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延续国祚200年,却因冤杀一人,280万军队瞬息崩溃

崇祯九年,魏忠贤伏诛。明朝江山破碎,摇摇欲坠,农民起义像大旱天的蝗虫,席卷而来。

这时明廷想起一个人,这个人被《明史》称为明朝的“擎天柱”,《明史》说:“传庭死,明朝亡。”

什么人这么厉害?明朝早干什么去了?

这人在天启年间就入朝为官了,当时搞文字工作,整理朝政,后来魏忠贤当权,他性格耿直看不下去,就辞职回家了。大概之前是个小人物,所以魏忠贤也没陷害他,算是给大明留了一条活路。

明明可以延续国祚200年,却因冤杀一人,280万军队瞬息崩溃

孙传庭很低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性格内向,他不爱言语,但一肚子智谋。皇帝是不太清楚他有大根器,反正他存在感也不强,但他的同僚,尤其是他的山西老乡知道。

在清军不断侵扰,农民起义又不断爆发的时候,山西籍贯的官员不断推举孙传庭。崇祯九年,孙传庭被拔擢为陕西巡抚。

孙传庭当时面对的现状非常惨淡,比卢象升还艰难,陕西当时是谁去谁怕,所以都举荐他去。

中国的官员是这样,出了事都找人顶缸,平时的时候,都怕别人比自己有能力。

明明可以延续国祚200年,却因冤杀一人,280万军队瞬息崩溃

孙传庭上岗的时候,岗位上没有钱,朝廷只给了十万两白银。

十万两够干什么的?偌大一个陕西,要平叛,银子得雪花般地挥霍出去。孙传庭问朝廷要不出钱来,就得自己想办法。有了钱,才能招募兵力,才能训练新兵,才能购买武器,才能筹备军粮。

孙传庭想到了当地的大商户,但他们都是铁公鸡,要想敲出点钱来,真比要他们命都难,但孙传庭不屈不挠,非要要出银子不可。他恩威并施,逼迫商户拿钱给他练兵……

就这样,他把陕西的权贵都得罪了个遍。

明明可以延续国祚200年,却因冤杀一人,280万军队瞬息崩溃

不过他也练出了一支凶悍的秦兵,战斗力非常强。孙传庭没有足够的时间练兵,他去的时间都已经迫在眉睫了,不像卢象升有充足的时间练兵。

从筹集饷银到买粮食,从招募新兵到训练,孙传庭根本没用那个抠门的朝廷买单,一切都是他自己筹办的。

孙传庭DIY了一支如此省事的军队后,他做的最大的功绩,就是击败了高迎祥的部队,生擒了闯王高迎祥。他在子午谷设下埋伏,把高迎祥的部队都歼灭了,高迎祥被孙传庭生擒,这个功劳可是不小。

我们知道围点打援的战术,李自成会用,孙传庭也会用,他在陕西潼关把李自成打的只剩下八个人,在孙传庭的追击下,李自成狼狈逃窜。

明明可以延续国祚200年,却因冤杀一人,280万军队瞬息崩溃

孙传庭在河南大败农民起义军,本来可以将剩余势力全部歼灭,但崇祯帝突然听了某个大臣的话,决定“招安”。打仗要么就不打,要打就“宜将剩以追穷寇”,打了一半突然招安算怎么回事?打乱了孙传庭全部的计划,他失去了彻底歼灭敌人的机会。

杨嗣昌是害死卢象升的人,这人很有争议性,而且他的能力是被夸大了。我们知道有的领导就是喜欢能说会道,条陈清晰的,但这种人能不能干实事?不能。

干实事的人有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加上不喜巴结领导,所以经常被领导主观性的忽略。

这个杨爷进士出身,天文地理五行阵法没他不能的,他平时在崇祯帝面前伸展自如,侃侃而谈,看着一脸清贵磅礴之气,崇祯帝呆呆地听着,觉得自己跟他一比真是学渣。

明明可以延续国祚200年,却因冤杀一人,280万军队瞬息崩溃

没错,这人是个学霸。但不是所有的学霸,都能干成正事。他提出“四正六隅”的“十面之网”,即“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构筑成“十面之网”。这样流寇就是插着翅膀也难飞。

崇祯帝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连连说:“用卿恨晚”。

但问题是谁去防?谁去打?他杨爷去吗?

他这个方案提出来,孙传庭是同意的,在但具体操作上他不同意了,他说不能把银子平摊到百姓头上,这样会激起民变。他说,不能“招安”农民军,要留部队看着他们。然后杨嗣昌火了,你是谁啊,凭什么指手画脚,我才是崇祯帝身边的红人好吧?

明明可以延续国祚200年,却因冤杀一人,280万军队瞬息崩溃

卢象升提出“因粮”,就是让田地多的地主多交钱。杨嗣昌说“均输”,把交钱的事平摊到百姓头上去。如此一来果然激起民变,更多农民成了流寇。

清军入寇时,杨嗣昌害怕孙传庭立功,竟然主张把孙传庭调离出去,把孙传庭气得急火攻心,导致耳聋,而事后杨嗣昌说都是孙传庭的主意,正好孙传庭告假,崇祯帝认为他不给力,就让他下狱。

孙传庭刚一下狱,农民起义就开始了,杨嗣昌的什么理论彻底崩盘了,而李自成也以更大的耐力重新出山,这一次李自成发挥神力,二度围攻开封,大明王朝一触即溃。

崇祯帝又想起孙传庭了,只好再次启用他。

明明可以延续国祚200年,却因冤杀一人,280万军队瞬息崩溃

孙传庭是个做事有原则、有底线的人,皇帝再不好,那也是大明的皇帝,大明再不好,那也是孙传庭的家!

当时无比艰难,孙传庭尽心竭力,死守潼关。潼关不失,陕西不失。崇祯帝连发诏书,催他进兵,而此时他的新兵还来不及训练。

毫无作战经验的士兵在河南被打败,退守陕西。他知道李自成下一步的目标就是陕西。

在孙传庭制造火器,意图坚守的时候,崇祯帝只知道催,催的孙传庭心烦意乱。

明明可以延续国祚200年,却因冤杀一人,280万军队瞬息崩溃

明知必死的孙传庭,在崇祯帝的命令下主动出击,李自成的50万大军,孙传庭手里有什么?

有的是对大明王朝满腔的热血和近乎悲壮的感情。

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

在襄城之战,孙传庭全军覆没,孙传庭单骑冲入敌阵,壮烈殉国。

明明可以延续国祚200年,却因冤杀一人,280万军队瞬息崩溃

孙传庭的死,让大明朝失去了最后一个能力挽狂澜的人,失去了最后一支解救困局的军队。他死后崇祯帝没有追谥他,反而责怪他不尽力。

孙传庭战败后,李自成势如破竹,再无任何阻碍。同年,大明亡。

明明可以延续国祚200年,却因冤杀一人,280万军队瞬息崩溃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号称280万大军,却没能挡得住一支农民义军。明朝亡,不是天意,而是人心。孙传庭也并非死于他的命,而是诛心。杀人诛心,崇祯帝做到了。

如果崇祯帝耐心等一等,如果多信他一些,大明会不会更多一点福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