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價烏木案,引爆全國烏木收藏熱,烏木市場遭遇「過山車」


五年前,四川彭州發生一起“天價烏木案”,村民吳高亮在自家附近,發現埋藏於地下的一批烏木,估計市場價值上千萬。後被鎮政府挖出並保存。吳高亮就烏木的所有權把鎮政府推向被告席。四川“天價烏木案”發生後,天價烏木的概念迅速被大眾所知曉,引爆全國烏木收藏熱。時至今日,隨著烏木的大量被發現,烏木並沒有形成天價市場,反而遭遇了“過山車”般下滑,成了收藏者燙手的“山芋”。圖為天價烏木事件當事人吳高亮接手媒體採訪。

在四川“天價烏木案”發生前,人們對烏木的概念比較缺乏,對烏木缺少認識。案件發生後,人民才知道烏木潛在的科研與經濟價值。一些經濟嗅覺比較敏銳的商人看準了烏木的經濟價值,開始尋找、收藏,致使烏木的價格連番上漲,一根烏木根據樹種、大小、形狀的不同,有幾萬元、幾十萬元的,一些名貴珍稀樹種如金絲楠等,一根上百上千萬元的不在少數。圖為市民在江西省武寧縣船灘鎮觀看烏木發掘現場。

烏木價格的連續上漲,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進來,湖北省宜城市的雕刻師胡小波就是其中之一。他四處打聽尋找烏木,只要有線索就馬不停蹄趕過去,先後在不同的河段打撈烏木近百噸,花費200多萬元。圖為雕刻師胡小波丈量一根打撈出的巨型烏木。


廣州有家神木文化園,是烏木的大藏家,該園因收藏8719根烏木,被收入“世界吉尼斯之最”。其收藏的一根香樟烏木長15.79米,重達31噸,生長1800年,埋藏至今逾5400年,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的香樟樹烏木。圖為廣州神木文化園內沉於塘底的千根烏木。

趨於經濟利益考慮,人們開始四處尋找挖掘烏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河道和工地相繼發現了烏木,有的存世量甚至達上百噸。圖為四川廣安市鄰水縣御臨鎮一條古河道旁,村民杜全國挖掘出一段烏木,他說如果要繼續挖掘,這段河床烏木堆積起碼有5公里長,數量可能有上百噸之多。

隨著烏木的大量被發現,一個突出的問題暴露出來,就是烏木的價值。烏木的主要價值有兩點,一是研究價值,這個使用量很少,一段切片足夠專家研究多年;另一個價值就是實用價值,體現在觀賞和加工藝術品上。圖為河南洛陽創辦的“世界名木樹雕博覽園”露天展示大量用烏木雕刻的藝術品。


烏木的實用價值除了觀賞就是製作傢俱和雕刻工藝品。在這方面,儘管烏木有不開裂、不生蟲、不腐朽的特性,但在色彩和紋飾等方面遠沒有金絲楠、花梨木、崖柏等豔麗和出彩,受到市場的制約。圖為雕刻師胡小波正在用烏木製作木雕作品,但受市場的影響,銷路並不太好。

受“物多價賤”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烏木的市場價值發生了變化,市場價格遭遇了“過山車”式的下滑,全國各地大量烏木僅被作為觀賞物品被展出。圖為廣州神木文化園內,把大量的烏木當成藝術品,在園區露出展出,供市民觀賞。

山東省濱州市一處鹽鹼荒地裡,一根約20米高的烏木矗立在巨石陣裡面,格外引人注目。為了防止遭雷劈,這根巨型烏木上還裝上了避雷針,底部樹樁處直徑達到了驚人的1.8米。

貴州省雷山縣大型挖掘機在丹江鎮山坡土層下,挖掘出埋藏於地下數萬年之久的眾多的烏木。圖為一當地群眾在挖掘現場,刀劈陰沉木用來作柴禾。

四川“天價烏木案”發生後,天價烏木的概念迅速被大眾所知曉,引爆全國烏木收藏熱。時至今日,隨著烏木的大量被發現,天價烏木並沒有形成天價市場,反而遭遇了“過山車”般的下滑,成了收藏者燙手的“山芋”。圖為河南洛陽用烏木雕刻的藝術品露天擺放,讓市民觀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