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为什么贬低李世民、岳飞?

手持赫鲁晓夫的玉米


吕思勉想借历史与学术问题批评当时的中国军阀政治,却找错了门路与人物。李世民与岳飞是中国古代的圣君与忠臣的形象代表,他们不是野心家,更不是阴谋家。李世民任人唯贤,虚心纳谏,开创了大唐政通人和的盛世新格局,为后世所景仰。岳飞更是一位集忠、孝、仁、义、智、信、勇.严、廉等优秀品质于一身的道德完人。吕思勉拿这样的仁君贤臣说事,反向解读,指桑说槐,很容易被人理解为是有意为之,是颠倒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价值观。而且他的言词激烈,大有不将其二人咒之地下不罢休的气势,更容易授人以柄,把他说成是品质道德有污,行为态度恶劣的学术汉奸。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暴君恶名昭著,也有无数的侯景、朱温式的封建军阀可供批评影射,何必只揪住李世民与岳飞这样仁君贤臣?非得把好人说成坏人,把方的说成是圆的?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个人的品质出了问题。通观吕氏这本洋洋大作,标新立异处无所不在,指浊为清,斥朱成墨,笔笔皆是,在他的笔下,中国的古代历史是个胡说八道的大假货,历史上树立的仁君贤臣是伪道德假仁义的大坏蛋,而那些祸国殃民之辈则是被人栽污的受冤枉者。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吕氏的文笔就变成了翻转天地的”大镢头“,乱刨一气之后就来了个乾坤大挪移,黑的顿时变成了白的,白的顿时浑身漆黑,色如焦炭。用这样挪移的历史来说政治,政治也必将被挪移,吕氏纵有千张利口也堵不住世人的一片诟骂与攻击。中国人两千年的善恶是非观念是在中国文化固有模式下形成的,这个固有模式虽可讨论,但不能摧毁,摧毁这个固有模式,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也就死了。吕氏触碰了这个”地雷”,被炸得遍体淋伤,怨谁?怨天怨地,还不如怨他自己,是他自己没有守住道德的底线,把个人的偏狭、狅妄的做人缺欠强加在中国的古人身上,没有秉公办事,他的失败是必然性的。

可奇怪的,当下吃饱穿暖的中国人,却有一些人不愿意过得太平庸,也想起来折腾折腾,挣点眼球,搅点浪花。怎样折腾?继续宣传好人,人们都这样做怎么会有新鲜感?还是骂好人能标新立异,能令人耳目一新。于是这些所谓学界的”砖家达人“们便把上世纪吕思勉碰得头破血流的笔重新拣起来,再沿着吕氏没有走通的路继续走下去,吕氏骂过的人,他们继续骂,吕氏没骂过的他们扩编超额地骂;吕氏翻过案的人,他们翻,还要翻出时代特色来。他们很高兴地看到吕氏后继有人了,吕氏的学术精神被发扬光大。而发扬光大吕氏精神的是在当代的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不会落得个被人人喊打的下场,他们可以作到有恃无恐,可以堂而皇之地大言不惭:”我们是在寻找历史的真相”!


手机用户25853910923


        好问题啊。抢答了。要答出这个“为什么”,我们必须就其立论一一解剖,然后再直接对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原因作疏理。

       看轻李世民,其核心观点是:人不过中材,德操有问题,滔略武功不及梁武帝、宋武帝、陈武帝,能开大一统盛世,不过战乱日久民心思安,塞上无强敌一一大意是捡便宜了。

       可能要先介绍一个吕大师推崇的几位强于唐太宗的大帝了。梁武帝为南北朝南方宋齐梁陈之梁的开国君主萧衍,宋武帝是宋之开国者刘裕,陈武帝是陈之开国者陈霸先。这就很奇怪了,一个建立大唐盛世被当世尊为“天可汗”的人,不及南方建基王朝不传的君主,吕大师的依据何在,又需要历史发掘了。

       评李世民是中材,还真只有接受。因为李世民真没有留下什么文学、史学、哲学、兵法、经学著作与传奇,晋以来的诗书画酒禅道等世大夫所好,李世民也似乎参与不了。至于其“三镜”之说,似乎也应该证伪到底谁说的。李世民十七岁起兵从征,估计真没受到什么良好的文化教育,吕大师评其“中材”,算很难得了。

       说李世民“弑兄欺嫂”“逼父谋国”德行有亏,似乎也成立。虽然鲜卑血统的李家,其有兄死弟承的习俗。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长嫂如母”的那一套,宋朝才建立起来。但吕大师认为,象李世民这种历史人物,早几百年就该先知先觉遵守,也不算太过份的要求。

       塞外无强敌之论,大约只是吕大师记错了点点时间或记错了个别人物,李渊向突厥称臣,白马之盟、李靖北伐是唐太宗领导的,与李世民无关。毕竟上千年前的事情,这点错算啥,对不对?

      但还有一点是必须疑问的:李世民被后世称道最多的,是“推动天下和解”、“奖功不杀”、“纳谏从善”,吕大师为何不提呢?大约这不是他研究范围,或者认为李世民“中材”之资,胆量不足,带几干人冲十万军、玄武门杀太子后害怕了,不敢杀人吧?

      再说岳飞。确实,岳飞的事迹都是其被昭雪后其岳珂所记,金史中有些战事记录为“岳飞败”,而宋史中却是“岳飞胜”。史学家当然最懂史学家的小九九,夸大事实常有。而官史不可信一一金史是不是官史?因为如承认是官史,不可信这一条有了,那么岳飞是民族英雄就该没了;如强调岳飞的民族英谁,那金史就不是官史,就可信了。

      吕大师不就是让人们在此间选择吗?

      至于岳飞的形象,已经超出了对其本人的事迹评判,而成了道德象征、精神象征,在吕大师看来,已不是史学范畴,似乎也合理。

      多事的读者可能又会问了。为什么评李世民时,南方建国者是英雄;而评岳飞时,主战抗北者又有问题了?吕大师们认为不该有疑问,因为历史研究对象不同,而且,谁要求历史学家要有统一的思想、道德、是非观呢?

      好象写杂文了,抱歉!还是言归正传,看看吕大师“为什么吧?”建议注意其生处时代与学说时间一一吕思勉,1884-1957,对岳飞之论主载《白话本国史》,著版于1922-1923年,而其评李世民的观点并非创新,自宋以来即有,欧阳修有评唐太宗“中材”之语,最有趣是宋高宋评李世民“好大喜功”。由此可知,吕大师博闻强记下过功夫。推出类似主张,除了学术自成一家的冲动,思想解放的氛围,好象还可见些其他影子:

      雄踞南方是正义,弱势抗敌有风险……

      汪蒋之分裂,是不是有点战和之争的味道?

      我想说:在特定时刻,身临其境,为救亡图存,路线论曲论直应可理解。但在评定历史时,正误是非岂能糊涂?!

      以人为镜明得失,以史为镜明兴衰!

      民族大是大非,岂能功利记之?!

      但在历史长河中,一定有很多必须沉淀掉的东西,再泛起,除了让水浑,毫无意义。而那些故意去翻的人,其心可诛!

其心可诛!!!!!

吕大师安息吧。

 

       

     





bashanlaike


吕思勉很牛叉哦,人家的《白话本国史》曾经做过好多年大学教材,里面关于“岳飞、秦桧”’的观点曾经在民国时期引起轩然大浪,《白话本国史》曾经被评为近代第一史;也曾引起官司;也曾被蒋先生查封为禁书。

不过呢,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成书于1923年,不存在提出奇谈怪论博眼球、做“网红”的说法。他的关于岳飞、秦桧的看法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由于《金史》和《宋史》中关于宋金战争和岳飞、秦桧等人的记录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由此,吕思勉提出来他的质疑。二、当时新文化运动,吕思勉受梁启超、胡适等人的新思潮的影响,从而敢于质疑旧的历史观点。

【尔朱少帅】上一篇问答已经做过详聊,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吕思勉《白话本国史》通俗易懂,写的很有水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可惜经过三四次重新出版,关于岳飞的篇幅经过删减已经所剩不多。本篇重点说说吕思勉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吕思勉对李世民的评价不见得就算“贬低”,吕氏版《隋唐五代史》中只不过是对唐朝没有老调重弹,对唐朝和李渊、李世民提出来一点自己的新观点而已。

不过呢吕思勉的作品成书于几十年前,多新的观点到了网络信息发达的现在都成了旧观点。且看吕思勉如何说唐朝:
吕思勉说李渊李世民父子得天下依靠的不是过人的

才智,李渊是靠着官二代起家,据关陇之地蓄势待发,等中原和南方军阀割据打累了打不动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一统天下,运气成分很多。

说实在话,唐太宗李世民的确被捧得太高了。吕思勉先生认为,唐代的贞观之治超越了汉代的文景之治,但是并不是单纯李世民君臣的功劳,论才智也就中等而已。这观点没毛病,【尔朱少帅】也这么认为。

再说征高丽,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都失败。怎么好像传统的论调中,就是杨广多么不应该征高丽,而对于李世民征高丽就是各种夸?老吕就评价了,好像唐太宗平定四方很容易,可是杨广搞不定的高丽,他李世民也照样怂了,可见是时事造英雄而已,并非李世民文韬武略多牛。这话,就事论事而已,算不得贬低李世民。只不过人人都可着劲捧李世民,遇着一个就是论事的,好多人就不舒服了而已。


尔朱少帅


吕思勉为什么贬低李世民我不清楚,但贬低岳飞的目的倒是很清楚的。

我答过这个问题,把以前答案稍作修改搬过来吧。

他在上世纪20年代写的《白话本国史》说:

这一次的用兵,宋朝似乎是胜利的,然而顺昌、郾城,宗弼是以轻敌致败。再整顿前来,就不可知了。陕西不过是相持的局面,并无胜利之可言。持久下去,在宋朝总是不利,这是通观前后,很可明白的。当时诸将的主战,不过是利于久握兵柄,真个国事败坏下来,就都一哄而散,没个人肯负其责任了。所以秦桧不得不坚决主和。

严格地说,他也不是贬低岳飞。他是把当时宋代中兴诸将的战绩都贬低了一通,并且认为秦桧是爱国有为的志士。

  • 韩世忠江中之捷,是乘金人不善用水兵,而且利用大船的优势,幸而获胜;然亦终以此致败。
  • 岳飞只郾城打一个胜战,……郾城以外的战绩,就全是莫须有。最可笑的,宗弼渡江的时候,岳飞始终躲在江苏,眼看着高宗受金人追逐;《宋史》本传,还说他清水亭一战,金兵横尸十五里,那么,金兵倒好杀尽了。韩、岳二人,是最受人崇拜的,然而其战绩如此。至于刘光世,则《宋史》本传说他的话,就已经够了。依我看,倒还是张俊,高宗逃入海的时候,在明州,到底还背城一战。这种兵,好靠着他谋恢复否?

至于这么做的动机,在50年代写的《“三反”及思想改造总结》中,吕思勉自己阐述:

此书曾为龚德柏君所讼,谓予诋毁岳飞,乃系危害民国,其实书中仅引《文献通考·兵考》耳。龚君之意,亦以与商务印书馆不快,借此与商务为难耳。然至今,尚有以此事诋予者。其实欲言民族主义,欲言反抗侵略,不当重在崇拜战将,即欲表扬战将,亦当详考史事,求其真相,不当禁遏考证也。

他的学生钱钟汉也说过:

先生用意不过是深感当时军阀势力之祸国殃民,加以南宋史料中对当时军人的拥兵自重确有反映,才据以抨击当时军阀,得出一片面的秦桧主和、岳飞类似军阀的错误结论。

注意《白话本国史》是1923年出版的。时代背景是,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于1916年去世,中国进入北洋时代。1920年,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之间爆发了直皖战争。

所以那年头中国是一片混乱,大大小小的军阀林立割据。对于这种情况,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会不满,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于是吕思勉在写书的时候,就玩了一把借古讽今。他跟岳飞没仇,跟秦桧也没亲,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借此抨击当时的军阀而已。

其实吕先生自己在书里都透露了,他是在指桑骂槐。

总而言之,古人滥得美名或者枉受恶名,原不同咱们相干,不必要咱们替他评反。然而研究历史,有一件最紧要的事情,便是根据著现代的事情,去推想古代事实的真相——根据著历史上较为明白近情的事情,去推想糊涂荒诞的事情的真相。这么一来,自然见得社会上古今的现象,其中都有一个共同之点。

后面几句话更清楚,几乎就是指着鼻子骂了。

倘使承认了历史上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人物,譬如后世只有操莽,在古代却有禅让的尧舜;现在满眼是骄横的军阀,从前偏有公忠体国的韩岳张刘。那就人的性质无从捉摸,历史上的事实再无公例可求,历史可以不必研究了。

他在《中国通史》里还说过,赤壁之战阻碍了中国统一,这也是出于对当时局势的痛心疾首。

至于这个观点本身,当然是不成立的。岳飞不仅不是军阀,反而是当时诸将中最尊重朝廷的一个。——南宋初的将领们,除了岳飞,很多人都有点骄横的毛病。而要把秦桧洗白成爱国,光打倒一个岳飞也是不够的,他还迫害过赵鼎李光胡铨等一票人呢。

顺便说,赵鼎是主和派。

最后有件事值得一提。

吕思勉的岳飞军阀论,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人拿去大做文章,试图以此来打击中国人反抗的信心。吕先生被这事搞得也很狼狈,战后甚至被指责为汉奸,弄上了法庭。

当然,吕思勉他肯定不是汉奸。不过在今天还宣扬岳飞是军阀,秦桧爱国论的人,和当年的日本人同一动作,抱着什么动机就很可疑了。


北门猿


我们先看吕先生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论:

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武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无论宋武帝、陈武帝矣。至其能致治平强盛,乃承季汉魏晋南北朝久乱之后,宇内乍归统一,生民幸获休息,塞外亦无强部,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

吕先生在这段话中,对李世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

第一个方面,为人品性,谋国谋事。

唐太宗在个人品性方面,尤其是在吕大师所说的恭俭两个方面,确实有亏,至少算不得一流。

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兄友弟恭,这个恭说的是兄弟之情。唐太宗都把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都杀了,还抄家灭门,将老爹也逼得不得不禅位。这自然是不够恭顺的。

至于俭,唐太宗在位早期尚好,等皇位坐稳之后大修宫殿,生活作风比之早年大不相同,因此才会有魏征屡次进谏。在节俭这个方面,也有不足。

至于谋国深远,唐太宗在位期间做了许多善政,也南征北讨,但是,整个贞观年间人口户数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可等到其子唐高宗——经常被今人当成软蛋的李治在位之后,全国户口激增。大唐真正的繁荣,其实不是在贞观年间,而是在李治手中。

并且,唐太宗征伐高丽同样失败了,还是在儿子李治手中,高丽才臣服。

宋武帝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梁武帝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们继位之时国家面临的局面,比唐太宗继位时更加糟糕,不过,他们称帝之后,却让国家迅速安定,并发展了起来。

第二个方面,军事才华。

吕大师对于唐太宗的军事才华评价就确实太低了。毕竟大唐江山几次大型战役都是唐太宗指挥的。当然,吕大师是觉得取得的成功不是唐太宗一人之功,许多唐朝名将的功劳也被加到了李世民头上。

第三个方面,贞观之治的成就。

今人对于贞观之治评价极高,吕大师则认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是历史经历大乱之后的一个必然。并且,他提出唐朝前期强盛,是因为外部没有强敌。

这个观点,应该是中肯的。

有朋友或许会说,唐朝初年突厥还非常强大,甚至大军逼近长安。确实,当时的突厥是比较强大,但是,那时的突厥毕竟还是一个游牧部落,并且,内部之间争权夺利十分严重,并不像中原王朝一般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统一管理。突厥能逼近长安,主要借助了骑兵的优势,若比拼国力,唐朝超越突厥太多。

后来唐朝能够击溃突厥,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突厥内部出现了叛乱,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灾。

我们看看唐朝的周边,与宋朝周边强敌环伺完全不同。因此,唐朝前期国力昌盛,在吕大师看来,外部无强敌是重要原因。

到了唐玄宗时期,吐蕃崛起,回鹘强大,天宝年间西域都落入敌国之手,安史之乱并非突然爆发,同样是时势使然。

至于岳飞,吕大师是觉得当时的国人对于岳飞太过于崇拜。事实上,今天人们对岳飞的功业也有许多夸大。尤其是在民间,更多的印象来自《说岳全传》,来自各种影视剧。岳飞已然成了一个符号,并且是不容玷污的符号。

这对于品评历史来说,是很不利的。毕竟,辩证分析才是最符合真相的分析方式。


宛如清扬


毛泽东在读明朝冯梦龙《智囊》时评点到,“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泽东在这里说得非常明白:历史上,带兵打仗的皇帝中冠军是李世民,亚军则是朱元璋。这是一位英雄伟人对另二位英雄伟人,历史上的二位同行作出的评价,所谓,真英雄惺惺相惜。

毛泽东晚年还常和身边工作人员谈论战争,太祖说:“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 可见其对李世民能征善战的欣赏,对李世民领军能力褒扬有加。

公元619年,李世民率众攻打洛阳王世充时,夏王窦建德率十万大军驰援王世充,窦建德刚刚灭了孟海公,士气极盛;唐军诸将惶恐背腹受敌,

“诸将大惧” 希望撤兵;李世民领3500人至虎牢关迎敌,以三千五百唐军对阵十万夏军,“虎牢之战”,3500名唐军击溃十万夏军三十多里,杀死夏军三千多人,生俘夏军五万多人,生擒夏王窦建德,军威大振,洛阳城内的王世充闻讯立马献城投降。

李世民曾奉李渊命前往抚慰犒赏瓦岗军,名将名门之后、瓦岗军首领李密都不敢抬头看李世民,李密事后对长史殷开山说:“这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啊!”(密见太宗,不敢仰视, 退而叹曰:“真英主也!”见《新唐书.卷二.太宗》)

这就是吕思勉眼里的,中才李世民。意思即资质一般般。

“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武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无论宋武帝、陈武帝矣。至其能致治平强盛,乃承季汉魏晋南北朝久乱之后,宇内乍归统一,生民幸获休息,塞外亦无强部,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这种屁话,你笑笑就好!

学生聪慧过人,天下无双,期末考试都是50分,罢了!

为什么吕思勉给出李世民、岳飞较低的评价,这是由当事人自己主观意识决定的,境界高,历史纵横广阔,看问题自然让人点头;格局小,市井狭隘,看问题自然偏颇;井底蛙理解不了雄鹰振翼之力,下里巴人又怎比阳春白雪之美妙。


湿婆之林伽大王


我就想知道吕思勉是什么人……他对中国的贡献是不是比岳飞和李世民还大……岳飞和李世民都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伟人……吕思勉 到底是什么人 何德何能 居然能指点伟人……是想哗众取宠吧……一个不自量力的小可怜虫……为了个人名利 借伟人上位的跳梁小丑……吃一碗饭 平平淡淡的吧……一个对民族和国家 没有任何贡献的人 妄评 岳飞和李世民……哈哈哈……别丑态百出了……别给世人增添笑料了……哈哈哈





中国野兽


吕思勉: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武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无论宋武帝、陈武帝矣。至其能致治平强盛,乃承季汉魏晋南北朝久乱之后,宇内乍归统一,生民幸获休息,塞外亦无强部,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

其实吕先生对唐太宗的评价虽低,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唐太宗就其人品来说本来就不怎么样,玄武门之变杀兄欺嫂,连侄儿都不放过,只是唐代官史替他洗白了而已,其晚年尤为昏聩,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就其武略来说,当时外部强敌不多,况且唐朝军备继承隋较多,实力雄厚,所以体现并不明显。

但其治世手段确有可取之处,所以就史诗而言称其中材也可,但就其历史地位跟官史衬托来说唐太宗应该算得上明君贤主。

而吕思勉先生对于岳飞的评价在我看来,要是放在汉民族抵抗侵略的立场上是不公正的,但要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带有感情色彩,放在当时历史环境下,宋王朝的内部来说,这个评价很客观,岳王爷在当时确实已经有威胁中央王朝的军事实力,就客观来说已经算一个军阀了,而吕思勉对岳飞抗金功劳的评价确实有点贬低了,岳飞的抗金虽说没有大战略上的胜利,但战役上取得的优势确实很明显。

吕思勉先生精读过各种史料,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只不过我们普通人读史会受到个人感情的影响,提前有了好恶。

所以说吕思勉先生并不是贬低唐太宗,岳飞,只是他在用他的历史观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对于评价确实有不妥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客观。


不是月季是玫瑰


吕思勉之所以贬低李世民、岳飞,主要是为了自己出名!

对于历史学者,与自然科学研究者不同,只要通过实验或观测发现新的现象,并进行合理解释,就可以获得新的研究成果。而对于历史学研究来说,要么就是根据历史典籍和考古成果来编写历史,但是这方面作为近代的历史学者的吕思勉来说,并没有太多优势。因为,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在他生活的年代,并不比前人更多,因此,他只能提出哗众取宠的、颠覆性的观点来凸显自己!

但是,对于李世民和岳飞,历代统治者、历史学者和普罗大众已经有了公认的结论。李世民虽然在夺取太子位时,杀掉了自己个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以及一众侄儿。被后人所诟病。但是,从军事才能和国家治理能力来说,显然他是合格的。对于唐朝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来说,他显然是有巨大贡献的。至于,岳飞作为民族英雄,他的正面作用,更是被历代统治者、史学家和民众所认可的。

因此,吕思勉为了一己私利,抹黑李世民和岳飞显得很无耻。虽然,说研究没有禁区,但是干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还是不能被允许的!


地震博士



无论吕思勉有多深的历史造诣,国学基础,其品评历史人物都是个人视角、一家之言,姑妄听之,不可奉为圭臬。

说唐太宗是中才,原本也没有错,

但是以梁宋陈三帝相比,那就是对李世民的辱没。有才无才,得看持什么标准。按儒家之才,分为诗词曲赋之文才,经世致用之用才,运筹帷幄之谋才,指挥若定之兵才,济世安邦之治才。

李世民确实没有留下传世诗词佳作,但纵观历史,凡是善于挥文泼墨,吟诗作赋的帝王哪个不是无道昏君?有几个有好下场?纵有半生功业者,也无不老年昏聩,虎头蛇尾,把个锦绣河山折腾的满目疮痍。可能有人说曹操是例外,记住,曹操根本就不是帝王,一代权臣而已,他还没有混到一言鼎定天下的位置。

再看所谓康乾盛世,世人只知康乾,不知雍正,如果没有雍正的殚精竭虑、披肝沥胆,何来康乾盛世?论才,雍正不如康乾,但却正是他的务实治世,搭起了康乾之桥梁,鼎定了康乾盛世之地基。乾隆一生赋诗数万首,却在晚年将煌煌大清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在政治争斗中貌似德行有亏,但正是他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铸就的大德,成就了大唐盛世。也才有了我国学兴旺,文明得继。于内,思想开放,物阜民丰,以胖为美,文学昌盛。于外,万国来朝,四夷宾服,边疆稳定,圣德远扬,成就了大唐数百年基业。

李世民是历史上唯一到老没有犯糊涂、没有忌功臣、没有换传人的千古一帝。虽然李治能力平平,但是在任也没有干出过什么出格的事,只是武氏太强,李治之后乘虚而入了而已。李世民的才干不是弄些诗词曲赋等等那些无病呻吟的酸秀才把式,而是治世用兵,济世救民。这种才,才是政治人物应有之才,好利者经商,好色者作画,好文者赋诗,好兵者为将……这才是才堪其用,按需分配。

在政治上,李世民于中国史,几乎是完人。吕思勉不过是站在儒家道德君子的角度评头论足,酸秀才的体会以己度人,诚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再说岳飞,人不在局中,安知局中人之感受?

岳武穆一代英豪,忠君爱国,壮怀激烈,在当时的形势与价值观下,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盖世英雄。他的所作所为足以感天动地,这是谁也不能抹杀的。即便狭隘如满清,岳飞所抗的、要灭的是他们的祖宗,他们还有此雅量予以历史包容,如今却是汉学倡导者在怀疑他的精忠报国、拳拳之心和历史地位,岂不讽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