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龙城山李氏宗祠位于枞阳县白柳镇古楼村,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建筑面积一千余平方米,主体建筑约八百平方米,为徽派建筑,三进五开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卷棚奇巧,庄严而不失秀气,制作独具匠心。是枞阳县境内现存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制作最精致的精品古典建筑之一。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李氏宗祠原属龙城山李氏家族,族中现有人口在三万以上,由十五世祖光璐公捐资兴建。光璐公的长子宝树公字仙枝,号抱犊山人,官至翰林院编修,著有《抱犊山人诗集》遗存。第三房孙宗传公,字号海藩,官至山东按擦使,迁湖北布政使,著有《寄鸿堂文集》遗存。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挺喜欢这种木质结构的地方,

总有一种古色古香,

那些写在诗词中的场景,

也能在生活中看到。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那日,下了点小雨,

我感觉这与祠堂的构建更相称了。

青瓦上长了点青苔,

还有不知名的青草。

生命的力量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散发了。

祠堂经过了200多年的风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却越来越醇厚。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

通过对祖先的祭祀,

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

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

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

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祖先,

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两百多年了,

浮雕还栩栩如生,

诉说着不为我们熟知的故事。

有时候会呆呆看很久,

到底在表达什么,

这无尽遐想,

也是一种乐趣。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尽管我们对李家祠堂了解并不多,

但不影响我们怀着一颗

诚挚的心来到这里。

那日的小雨正是点缀,

淅淅沥沥,

让草木更青了。

乡村振兴白柳行|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龙山毓秀李家祠堂,

我们,来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