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他们,翻山越岭,风雨兼程,

用脚步丈量贫困,用奋斗践行初心;

他们,精准把脉,力拔穷根,

用真情温暖民心,用实干赢得信任。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

为了共同富裕的梦想,马鞍山广大扶贫干部以国家之任为任、以百姓之心为心,扎扎实实沉下身子,勤勤恳恳干出样子,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勤劳双手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躬身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誓把庄重承诺镌刻在广袤大地上,他们,无愧为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最可爱的人”。

韩梅

专心做专业 青年树榜样

早晨7点,韩梅赶紧收拾收拾自己和孩子,把孩子交到奶奶手上,自己拎起包,急匆匆跑出门。这是和县乌江镇党委委员、分管全镇扶贫工作的韩梅每天早晨出门的场景。“搞了扶贫,连家都顾不上了。”自从3年前走上了扶贫路,年轻的韩梅就和忙碌紧紧拴在了一起。

到了办公室,韩梅开始梳理一天的工作,写材料,做报表,给所有上面派下来的扶贫干部做指导,分发任务。做完这些琐碎的“必做题”,韩梅就开始往自己帮扶的贫困户家里跑。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韩梅在贫困户秦朝兰家中访视

“闺女哎,怎么又来了?不是跟你说了我家现在很好嘛,你好多事情,我这边你就放一放哎!”秦朝兰是韩梅帮扶的“贫困户”之一,看到韩梅站在自家院门口,一边劝她,一边拿了凳子让她坐下歇歇。“我关节没那么疼了,老头子打零工钱也不少,儿子学徒也能挣钱了。前一阵子我把种的毛豆卖了,正赶上价格贵,挣了好几千。”听着秦朝兰说,韩梅掏出笔和本子,把访视情况一一记录下来。

“小韩这闺女好,人不大,心特别细。”秦朝兰说,自己有风湿性关节炎,一到阴雨天疼的厉害,自家房子低矮潮湿,就是晴天也会隐隐作痛。“我真没想到,今年小韩找人给我翻新了房子,连院子都重新修了。要是没有她,我怎么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秦朝兰说。“那是党的政策好,可不是我的功劳。”韩梅在一旁赶紧补充到。

访视完“贫困户”,韩梅又马不停蹄去“贫困村”转一圈。到了周集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顾建会赶紧把韩梅拉到座位上,把电风扇对着她,让她凉快凉快。“这天还是很热,可别跟上回一样了。”原来,一次韩梅差点中暑,去医院打吊水还不停打电话交待扶贫注意事项。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韩梅讲解扶贫任务和知识

“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同志,能把扶贫工作做成这样,真不容易!”顾建会拿出一摞清单,每张清单上面都标有序号,底下列出了一长串任务。“这是小韩每个月都要给我们扶贫干部发的‘任务列表’,有的时候一个月发好几次。”原来,韩梅把扶贫考核的内容按季度、月度细分,哪个村、哪个扶贫工作队、哪个扶贫干部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全都一一写出明细,扶贫干部们就知道自己在规定的时间需要做哪些事,简单明了,到了月底和季度末,所有任务都能圆满完成,有时还能提前不少。这件事看起来容易,事实上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心思,纯属韩梅的自我加压。“扶贫干部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领域,我作为‘专业’的吧,就要做好服务,专心干事,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扶贫、做好扶贫。”

此外,韩梅还会在自己建的100多人的微信大群里及时回复所有扶贫干部关于扶贫的任何问题。乌江扶贫工作群里,说起韩梅个个赞不绝口:“小韩年级小,却是我们大家的榜样。”有了“群主”韩梅“鞭策”,大家不仅扶贫帮困,还纷纷结合自身特长,给已经出列的贫困村、贫困户锦上添花。

葛开云

群众“主心骨” 致富“领头雁”

在郑蒲港新区白桥镇贫困村红旗村,多年来,村党总支书记葛开云始终践行着党员的承诺,用爱心与责任心编织着乡村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她及村“两委”的带领下,2016年,红旗村昂首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常言道:打铁先得自身硬。葛书记在工作中,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山陈自然村村长陈木金与葛开云共事多年,他说,葛书记说话办事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从贫困户的利益出发,所以贫困户们信任她,全村党员都全力支持她开展工作。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农村要发展,必须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让村里通水、通电、通路。自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村以来,葛开云就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军王、山陈两个自然村地处偏僻,贫困人口较多,对外交通不便,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次奔走向上级申请修路资金,改善交通环境,最终,一条长近2公里的、宽近4米的道路得以修通,彻底打通了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七甲村的抗旱渠堵塞多年,每到旱情严重时,村民们怨声载道。葛开云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资金项目,彻底疏通了渠道,终于将这个堵在村民们心头的“巨石”搬开。为方便村民办事,葛开云反复奔波争取资金,对原先的村部进行了改建,并简化办事流程,现在村民们办事比以往便利了许多。

为加速全村脱贫进程,让村里人富裕起来,葛开云努力引进产业扶贫项目。她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50户贫困户开展萝卜种植,户均增收2500元;连片流转326亩农田,由村和康润公司合作经营瓜蒌种植,为全村贫困人口每年增加500多元的收入,瓜蒌基地还容纳了20多位贫困户就业,为他们的收入稳定增长加大了“砝码”。在她的努力下,红旗村贫困人口的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并于2016年成功从贫困村中出列。

出列后,葛开云带领村“两委”继续高举产业发展“大旗”,助推贫困人口家庭收入节节攀高。2017年,他们又在山陈村流转了194亩土地,进行苗木栽种和露地蔬菜的种植,吸纳了1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2018年,在她的争取下,红旗村还成立了“扶贫驿站”,为贫困人口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

孙帮富

驻村“挖穷根” 回报众乡亲

“了解扶贫户家庭收入支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定帮扶重点和方向。”9月7日,在含山县环峰镇三龙行政村一间办公室里,孙帮富正在电脑前和村副主任俞长年认认真真地对扶贫户家庭收入和支出进行一户一户核算。

在三龙行政村,每一户扶贫户都“装”在孙帮富的心里。孙帮富是含山县检察院工会主席,2017年5月份,他被派到含山县环峰镇三龙行政村担任扶贫专干,2017年6月担任环峰镇三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孙帮富在和扶贫户交谈

“三龙村现有贫困户91户,157人,其中已脱贫79户,142人,未脱贫12户15人。”说起三龙村的扶贫工作,孙帮富如数家珍。从2017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帮助85户落实了“绿游游”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帮助12户15人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帮助85户落实了自种自养产业扶贫措施,帮助40户申请了危房改造,帮助23户申请了“两免”小额贷款5万元,其中17户的贷款放到合作社用于养羊,帮助5户贫困户申请办理了低保。

如何让扶贫户增加收入,稳定脱贫?孙帮富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一过,他就同村书记裴善权和“两委”共同研究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如何落实产业扶贫和“两免”小额信贷扶贫措施。5月15日,由村党总支牵头,组织召集了有发展意愿的82户贫困户,组建了含山县三龙养羊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新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初步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机制。

“他真好!一心一意为着我们着想。”说到孙帮富,龙庙自然村的潘仁财连声说。孙帮富是他家的常客,一个月要来四、五趟,穿衣吃饭他都关心着。潘仁财今年52岁,因为脑梗留下后遗症,失去劳动能力,在镇、村的帮助下,结合“菜单式”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为他家送去了橱柜、床、被子、电风扇等,逢年过节还为他家送去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帮助他落实低保和残疾人政策,申请了每个月60元的重度残疾护理和每年800元的困难生活补助。通过落实政府帮扶措施,潘仁财一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两不愁、三保障”完全解决。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孙帮富在养羊场

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孙帮富扎根乡村,扶贫工作踏踏实实,赢得了广大村民的称赞。陶后村的村民裴善柱说:“孙帮富队长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到哪儿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三龙村干部告诉记者,孙帮富每天在村里忙着扶贫工作,忙时许多天也不回家。有时村干部看不下去,就“赶”他回家去,可他回去洗个澡又匆匆赶到村里,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我从小家里也穷,读书都是靠党和政府资助,所以内心来讲我对农村对贫困户有天然感情。”56岁的孙帮富是带着真实深厚的情感行走在扶贫路上。他是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扶贫路上彰显党员本色,以钉钉子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做细做实扶贫工作,以此来回报乡亲。“我会尽自己绵薄之力,为贫困户多办一些实事。”孙帮富说。

刘继明

投入全身心 穷村换新颜

9月12日上午,在含山县仙踪镇五里村村部,扶贫工作队队长刘继明正在和东程自然村的周长胜以及大凌自然村的凌先海交谈共同利用荒地种植中药材的事。“今年村里先投入20万元,试点种植200亩中药材,明年再扩大种植。我们要把村里的荒地变成‘聚宝盆’。”刘继明说,目前,200亩荒地流转已完成,已在进行除草平整,11月份开始种植。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刘继明在整理扶贫档案

刘继明是马鞍山市农委副主任,2017年4月,受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含山县仙踪镇五里行政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作为“第一书记”,刘继明沉下身子谋“扶贫”,与群众打成一片。驻村以来,不论气候如何变化,他每天坚持晚睡早起,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刘书记在扶贫工作中善于思考,不怕吃苦。过去村里收入是零,在他的带领下,去年村里多项经济收入达14万多元,今年可望有更多的突破。”五里村党总支书记凌祖江告诉记者,刘继明处处为扶贫户着想,他亲自来回跑,为村里2人办理了残疾人证。介绍4名贫困人口到村产业基地打工,把1户比较困难的群众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协调帮扶人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订了帮扶方案,真正是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刘继明在查看冬草莓生长情况

如何让落后乡村换新颜?刘继明与村两委一班人紧紧围绕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开展工作。2017年,五里村落实卫生、教育、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等政策,投入资金117.10万元,实施到户项目12个,贫困户实现了增收,2017年度10户37人高质量脱贫。加强“双基”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用水、用电、道路、通信、住房建设和环境保护“六个到农家”,村内共新修道路8条、约6.98公里,改造农村电网19处,实施了安全饮水、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五里村变了样,还在越变越好。经刘继明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市县帮扶单位资金122.4万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目前,经过规划、建设和发展,休闲农业所包含的草莓采摘园、休闲垂钓中心、五里生态农庄3个项目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日接待能力超过100人次,带动贫困户30户,达到了“一村一品”的标准。“我是农村出身的,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带领扶贫户脱贫,群众致富,振兴乡村是我最终的目标。”刘继明说,下一步,五里村将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巩固扶贫基地,建设扶贫车间,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发展高效休闲观光农业,带动扶贫户稳定脱贫,致富一方群众。

记者:张莹 余萍 苏自山

●33℃→15℃!冷空气驾到,马鞍山气温被“腰斩”,中秋小长假竟然……

●祝贺!马鞍山这9名教师被省里“点名”!

●经常在晚上打车的马鞍山人注意了!只因没注意这件事,男子瞬间死亡!

●马鞍山人当心!把充电数据线直接插进这种插座里,手机可能会爆!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深度决定高度

你点一个赞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