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行業的「水」,究竟有多深?

中秋臨近,月餅市場又掀起一股熱潮。

不少人在朋友圈上應該看到過這樣的新聞“XX酒店獨家月餅發售,原價400元,現在只需60元”等的廣告。明碼標價了400元,卻在最後就能以60元的價格出售。這其中的“水分”,著實不淺。

“酒店月餅”的背後,又有什麼利益鏈呢?

首先是價格虛高的問題。一盒普普通通的月餅,正常的製作費用不超過30元。但由於大部分“酒店月餅”都被用來送禮,因此禮品盒的費用也佔據了不小部分。但如果標註了200多元一盒,那意味著禮品盒加上月餅,早已超過了實際的價格。

月餅行業的“水”,究竟有多深?

更可氣的是,大部分“酒店月餅”都不是自己生產的,通過以外包的形式進行供給。這也意味著,你買到的“酒店月餅”只是掛了個名字。不少酒店也預想消費者買“酒店月餅”就是好個面子,做的好不好吃,誰又會去管呢?

因此這其中,酒店就掌握了價格的制定權。而這也就造成了月餅市場的亂象,價格與商品實際存在著較大差距。從某種意義上說,“酒店月餅”也存在著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但能真正拿到手的月餅已經算是幸運的,有些甚至連月餅的影子都沒見到。

這其中,就要提到一個“月餅券”的東西。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如果酒店出售一個100元的月餅券給消費者,消費者將月餅券送給了親友。此時如果親友選擇不去兌換月餅,而是將月餅券以50元賣給黃牛。

月餅行業的“水”,究竟有多深?

問題的重點來了,黃牛最後將月餅券以80元賣回給了酒店。即“酒店-消費者-黃牛-酒店”的這個過程中,月餅是沒有出現的。但我們可以發現酒店賺了20元,黃牛賺了30元。而這一切,都是憑空產生的。

一個小小的“月餅券”,最後卻憑空為酒店創造了利益。一看到有利可圖,不少酒店也僱傭了大量的銷售人員,四處推銷月餅。甚至有的酒店還打出所謂的“內部價”,慫恿身邊的親朋好友進行購買。

從月餅成為禮品的那一刻,味道多少也有了些改變。過去不少人買月餅都是“只要最貴,不要最好”,這也造成了不小的貪汙腐敗現象。

幾個領導相互間送月餅券,即賺足了面子,又不用花錢。最後只要上報給財務進行報銷,就能“空手套白狼”了。

月餅行業的“水”,究竟有多深?

月餅的實際作用本就是用來“吃”的,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部分人買月餅是為了真正享用。但擾亂市場現象的行為,需要管一管了。

最近朋友圈也興起了“純手工製作”月餅的熱潮,但微信目前監管的程度還是不夠嚴謹的。網上也有不少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的新聞出現,希望大家在購買時要擦亮自己的雙眼,避免掉入其中的陷阱。

月餅的實際生產過程消費者難以看到,因此在監管上就需要更多的投入。

月餅行業的“水”,究竟有多深?

這裡是財經每日說,歡迎大家發表對“月餅亂象”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