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名校雙子星,水平達到世界一流,爲何銷聲匿跡

近代中國高校林立,百花齊放。

時有“南齊北燕”之謂,“南齊”是山東的齊魯大學,“北燕”是北京的燕京大學。這兩所大學名頭響亮,水平上乘,在教育界是一時瑜亮。

近代中國的名校雙子星,水平達到世界一流,為何銷聲匿跡

齊魯大學

不過,經歷歲月變遷之後,齊齊消逝在歷史的浩瀚煙波裡,如今蹤跡無存。

齊魯大學誕生於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由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十四家基督教會籌建。1902年,各大教會學院整合成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中文名字取為齊魯大學。

作為中國最早的教會大學,齊魯大學讓全校師生頗感自豪。齊魯大學最著名的校長、哈佛大學畢業生劉世傳曾說:“正如我的另一所母校,哈佛大學是美國最早的大學一樣,齊大是中國最早的大學,絕對沒有任何中國大學能在這一點上趕上齊大!”

齊魯大學的創辦人是外國人,教學全部使用英文,充溢著西方的風格。而性質是純粹的教會大學,課程內容又乏味單一。同時,中國人進入學校,先要信仰基督教。

近代中國的名校雙子星,水平達到世界一流,為何銷聲匿跡

燕京大學

1928年情況才轉變,濟南慘案發生後民族情緒如烈火燃起,當地政府對齊魯大學大舉改革,增加文科、理科、神科、社教科、農科等學科,形成了一所綜合性大學。

期間,各類學術大牛,老舍、錢穆、顧頡剛、欒調甫、馬彥祥、吳金鼎、胡厚宣等都曾在齊魯大學任教,可謂名師薈萃,師資雄厚。“華北第一學府”的美譽名至實歸。

1937年抗戰開始,齊魯大學為避戰火遷往四川,抗戰勝利後才覆校。

1952年,國家撤銷齊魯大學的建制,各學科併入山東大學、南京大學和山東師範大學,校址為山東大學繼承,併入選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齊魯大學齊名的燕京大學,實際上名氣和實力更勝一籌。

近代中國的名校雙子星,水平達到世界一流,為何銷聲匿跡

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的創辦人是司徒雷登,毛主席《別了,司徒雷登》中的主角。

他出生在中國杭州,來自傳教士世家,理所當然也做了傳教士。

1916年,北京的三所教會大學,匯文大學、華北協和女子大學和通州協和大學整合成一所大學。司徒雷登遴選校址、籌備資金,忙得馬不停蹄,三年後建立起燕京大學。

創校之後,司徒雷登擔任首任校長,這一當,就是27年之久。燕京大學深深地打上了司徒雷登的烙印。

短短時間燕京大學由五間課室,三排宿舍的簡陋校園,發展為規模最宏大、質量最優秀、環境最優美的大學。

近代中國的名校雙子星,水平達到世界一流,為何銷聲匿跡

燕園

1928年,司徒雷登爭取到美國鋁業大王霍爾的教育基金,聯合哈佛大學建立哈佛燕京學社,燕京大學名聲大震,躋身世界一流大學。

許多民國學術大師,都是燕京大學的教授,比如吳宓、吳文藻、錢穆、顧頡剛、雷潔瓊、馮友蘭、冰心等,都曾站在燕京大學的一方講臺,教書育人,培栽桃李。當然,這裡也湧現了無數的英才,在社會各界發揮能量。

1952年的高校改革,燕京大學和齊魯大學淪為難兄難弟,作為教會大學領頭羊被撤銷,多門學科併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校。北京大學遷入校園燕園。

撤校之前,周總理鑑於名望和實力,提出保留燕京大學,卻機不逢時發生抗美援朝戰爭,燕京大學就此銷聲匿跡,結果令人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