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有一羣「最可愛的人」,多年如一日只爲做好這一件事!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他們,翻山越嶺,風雨兼程,

用腳步丈量貧困,用奮鬥踐行初心;

他們,精準把脈,力拔窮根,

用真情溫暖民心,用實幹贏得信任。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但願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入山林”。

為了共同富裕的夢想,馬鞍山廣大扶貧幹部以國家之任為任、以百姓之心為心,紮紮實實沉下身子,勤勤懇懇幹出樣子,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用勤勞雙手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藍圖一步步變成現實。

躬身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誓把莊重承諾鐫刻在廣袤大地上,他們,無愧為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戰中“最可愛的人”。

韓梅

專心做專業 青年樹榜樣

早晨7點,韓梅趕緊收拾收拾自己和孩子,把孩子交到奶奶手上,自己拎起包,急匆匆跑出門。這是和縣烏江鎮黨委委員、分管全鎮扶貧工作的韓梅每天早晨出門的場景。“搞了扶貧,連家都顧不上了。”自從3年前走上了扶貧路,年輕的韓梅就和忙碌緊緊拴在了一起。

到了辦公室,韓梅開始梳理一天的工作,寫材料,做報表,給所有上面派下來的扶貧幹部做指導,分發任務。做完這些瑣碎的“必做題”,韓梅就開始往自己幫扶的貧困戶家裡跑。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韓梅在貧困戶秦朝蘭家中訪視

“閨女哎,怎麼又來了?不是跟你說了我家現在很好嘛,你好多事情,我這邊你就放一放哎!”秦朝蘭是韓梅幫扶的“貧困戶”之一,看到韓梅站在自家院門口,一邊勸她,一邊拿了凳子讓她坐下歇歇。“我關節沒那麼疼了,老頭子打零工錢也不少,兒子學徒也能掙錢了。前一陣子我把種的毛豆賣了,正趕上價格貴,掙了好幾千。”聽著秦朝蘭說,韓梅掏出筆和本子,把訪視情況一一記錄下來。

“小韓這閨女好,人不大,心特別細。”秦朝蘭說,自己有風溼性關節炎,一到陰雨天疼的厲害,自家房子低矮潮溼,就是晴天也會隱隱作痛。“我真沒想到,今年小韓找人給我翻新了房子,連院子都重新修了。要是沒有她,我怎麼能住上這樣的好房子。”秦朝蘭說。“那是黨的政策好,可不是我的功勞。”韓梅在一旁趕緊補充到。

訪視完“貧困戶”,韓梅又馬不停蹄去“貧困村”轉一圈。到了周集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顧建會趕緊把韓梅拉到座位上,把電風扇對著她,讓她涼快涼快。“這天還是很熱,可別跟上回一樣了。”原來,一次韓梅差點中暑,去醫院打吊水還不停打電話交待扶貧注意事項。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韓梅講解扶貧任務和知識

“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同志,能把扶貧工作做成這樣,真不容易!”顧建會拿出一摞清單,每張清單上面都標有序號,底下列出了一長串任務。“這是小韓每個月都要給我們扶貧幹部發的‘任務列表’,有的時候一個月發好幾次。”原來,韓梅把扶貧考核的內容按季度、月度細分,哪個村、哪個扶貧工作隊、哪個扶貧幹部需要完成什麼任務,全都一一寫出明細,扶貧幹部們就知道自己在規定的時間需要做哪些事,簡單明瞭,到了月底和季度末,所有任務都能圓滿完成,有時還能提前不少。這件事看起來容易,事實上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心思,純屬韓梅的自我加壓。“扶貧幹部來自不同地方不同領域,我作為‘專業’的吧,就要做好服務,專心幹事,讓大家更多地瞭解扶貧、做好扶貧。”

此外,韓梅還會在自己建的100多人的微信大群裡及時回覆所有扶貧幹部關於扶貧的任何問題。烏江扶貧工作群裡,說起韓梅個個讚不絕口:“小韓年級小,卻是我們大家的榜樣。”有了“群主”韓梅“鞭策”,大家不僅扶貧幫困,還紛紛結合自身特長,給已經出列的貧困村、貧困戶錦上添花。

葛開雲

群眾“主心骨” 致富“領頭雁”

在鄭蒲港新區白橋鎮貧困村紅旗村,多年來,村黨總支書記葛開雲始終踐行著黨員的承諾,用愛心與責任心編織著鄉村脫貧致富的希望。在她及村“兩委”的帶領下,2016年,紅旗村昂首甩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常言道:打鐵先得自身硬。葛書記在工作中,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山陳自然村村長陳木金與葛開雲共事多年,他說,葛書記說話辦事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從貧困戶的利益出發,所以貧困戶們信任她,全村黨員都全力支持她開展工作。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農村要發展,必須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要讓村裡通水、通電、通路。自擔任村黨總支書記村以來,葛開雲就將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重要的地位。軍王、山陳兩個自然村地處偏僻,貧困人口較多,對外交通不便,她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多次奔走向上級申請修路資金,改善交通環境,最終,一條長近2公里的、寬近4米的道路得以修通,徹底打通了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七甲村的抗旱渠堵塞多年,每到旱情嚴重時,村民們怨聲載道。葛開雲積極爭取“一事一議”資金項目,徹底疏通了渠道,終於將這個堵在村民們心頭的“巨石”搬開。為方便村民辦事,葛開雲反覆奔波爭取資金,對原先的村部進行了改建,並簡化辦事流程,現在村民們辦事比以往便利了許多。

為加速全村脫貧進程,讓村裡人富裕起來,葛開雲努力引進產業扶貧項目。她引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50戶貧困戶開展蘿蔔種植,戶均增收2500元;連片流轉326畝農田,由村和康潤公司合作經營瓜蔞種植,為全村貧困人口每年增加500多元的收入,瓜蔞基地還容納了20多位貧困戶就業,為他們的收入穩定增長加大了“砝碼”。在她的努力下,紅旗村貧困人口的產業覆蓋率達到100%,並於2016年成功從貧困村中出列。

出列後,葛開雲帶領村“兩委”繼續高舉產業發展“大旗”,助推貧困人口家庭收入節節攀高。2017年,他們又在山陳村流轉了194畝土地,進行苗木栽種和露地蔬菜的種植,吸納了10多名貧困人口就業。2018年,在她的爭取下,紅旗村還成立了“扶貧驛站”,為貧困人口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

孫幫富

駐村“挖窮根” 回報眾鄉親

“瞭解扶貧戶家庭收入支出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確定幫扶重點和方向。”9月7日,在含山縣環峰鎮三龍行政村一間辦公室裡,孫幫富正在電腦前和村副主任俞長年認認真真地對扶貧戶家庭收入和支出進行一戶一戶核算。

在三龍行政村,每一戶扶貧戶都“裝”在孫幫富的心裡。孫幫富是含山縣檢察院工會主席,2017年5月份,他被派到含山縣環峰鎮三龍行政村擔任扶貧專幹,2017年6月擔任環峰鎮三龍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孫幫富在和扶貧戶交談

“三龍村現有貧困戶91戶,157人,其中已脫貧79戶,142人,未脫貧12戶15人。”說起三龍村的扶貧工作,孫幫富如數家珍。從2017年開始,到目前為止,幫助85戶落實了“綠遊遊”鄉村旅遊扶貧項目,幫助12戶15人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幫助85戶落實了自種自養產業扶貧措施,幫助40戶申請了危房改造,幫助23戶申請了“兩免”小額貸款5萬元,其中17戶的貸款放到合作社用於養羊,幫助5戶貧困戶申請辦理了低保。

如何讓扶貧戶增加收入,穩定脫貧?孫幫富告訴記者,今年春節一過,他就同村書記裴善權和“兩委”共同研究如何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特別是如何落實產業扶貧和“兩免”小額信貸扶貧措施。5月15日,由村黨總支牽頭,組織召集了有發展意願的82戶貧困戶,組建了含山縣三龍養羊專業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條“黨總支+合作社+貧困戶”新的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初步建立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機制。

“他真好!一心一意為著我們著想。”說到孫幫富,龍廟自然村的潘仁財連聲說。孫幫富是他家的常客,一個月要來四、五趟,穿衣吃飯他都關心著。潘仁財今年52歲,因為腦梗留下後遺症,失去勞動能力,在鎮、村的幫助下,結合“菜單式”扶貧、金融扶貧、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和社會保障兜底扶貧,為他家送去了櫥櫃、床、被子、電風扇等,逢年過節還為他家送去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幫助他落實低保和殘疾人政策,申請了每個月60元的重度殘疾護理和每年800元的困難生活補助。通過落實政府幫扶措施,潘仁財一家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兩不愁、三保障”完全解決。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孫幫富在養羊場

作為扶貧工作隊隊長,孫幫富紮根鄉村,扶貧工作踏踏實實,贏得了廣大村民的稱讚。陶後村的村民裴善柱說:“孫幫富隊長沒有架子,平易近人,到哪兒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

三龍村幹部告訴記者,孫幫富每天在村裡忙著扶貧工作,忙時許多天也不回家。有時村幹部看不下去,就“趕”他回家去,可他回去洗個澡又匆匆趕到村裡,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貧工作中。

“我從小家裡也窮,讀書都是靠黨和政府資助,所以內心來講我對農村對貧困戶有天然感情。”56歲的孫幫富是帶著真實深厚的情感行走在扶貧路上。他是一名有著36年黨齡的老黨員,在扶貧路上彰顯黨員本色,以釘釘子的精神實事求是地做細做實扶貧工作,以此來回報鄉親。“我會盡自己綿薄之力,為貧困戶多辦一些實事。”孫幫富說。

劉繼明

投入全身心 窮村換新顏

9月12日上午,在含山縣仙蹤鎮五里村村部,扶貧工作隊隊長劉繼明正在和東程自然村的周長勝以及大凌自然村的凌先海交談共同利用荒地種植中藥材的事。“今年村裡先投入20萬元,試點種植200畝中藥材,明年再擴大種植。我們要把村裡的荒地變成‘聚寶盆’。”劉繼明說,目前,200畝荒地流轉已完成,已在進行除草平整,11月份開始種植。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劉繼明在整理扶貧檔案

劉繼明是馬鞍山市農委副主任,2017年4月,受市委組織部選派,到含山縣仙蹤鎮五里行政村擔任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作為“第一書記”,劉繼明沉下身子謀“扶貧”,與群眾打成一片。駐村以來,不論氣候如何變化,他每天堅持晚睡早起,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

“劉書記在扶貧工作中善於思考,不怕吃苦。過去村裡收入是零,在他的帶領下,去年村裡多項經濟收入達14萬多元,今年可望有更多的突破。”五里村黨總支書記凌祖江告訴記者,劉繼明處處為扶貧戶著想,他親自來回跑,為村裡2人辦理了殘疾人證。介紹4名貧困人口到村產業基地打工,把1戶比較困難的群眾精準識別為貧困戶,協調幫扶人為每戶貧困戶量身制訂了幫扶方案,真正是困難群眾的“貼心人”。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劉繼明在查看冬草莓生長情況

如何讓落後鄉村換新顏?劉繼明與村兩委一班人緊緊圍繞改善村級基礎設施和提高群眾生活水平開展工作。2017年,五里村落實衛生、教育、危房改造、產業扶貧等政策,投入資金117.10萬元,實施到戶項目12個,貧困戶實現了增收,2017年度10戶37人高質量脫貧。加強“雙基”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用水、用電、道路、通信、住房建設和環境保護“六個到農家”,村內共新修道路8條、約6.98公里,改造農村電網19處,實施了安全飲水、有線電視入戶工程,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五里村變了樣,還在越變越好。經劉繼明多方協調,積極爭取市縣幫扶單位資金122.4萬元,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目前,經過規劃、建設和發展,休閒農業所包含的草莓採摘園、休閒垂釣中心、五里生態農莊3個項目現已建成並投入運營,日接待能力超過100人次,帶動貧困戶30戶,達到了“一村一品”的標準。“我是農村出身的,對鄉村有著深厚的感情。帶領扶貧戶脫貧,群眾致富,振興鄉村是我最終的目標。”劉繼明說,下一步,五里村將重點發展特色種養業,鞏固扶貧基地,建設扶貧車間,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發展高效休閒觀光農業,帶動扶貧戶穩定脫貧,致富一方群眾。

記者:張瑩 餘萍 蘇自山

●33℃→15℃!冷空氣駕到,馬鞍山氣溫被“腰斬”,中秋小長假竟然……

●祝賀!馬鞍山這9名教師被省裡“點名”!

●經常在晚上打車的馬鞍山人注意了!只因沒注意這件事,男子瞬間死亡!

●馬鞍山人當心!把充電數據線直接插進這種插座裡,手機可能會爆!

馬鞍山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多年如一日只為做好這一件事!
馬鞍山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多年如一日只為做好這一件事!
馬鞍山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多年如一日只為做好這一件事!
马鞍山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多年如一日只为做好这一件事!深度決定高度

你點一個贊


馬鞍山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多年如一日只為做好這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