建在每個普通群眾的家裡,採取靈活的用工方式,帶動身體殘疾、行動不便但具備勞動能力以及為了照顧親屬無法離家的貧困勞動力在家就業。

房县:因地制宜谋“钱景”

門古寺鎮結合實際、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互聯網+合作社+貧困戶”的脫貧攻堅之路。該鎮舉全鎮之力,打響望佛山品牌,全力支持望佛山生態農副產品電商交易平臺做大做強,全力建設十大產業基地,建立利益鏈接機制,實現搬遷戶入社全覆蓋,為搬遷戶提供長期穩定收益。

此外,房縣還通過 “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扶貧資金等入股,除年終領取保底金和分紅外,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到合作社務工 , 領 取 工資 , 增 加 收入。目前,該縣210家規模合 作 社 採 取“薪金+股金+租金”模式,鏈接貧困戶5998戶。大木廠鎮牽億肉牛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21戶貧困農戶養殖肉牛,吸納本地貧困戶116戶發展牧草及青貯玉米種植,戶均年增收萬餘元,年均帶動務工280人次,每年為社員分紅58萬元。

房县:因地制宜谋“钱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