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怎麼就不能掙點錢

教師,怎麼就不能掙點錢

前兩天偶遇一兒時玩伴,閒聊起來,他說:“白老師,又快放假了吧?你看你們這職業多好,一年兩個大假期,出去走走玩玩,不像我們一年到頭都在外面忙”

“還出去走走玩玩,不要錢啊。工資就這仨瓜倆棗,就算出去頂多報個廉價旅行團,周邊逛逛。哪有你小子滋潤,前陣子又去了一趟新馬泰吧?都發朋友圈裡了。”

“你們工作又不忙,賺多少是多啊?兩個假期不一樣有錢拿嘛。”

“忙不忙?反正跟你說了你也不信。現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那點十年不變的工資能頂啥用。我也想利用假期出去賺點錢補貼家用,可是擅長的就那點本事,上頭還不讓用。沒辦法,就宅在家帶娃吧,要不媳婦又得數落‘不賺錢還不顧家’了。”

相信有著同樣苦惱的教師朋友不在少數,但是這事兒吧,說出去除了同行能理解,往往得不到外界的認可。換來的大多是嘲諷。

1. 教師是“最善於哭窮”的人

教師,怎麼就不能掙點錢

到微博各大論壇轉一圈,網友們習慣性的稱教師們為“最善於哭窮”的一群人。有的觀點認為,教師其實相比社會上其他很多行業賺的已經不少了。“不樂意幹可以到我們工廠來,咱倆換換”這樣的話是聽到最多的。感覺好像蠻有道理。可是這位朋友您想過沒有,現在很多地區的教師門檻其實是挺高的。就拿我所在的沿海某地級市市區學校為例,前幾年還招收本科對口專業,現在帶編制的基本都要211學校甚至研究生了。在如此的學歷要求下,我們當年入職的時候,競爭比例高達30:1。雖然跟公務員考試相比還稍顯遜色,但放到其他行業應該是挺瘮人的了。咱們不說瞧不上一線工人的文憑(實際目前這點薪水還真不一定誰瞧不上誰呢),但作為接受過完整高等教育又通過了激烈競爭才任職的教師而言,把兩者放到一起討論,是不是有失公允呢?即使要比較,也應當與同等學力的同輩人進行比較吧。

2.既然知道 “窮”,為什麼還幹?

記得我剛任職的時候,年級組一位看上去挺滄桑的前輩老師跟我講“你說你個大小夥子,素質這麼棒,乾點啥不好!”當時我真的沒能理解。我還想,自己可是一路披荊斬棘,戰勝了至少29個競爭對手才搶到這個位子的。競爭對手裡不乏名校畢業生,甚至還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研究生。這不正能映襯這個位子很有價值嗎?而且我喜歡教育,這是我學生時代的理想呢。對我而言,簡直沒有比這個職業更完美的了。

後來又發生一件事,慢慢開始改變我最初的想法。年級主任有天去參加同學聚會回來,在辦公室講,“當初的同學現在看看混的最次的就我了。”那時我剛入職一年,體會還不深。雖然工資不太高,但比起我那些剛踏入社會到處找飯轍的同學,感覺還是優越了不少。自己賺錢自己花,父母暫時不需要照顧,也無子女那樣的拖油瓶。每逢暑假寒假,當初大學的同學們總是投來羨豔的目光。然而現在,我差不多也到了當初年級主任的年紀,才更深切的體會到前輩教師們當時為何唉聲嘆氣。教師行當最大的弊端是溫水煮青蛙,是一個溫柔的陷阱。通俗點說就是,起點還可以,但晉升空間太小,待遇提高太慢,甚至十幾年沒有變化也是常有的。最可怕是,這個行業對多數人而言只有一個單向的門,進來了幾乎出不去。在這行乾的久了,其他技能都會不同程度的退化,而教學技能可替代性很強,對平臺的依賴性也很強。也就是出了學校,可能自己積累的所謂經驗很難找到適配的崗位。當發現這一點的時候,往往也只能選擇繼續裹挾在體制的大潮中徐徐前行,動彈不得。

3. 近兩年教師招考持續遇冷

最近兩年教師招考持續遇冷(安徽六安的教師同行們出力不小),特別是男教師幾乎要絕跡。家長們也呼籲,教育部門的人也知道,義務教育階段還是應該多一點男性教師的比例,對孩子性格成長更有好處。這些年,學校男孩子越發中性化,男子漢氣概缺失,很大程度上也是跟學校教職工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有關係的。像我所在的學校,一整棟教學樓的教師裡,只有三個男教師。比例大的嚇人。我當初讀大學唸的是外文系,感覺男女比例都沒這麼誇張。而且僅有的幾個男教師,也多是從事行政工作,不熱衷一線教學。畢竟“當官”能稍稍更有前途一點。雖然也好不到哪兒去。

之前閒暇的時候聽了一節經濟管理專業老師的課,越聽越覺得憋屈,一字一句像在往心裡扎。這個社會是經濟的社會,人的一切行為歸根到底是經濟行為。怎麼賺錢,賺更多的錢才是該首先考慮的事情。賺錢少,賺不到錢才是這個社會的loser。當然咱們不是提倡出去打家劫舍。就說作為一個男教師,辛苦一個月下來,賺那麼一點錢,看著年邁的父母額頭花白的頭髮,那麼大年紀還要跟著自己吃苦。老婆只能穿劣質的衣服,出去吃頓好的還要精打細算。這時候還談什麼美化的道德,還談什麼尊師重教,還談什麼奉獻精神。這不扯淡嗎?

4.談一談“有償家教

有網友說,“老師課上不講,課下講,有償家教賺錢賺的飛起”。講良心話,幹教育幹這麼些年了,“老師課上不講課下講”這種現象我是真一次沒遇到過。興許有個別地區有個別老師敢這麼幹吧。我們這裡對有償家教查的可嚴了,都快趕上禁毒的力度了。前不久聽紀委部門的同學講,他們有陣子都是堵在輔導班門口,等學生下課後挨個採訪,問“有沒有學校認識的老師在這裡講課啊”?

作為一個教師,除了自己的這點專業可以拿出去換點錢貼補家用以外,還能幹點啥?難不成真出去送外賣,送快遞,去工地當小工?之前聽同事說起以前學校有位老教師,當年為了多賺點錢還真利用暑假去工地和泥巴去了。可能由於常年坐辦公室,手腳也笨點,不小心從屋頂摔下來了。好在沒有什麼大事,在家躺了個把月就晃晃悠悠的回來上班了。

為啥有家長總感覺當老師的“課上不講課下講呢”。我覺得這可能跟老師們真的“課上不講”有關。同行們先把刀收起來,聽我往下說。

現在的減負,那是我國教育改革至今落實最到位的政策了。沒有之一。看看課程表,都減成啥樣兒了。就小學而言,比我們上學那會兒課程量縮了一半。加入了許多所謂的地方課程,實際操作中其實就是老師帶著孩子玩了。在加上放學時間也早了。孩子在學校那減負叫一個徹底啊。可有意思的是,語數英考試卷子難度不僅沒降低反而大大提高了。這就說不通了。好比以前在學校,老師給你吃十個饅頭,考試時候要求你搬十塊磚。現如今,老師只給你五個饅頭,考試讓你搬十五塊磚。那哪兒搬得動啊?有家長就會埋怨老師“課上不講”,孩子沒吃飽,考試成績差。這哪兒是“課上不講”呀,這是沒時間講呀。課時量都被減負減掉了。

當然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社會上各色輔導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了。教育局再來個“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5. 現狀:家長,教師,學生三方皆輸

家長方面,明明以前不需要自己掏錢就能享受到的平等教育,現在沒有了,得花高額的補習費才能讓孩子不掉隊。當然,這也間接的淘汰了一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家庭,他們是沒有能力給孩子報優質輔導班的。只能讓自己的孩子吃著五個饅頭去跟同齡孩子比賽搬磚。

教師方面,看著自己兜裡微博的薪資,再看外面這麼大的市場,卻受制於政策,只能乾瞪眼。把自己的學生送到一個個師資力量不靠譜的輔導班去學習。前兩天還看見一則新聞,浙江某地十幾名教師集體辭職去辦輔導班的。也是無奈之舉啊。

學生方面,天天減負,減負的喊。真減下來了嗎?孩子課上吃不飽,回家不得接著給送輔導班去繼續吃嗎?小學生作業寫到十點都不是什麼新聞了。真減的一手好負啊。

現在的局面是,家長對輔導班教育質量不滿意,覺得沒有學校老師講得好。可不嘛,很多輔導班為了僱人便宜,都招應屆畢業生,幹兩年再換人,很多根本沒有教師資格證。輔導班也不需要特別重視教學質量,因為政策幫助排除了在校教師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這一行生存空間巨大,即便只是弄個小飯桌,看著孩子寫寫作業,已經可以穩賺不虧了。在校教師這樣優秀的師資卻只能閒置浪費。即便有個別膽子大的教師冒險出去接點私活兒,也是掙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

“在校教師一律不得從事有償家教”這條規定,是不是有一刀切的懶政嫌疑呢?優質的教師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反而被眾多劣質輔導班鑽了空子,教育主管部門是不是該有所反思呢?我們這些當教師的,怎麼就不能掙點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