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兒女雙全,他卻匿名把畢生積蓄

捐給素不相識的學子。

他是清華大學的教授,

卻過著清貧的生活,

1美元的化纖毛衣能穿上10多年。

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

肺癌晚期,癌細胞已經向脊髓和腦部轉移,

捐出全部積蓄,圓更多孩子的求學夢。

他是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2016年,趙教授一生的故事

在他去世4年後才漸漸被更多人知道……

有一句話叫做“很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你”。

老先生辭世已經數年,

但他燃起的愛心之火還在後來人手中傳承延續……

如果你還不知道趙家和的故事,

這次別錯過。

2012年7月22日晚,

一輛白色的麵包車從清華大學校醫院出發,

載著一具老人捐獻的遺體。

老人在最後的半年時間與肆虐的癌細胞抗爭。

晨曦時分,他常常坐在輪椅上,

請護工推他去透透氣,

偶爾有氣力,也會在荷花池邊走一走。

這位生前戴著眼鏡、面帶微笑的“趙老師”

就是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奠基人。

就在臨終前幾個月,

同學和經管學院的教授一起去醫院看他,

“當時他整個下半身都不能動了,

腿上扎滿了針”。

有人還跟他討論:

這針灸從表面上啥也看不出來,可還能治病,

到底是什麼樣的工作機理?

趙老樂了:“我到時把自己捐出去,

讓醫生好好看看,它們到底是怎麼work的。”

而這輛白色麵包車正是駛向北京協和醫院。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他隱姓埋名,捐出1500多萬,

救助了2204名貧寒學子,

人們卻只知道,

一位退休的清華大學老教授走了……

因為遺體要在限定時間內運往醫院供研究使用,

很多人雖匆匆趕來,卻沒能見上最後一面,

只是聽醫生說,

他走得平靜安詳,眉目舒展。

他沒有留下什麼豪言壯語,

好友劉尚儉說:

“最後一次見他時他曾說,

‘我已經做了我認為最好的安排,

求仁得仁,了無遺憾’。”

君子自安,雖居陋室,自諳芬芳

1934年9月,趙家和出生在清華園,

他的父親是法學系主任。

在那個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年代,

他在幼年就經歷了時局動盪、

輾轉遷徙的辛酸,

又在少年時代目睹了西南聯大師生

追求進步、奮起抗爭的歷程。

1955年,趙家和從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

拿到了學校第一屆“優良畢業生”獎狀。

這個被同學公認為“絕頂聰明”的人

留校後就擔任本科教學,

他主持研究的電子材料

也是很受關注的熱門領域。

1977年,

學校委派趙家和籌建電化教育中心;

1979年,

學校又調他到科研處搞管理;

1985年51歲的他又再次“轉行”,

負責清華第一個非理工科學院,

經管學院的籌建。

“以他的聰明,留在無線電系,

奔個院士很有可能,

可讓他轉,他就轉,一點折扣都不打。”

有的同事為他丟了老本行“叫屈”,

他卻總是一笑置之。

每次接到新任務,

言語不多的趙家和只說一個字“好”!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在科研處做管理,

趙家和因為外語好被派到國外採購設備,

最終為學校帶回了“腰斬”市場價格的計算機。

“那還是改革開放初期,

出國條件艱苦異常,

趙老師既當領隊又當翻譯,

20多天連軸轉,回來瘦了十幾斤,

還落下了失眠的毛病。”老教授桂偉燮說。

籌建經管學院,

趙家和主筆起草金融系的整個教學大綱,

引入大量國家急需的

切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國際教學資源。

“當時院辦只有4張辦公桌。

不少主意都是老趙提出來的,

事後證明也都正確。”

學院老書記邵斌說。

趙家和的英語在經管學院數一數二。

他特別耐心地鼓勵學生“要敢張嘴”,

很多同學都忘不了他“鼓勵的目光”。

“別看趙老師平時很和氣,

有一次遇到一個說國內

這不好那不好的‘海歸’,

他當場就發火了。”

經管學院副教授何平說。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退休後的趙家和應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邀請,

擔任客座教授,薪水相當優厚。

人們也紛紛欣慰道:

趙老師頤養天年的好日子到來了。

但人們不知道的是,

即便在美國他們吃的也是最便宜的食物,

從不浪費。

進超市,

直奔最便宜的雞腿和法棍麵包;

買衣服,會揀1美元的化纖毛衣;

“精打細算”的結果,

是全家人後來都“怕吃雞”。

“在美國最常見的一種紫黑色的蘋果,

我是這幾年才知道叫蛇果,

一直沒吃過。”趙老的夫人吳嘉真說著,

淡淡笑著,有對那一段時光的回味,

卻沒有對老伴的埋怨。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而在國內,

趙老一家住在清華校外一座20多層高的塔樓裡,

70多平方米的房子鋪著最老式的地板磚,

唯一一件與時代沒有脫節的電器,

還是學生幾年前

“實在看不過去,硬給買來裝上的電視”。

打開老兩口的衣櫃,

結婚時趙家和買給吳嘉真的

咖啡色呢子大衣還顯眼地掛在那裡;

8件領口和袖口磨得起毛的襯衣和

4件西服就是趙家和的全部行頭。

在美國講學短短三年,

趙家和便不顧美方和好友的一再挽留,

帶著20多萬美元的講學費,毅然回國。

好友追問他為什麼,

他答道:

信美然非吾土,田園將蕪胡不歸。

“那時他對我說要回家,

我們都以為他是打算

帶著美國的講學費用回國做投資,

沒想到他後來隱姓埋名搞了助學。”

好友劉尚儉說。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貢獻畢生積蓄匿名助學:

錦上添花做不了,

那就雪中送炭吧!

1998年,

到深圳講學的趙家和偶遇

正在創辦投資公司的學生劉迅。

“他提出要拿點錢給我們試試看,

我們感覺壓力挺大,

他是老師、又是前輩,都退休了,

給我們這些錢幹嘛呢?”劉迅說。

此後,

趙家和先把約20萬美金打給劉迅,

又陸陸續續添了一些,

有時是幾千人民幣,有時是幾千美元,

都是他馬不停蹄在外講學的勞務費

或為公司諮詢的顧問費。

除了給劉迅的公司一些“醍醐灌頂”的指點,

他從不過問資金的管理情況。

直到2005年,劉迅告訴他

資金“翻了幾個滾,到了500多萬元”,

趙家和才簡單地在電話那頭說了句:

“嗯,可以做點事了。”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當時他沒有說要做什麼

過了一段時間,才告訴我要做助學,

那一刻我被震撼了,

趙老師一家的生活並不富裕,

這筆錢不是用來改善生活,

而是全部用於給窮苦孩子求學。”

實際上,得知有了啟動資金後,

趙家和就自己跑去北京遠郊“做功課”。

從實地調研到模型論證,

他用去大半年時間,

光是搭乘公交的車票就壘起厚厚一沓。

老伴心疼他路途奔波,

勸他包個車,

他卻說什麼也不肯。

一個個問號,

訴說著他細緻入微的思考:

高中?金額/人?

何時到款?

協議/合同格式……

在一個列滿經濟學公式的筆記本里,

夾雜著很多泛黃的紙片,

寫著實地調研的各類情況。

“趙老師常常強調,資金有限,

要花在窮孩子最需要的地方。”

劉迅說,他覺得從小學到初中

有義務教育減免政策,

大學有國家助學貸款,

高中孩子正是要勁的時候,需要錢。

2006年,

趙家和的第一筆助學款從北京寄出。

“我也沒多大的本事,

錦上添花的事就不做了,

做點雪中送炭的事情吧。”他說。

從此,江西、湖北、吉林、甘肅等地的

很多學生重新走上了求學路。

2009年,

他發現了資助學生過於分散

導致“四處撒錢”的情況,

決定從甘肅省白銀市實驗中學開始,

嘗試向西部轉移。

助學一步步走上了正軌,

趙老卻查出肺癌晚期,

癌細胞已經向脊髓和腦部轉移。

學生聽到這個消息,既傷感又無奈,

但同時也欣慰以趙老現有的積蓄,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趙老和家人做出決定:

而且謀劃成立基金會,

讓助學更規範長久。

2011年3月的一天,

趙家和突然找到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原黨委書記陳章武,

託付給他一項“秘密事業”——

把他畢生積蓄1409萬元以資產委託管理的形式,

籌劃成立“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

這1409萬,

源自趙家和20多萬美元的投資款。

這個他經營多年的“宏大計劃”,

終以他經濟學家的縝密嚴謹而一步步達成著。

2012年初,基金會在蘭州宣告成立,

陳章武專門給趙家和致電報喜,

“他只做了兩點交代,

一是在基金會宣告成立的新聞稿裡不要出現他的名字,

二是從蘭州回到北京不要給他帶任何禮物”。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儘管新聞稿後來改為

“一位身患癌症的清華退休老教授捐的錢”,

陳章武回京後還是“吃了批評”,

因為趙家和認為這樣的表述

很容易讓別人聯想到他。

而甘肅校友捎來為他治病的蟲草,

他也堅持用自己的錢買了下來。

劉迅說:

“他達到了一種很高的境界,

超然而專注、簡單而平實,

讓你不由得跟著他的腳步走。”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沒有遙不可及的教授

只有永生不滅的心靈

受助學生每學期要寫一封

學習、思想、生活彙報信,

這是趙家和生前提出的唯一要求。

因為趙老說:

“我們的資助不應成為孩子們的負擔,

所以他們不用考慮我們是誰,

物質的資助作用是最小的,

真正起作用的應該是心靈的關愛。”

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姜勝耀說:

“趙家和是一位有品質、有情懷的老師,

也是一位有擔當、有風骨的知識分子。

像他這樣的人是教育的靈魂,

也是這個時代需要的脊樑。”

很多孩子因為他的扶助而對未來滿懷希望——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奶奶好,我是趙爺爺資助過的學生,

來自甘肅省。”

初次見面,未及多言,

門內外的兩個人都已潸然淚下。

2015年,甘肅女孩何麗瓊到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報到後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去看一看那個資助她

完成三年高中學業的“神秘老人”。

“最遺憾的事,

是我想見恩人,

他卻不在了。”

趙老去世後,

人們在甘肅蘭州舉行了一場追思會,

一群剛剛知曉“趙爺爺”的學生連夜趕來,

望著照片中那個眉目慈祥的老人,

很多孩子痛哭失聲。

“是趙爺爺讓我意識到,

這社會上有人跟我沒有血緣關係,

但依然關心我。”

“我一直覺得清華的教授是遙不可及的,

但他的關愛真的給我了。”

甘肅莊浪一中校長李維倉說,

因為家境貧寒,不少孩子心態很消極,

對社會充滿質疑,可是獲得資助後,

他們改變很多,對未來萌生了希望。

“貧窮不是我的過錯,

但是拿著好心人資助的錢而不努力學習,

那是種罪過。”

“我不能放棄,不止為了我的夢想,

也為了不辜負父母、恩師

以及給予我無私幫助的你們。”

趙老作為著名的金融學家、金融學教育家,

一直教學生要把“邊際效益最大化”,

可他自己卻把一生最大的“投資”

給了那些素不相識的孩子們。

雖然離世已經6年,

可是這份無私的愛心感召了很多人——

一位88歲的老先生輾轉找到陳章武,

要把這輩子的積蓄全部捐贈。

他說:“這輩子錢就這麼多,

想像趙老師一樣做件有意義的事。”

一名在清華接受過短訓的學員

把父母4萬餘元遺產全部捐給基金會,

他還囑咐剛成年的女兒:

“我會接著捐,捐不動了,就輪到你了。

趙老永不熄滅的心靈之火,

也定將照亮越來越多追隨者的足跡!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中教君說

人物

“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如果你相信教育的力量,或許便贊同這句話。

於國家,於民族,教育是最需延續而不可中斷的事業。教育不能衰老,但做教育的人卻會老去。一代一代的教育家、賢師、名師,就像一座座山峰,既是教育途中一座座光輝的里程碑,也是一個個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更是一塊塊幫助教育行至高遠的奠基石。

我們,銘記歷史,要為每座里程碑鐫刻名字,為每個山峰撰寫史志,為每塊基石梳理傳記——記錄所有屬於過往但不該被遺忘的教育者。

我們,關注當下,要為每個堅守初心且銳意創新的人抒寫年華——記錄所有正在行進且不斷反思的教育者,以及那些對教育有所啟迪的各行各業探索者。

關心教育就是關心民族、人類的命運,而關注和教育有關的人,就是關注其中重中之重的一環。

這位教師去世數年後千萬財產“曝光”

參考文章 |

新華網《心靈之火,永不熄滅——追憶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

人民日報《老教授去世數年,超千萬財產被“曝光”,他背後隱藏的秘密令人淚目》

澎湃新聞《清華教授趙家和捐1500萬救助兩千學子,去世4年方被知曉》

圖片來自上述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