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大底的經驗:從政策底到市場底還有多遠?

三輪大底的經驗:從政策底到市場底還有多遠?

昨日A股的放量反彈讓不少人大呼吃飯行情來了,相對而言,我是謹慎樂觀,但並不盲目。連續大跌之後,市場的信心和情緒處在一個低點,連續幾天的地量行情是個信號,當然地量也說明只要有小幅放量也可以造成市場大漲,同樣短期擊穿2700點的實體區域也需要放量。從這個意義上說,2700點附近暫時是穩住了。

不過我一直強調的國內經濟增速下行的風險以及外部貿易戰的風險還沒有實質性的消退。當然從7月政治局會議釋放出維穩信號後,政策底的呼聲日益高漲,之後陸續接踵而至的各種政策信號在不斷強化這個預期。目前兩大風險因素短期處於真空期,估值確實殺到低位了,但是盈利增速是否觸底還有很大不確定性,後面需要繼續等待下半年經濟數據的繼續驗證。

從歷史的經驗來看,政策兜底並不一定是市場的真正底部,從政策底到市場底往往還有一段時間間隔。以史為鑑,我給大家說說2005、2008、2012年三輪政策底到市場底的演繹:

1、2005年:政策底到市場底相隔4個月

05年2月上交所與深交所聯合推出7項股東保護措施支持股市,確立"政策底",隨後05年3月降準、4月提出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但"市場底"出現在05年6月的"998"底,"市場底"滯後了4個月。

三輪大底的經驗:從政策底到市場底還有多遠?

需要注意的是,當時我國經濟處於快速發展時期,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趨勢愈加明顯,2004-2005年,主要是擔心經濟過熱,進行了宏觀政策上的主動收緊,這並不妨礙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所以當市場從恐慌中緩過來後迸發了巨大的上攻動能,形成2006-2007年大牛市。

2、2008年:政策底到市場底滯後3個月

08年6月年內第5次加準,7月溫家寶總理在江滬調研講話透露政策轉向寬鬆信號,隨後配套9月降準降息、融資融券試點等政策陸續出臺,但市場直到08年10月見"1664"底,"市場底"滯後了3個月。

三輪大底的經驗:從政策底到市場底還有多遠?

當時的背景是,我國的外貿依存度較高,經濟需求主要依賴外部需求,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外部需求急劇惡化,因此經濟增速急速下行,直到4萬億出臺後,市場信心又極速恢復。

3、2012年:政策底到市場底滯後1年

11年10月溫家寶總理提出"政策預調微調、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11月央行宣佈了2010年以來首次降準,12月政策方針定調"穩增長居於首位",但"市場底"卻遲至12年12月的"1949"底,相比"政策底"滯後超過一年。

三輪大底的經驗:從政策底到市場底還有多遠?

當時的背景是,2008年四萬億刺激留下產能過剩後遺症,寬鬆的貨幣政策使得通脹壓力較大,經濟增速從高位回落,A股盈利增速也出現了明顯下滑,市場殺盈利非常明顯。

4、本輪政策底到市場底會延續多久?

從2018年6月下旬開始,政策開始出現了邊際轉向的傾向,7月政治局會議正式確定了政策邊際寬鬆的定調。可以視作是政策底,後續市場底何時會出現仍需與前面三輪以及當前面對的客觀形勢進行比較分析。

三輪大底的經驗:從政策底到市場底還有多遠?

總結前面幾輪從政策底到市場底的演繹,可以發現,政策底到市場底存在一定的滯後,主要原因有3點:

(1)政策由緊轉松初期,市場對政策力度及效果存在分歧,如股權分置改革最初被解讀為利空,而本輪政策開始轉向寬鬆,特別是基建加碼,市場有觀點認為這會進一步擠壓民間投資,也不利於經濟結構向新興產業轉型;

(2)除了08年,其餘幾輪"政策底"即便出現了貨幣與信用的放鬆,但作為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房地產政策卻維持"高壓"嚴控;

(3)政策轉向不是"立竿見影"見效,部分經濟數據仍可能處於慣性下滑態勢,投資者對經濟擔憂未見緩解。

2012年磨底時間明顯超過2005及2008年,原因在於經濟出現了滯漲局面,在滯漲的經濟背景下,大多數行業及企業難以實現盈利的高增長,所以A股的磨底時間會更長。在政策底向市場底演進過程中,金融、週期股經常階段性反彈,但是目前為止,在本輪磨底中未出現這種明顯的現象,主要是本輪沒有像前面幾輪對地產調控鬆綁。

從當前面對的經濟形勢來看,當前與2011-2012年更加相似:

1、同樣是企業盈利增速總體尚還處於高位,估值殺到歷史低位;

2、2011-2012年經濟出現滯漲,當前雖然還沒有明顯的通脹,但是在一系列事件影響下,包括石油價格上漲、部分商品期貨價格大幅上漲、供給側改革促使上游原材料價格在高位運行、一些突發性事件如豬瘟和壽光水患等都使得下半年乃至明年通脹預期升溫;

3、內外部需求均不樂觀,2011年的歐債危機和經濟增速下行,當前有貿易戰,雖然上半年出口增速超預期,但主要是在徵稅實施之前有搶出口效應,下半年出口壓力將會明顯增大,消費增速處於歷史低位

但是當前與2011-2012年也有不同之處,雖然都從政策上兜底,前面幾輪到了最後地產最終還是鬆綁了。當前雖然加碼基建兜底經濟,但是地產調控仍舊還在升級之中,目前我國經濟對地產依賴度還是較高。

雖然上半年地產投資增速依舊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但是房屋銷售面積實際上增速大幅回落,在房企融資收緊的情況下,下半年地產投資增速面臨下行的壓力。在地產持續調控的背景下,本輪底部也許更復雜。

說完這些悲觀的情況,也說說樂觀的情況:

1、從入市資金來源看,前面幾輪外資力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前外資和機構力量明顯壯大,有這些資金的參與,市場的理性程度上升,調整的幅度有可能更加平緩;

2、當前我國各產業的集中度明顯提升,龍頭企業實力較前幾輪不可同日而語,從微觀層面上看,可能A股企業整體盈利增速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影響更小,這有利於抬高A股底部;

3、即便是熊市中,也不缺乏結構性機會,必須要看到的是,我國新經濟較前幾輪有了實質性的發展,儘管從6月以來,指數下跌幅度較大,但是部分科技成長股已經對此不敏感,例如中國軟件、浪潮信息、滬電股份、生益科技等反而創出階段新高。

總體結論是,本輪A股磨底仍舊沒結束,市場底還未到來,但不妨礙市場結構性機會,在市場完全見底前,下一輪的主線就會提前見底了,後面的大方向一定是在科技成長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