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大學生不幸身亡!醫生曝光的死因爲所有人敲響警鐘!

近日,一位醫生給我留言說,前不久醫院來了一個腹瀉五天的大學生。他本身發現肝硬化好幾年了也沒怎麼治,這下腸道一感染就不得了,膿毒血癥!血氧飽和度只有86%了還給他媽打電話說覺得沒事,他媽堅決不讓住ICU覺得醫院坑錢?醫院看是個學生,讓交1塊錢就送進了ICU,送進去以後病情也是看著惡化,最後家長趕來時人已經死了。不相信醫院是自己買止瀉藥吃了幾天的後果。

20歲大學生不幸身亡!醫生曝光的死因為所有人敲響警鐘!

經與這位醫生取得聯繫,最終同意把這個死亡病例公佈出來,希望能給所有人予以警醒和思考。

當事醫生曝光全部搶救過程——

這名大學生只有20歲,因“腹瀉,乏力,氣促2小時”於2018年X月X日15:58由其同學陪同到我院急診科就診。自訴曾自行購買口服藥,具體不詳,病情加重,發病至今未進食,今乏力氣促加重2+小時遂到院就診。

急診查體:T36.4℃,P120次/分,R22次/分,BP98/58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皮膚鞏膜輕度黃染,口唇甲床發紺,呼吸急促,雙肺幹鳴,肺底部少許溼鳴,心音低鈍,心律齊,腹部膨隆,移動濁音(+),臍周壓痛,雙下肢無水腫。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動過速。初步診斷:急性胃腸炎,心肌炎?予以吸氧,建立靜脈通道,0.9%生理鹽水500ml靜脈輸入補液後,於16:20平車護送至消化內科進一步治療(未辦理入院手續)。

消化內科安置床位,將氧枕換成中心供氧後進一步詢問病史,訴既往反覆咳嗽7+年。否認藥物過敏史。查體:血氧飽和度82%,神志清楚,精神差,皮膚晦暗,口唇乾,口唇發紺,鞏膜輕度黃染,雙肺呼吸音粗,脾臟肋下5橫指捫及,未超過中線,移動性濁音不能配合。診斷考慮:1、急性胃腸炎2、心肌炎?3、敗血症?4、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病情危重,立即加大吸氧流量至3L/分,多功能監護,高枕臥位,推搶救車,測得指尖血糖4.8mmol/L,請ICU急會診。5分鐘後血氧飽和度仍在86%,加大氧流量至6L/分,血氧飽和度仍僅89%。

談話溝通:ICU(重症監護室)醫生會診後立即用患者的手機與其母親通話,告知病情危重,建議立即轉ICU治療。其表示需與患者本人商議後決定。患者與其母親通話時表示自覺病情不重,並向醫生表示未帶錢,拒絕轉ICU。消化內科當班醫生再次與患者母親溝通,患者母親表示:患者本人都說病情不重只是腹瀉,先在普通病房治療觀察,下一步視情況再做決定是否轉ICU。

鑑於患者病情危重,醫生反覆向患者母親告知普通病房恐不能滿足治療需求,並電話聯繫患者的老師告知病情危重。患者母親最終同意轉ICU,通知患者親屬儘快趕到醫院。遂將患者交接給ICU會診醫生,ICU醫生囑患者同學為其交入院押金1元錢,辦理入院手續。

ICU立即將氧枕換成面罩吸氧,心電監護,下病危。據病史、查體初步診斷:1、急性腸炎2、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3、病毒性心肌炎?4、代謝性酸中毒合併呼吸性鹼中毒5、脾增大原因待查。予以禁食、血糖檢測q8h,泮托拉唑抑酸保護胃黏膜、激化液穩定心肌細胞膜等,同時完善相關檢查。

住院期間,患者氧飽和度進行性下降,先後予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但患者飽和度仍進行性下降。後加用磺苄西林抗感染、維生素B6營養神經、VC抗氧化,並靜脈補充熱量。氣管插管從氣道洗出血性痰液,懷疑活動性出血可能,床旁彩超提示:雙側胸腔少量積液,肝臟超聲所見,考慮肝硬化病變。門脈高壓徵象:脾臟重度增大;腹腔大量積液;門靜脈稍增寬。膽囊增大,膽囊壁毛糙。雙腎皮質回聲稍增強。脾門區等回聲團,副脾。

次日00:36觀察患者球結膜、仍洗出少量血性痰液。結合患者肝硬化失代償,凝血時間延長,於00:50輸注血漿補充凝血因子。

患者病情持續加重,02:45心電圖提示逸搏心律,立即搶救,搶救1小時,患者呼吸心跳未恢復,宣佈臨床死亡。

死亡診斷考慮:1.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此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診斷);2.膿毒症(考慮為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及多器官功能障礙原因);3.肝硬化失代償期,脾亢、腹水、門脈高壓;4.急性重症心肌炎;5.凝血功能異常;6.腎功能不全;7.代謝性酸中毒合併呼吸性鹼中毒;8.電解質紊亂;9.急性腸炎;10.膽囊炎。

20歲大學生真正死因不是疾病——

這名大學生最終死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導致的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徵。但痛定思痛,我想說,這是他的真正死因嗎?

他的真正死因是落後的健康素養和對醫生的不信任。明知自身有肝硬化卻好幾年也不怎麼治,腸道感染後依舊自行購藥醫治,直至服用後不見好轉,持續腹瀉5天,越來越嚴重出現氣促,才到醫院就診。到了醫院後依舊不信任醫生,病情危重,醫生建議進ICU(重症監護室)治療,他卻認為腹瀉是小事,自認為病情不重。如果這位大學生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前,就到醫院診治,或許完全是另外一個結局,年輕的生命就不會隕落。

請把這慘痛的教訓轉給所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