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星相、雞湯,哪個是你解憂的菜

心理學家發現一個趨勢,人們在心靈傷害後,會開始對宗教或星相等產生興趣,關注、投入,進而痴迷。

這背後折射出來的,是宗教或星相,能夠幫助人們解決心靈或精神上的問題,在靈魂上找到依託和歸屬。

宗教、星相、雞湯,哪個是你解憂的菜

我們先來談談宗教。

在我國,影響最為深廣的是佛教。佛教在我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最為鼎盛時期是唐朝。

佛教的核心教義在於解決“我”的問題,我執、我思、我苦……為什麼人會有煩惱,如何化解自我之痛苦,如何看待世事之無常。

說得有點玄乎了,回到實際來。

佛教的一些教義,包括佛教對於世界、社會、自我的解讀和參悟,有助於我們更加客觀去看待外界、理解自我。能夠從一個更加理性、深邃的角度,去幫助我們化解生命中很多不能承受之傷痛。

很多功成名就之人,即便不信佛,也願意與得道高僧談經論道,探尋生命之各種答案。這方面的例子枚不勝舉,王菲、陳坤等明星都是虔誠的佛教信仰者,而李娜、陳曉旭等更是皈依佛門。這些都說明,無論你如何有地位、有財富,你最終仍然需要的是精神的充實與富足。

然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佛教的博大精深、微言大義,真的不是讀幾本佛學入門書籍,看幾個佛學故事,背一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頓悟的。

沒有足夠的悟性,沒有足夠的經歷,沒有足夠對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佛教也幫不了你太多。

我的建議是,可以先看看一些宗教人士寫的社會讀物,他們把佛家的思想融入現實的生活中,更接地氣,更易理解。比如星雲大師在這方面就寫了很多書。

建議大家看點佛學的東西,不是要讓大家學佛信教,而是要通過學習——各種各樣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修養,來增強自己治癒自我的能力。從這個意思上而言,其實儒家、道家等等也有相應的思想,我們不妨可以博眾家之所長,為我所用。只要對我們內在有幫助的,大可來者不拒。

《當下的力量》作者,著名的心靈導師埃克哈特·托爾在《新世界——靈性的覺醒》中,有這樣一段:2000多年前,在中國出現了一位在人類之中較早覺醒的老師,他的名字是老子。他留下了一本有關他教導的著作《道德經》,這本書是有史以來意義最為深遠的靈性書籍。

看,連心靈大師也學中國哲學,道家思想。

宗教、星相、雞湯,哪個是你解憂的菜

再談談星相學。

星相學,或稱占星術,是星相學家觀測天體,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各種變化後,作出解釋,來預測人世間的各種事物的一種方術。 星相學認為,天體,尤其是行星和星座,都以某種因果性或非偶然性的方式預示人間萬物的變化。

占星術的最初目的,是根據人們出世時行星和黃道十二宮的位置,來預卜他們一生的命運。占星學是人類最古老的信仰之一,也是至今為止延續最久的信仰。它之所以能夠延續這麼久,可能是因為它將一個人的生命直接與整個宇宙聯繫到一起,從而給予一個人一種特殊的、完整的感覺。

關於星相學究竟是一門科學,還是純屬迷信,至今仍在爭論中。作為西方舶來品,我們必須承認的一個現實是,星相學在我國擁有越多越多的受眾和擁躉,尤其是在年輕人中。他們會訂閱星相學的各種公共號,然後去看自己一天、一週、一年的運勢如何。

與宗教不同,星相學更多是在預測未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關注和喜歡星相學的原因,因為大家都無法預測未來,但又窮盡其法想知道未來,星相學滿足了人們這種心理需求。

我不是研究星相學的,但有段時間也確實喜歡通過星相預測來觀望自己的未來。後來發現,看的時候很認真,看完後也就忘了,根本沒有去驗證所謂的預測究竟是否成為現實。

我們在看星相預測的時候,其實只是想得到一種指引,或一個可能的答案。事實上,這個指引或答案已經存在於我們的意識或潛意識當中,我們只是希望得到一種佐證而已。

比如,你失戀了,星相預測說,明天會有意中人駕著五彩祥雲來找你,你自然瞬間感覺好起來了;相反,如果預測的結果是,明天你會更悲催,你立馬肯定情緒很糟糕。

有意思的是,很多的星相預測,要麼言語深奧難測,需要你自己去理解;要麼總是好未來,令你看到希望……

其實,預測對錯不重要。關注星相,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想探求明天的結果,我們需要一種力量來指引我們面對未來。

所以,我的結論是:如果你覺得星相的東西能夠令你獲得來自心靈的能力,那麼你繼續關注,但你也一定要清楚,其實未來是難以預測的。未來怎樣,取決於你今天怎樣。如果你內心真的夠強大,你對未來其實已經足夠掌控,何須藉助外在?你自己就是自己的星相家和占卜師。

宗教、星相、雞湯,哪個是你解憂的菜

最後,說說心靈雞湯。

心靈雞湯,就是“充滿知識、智慧和感情的話語”,柔軟、溫暖,充滿正能量。可以怡情,作閱讀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鬱時,療效直逼“打雞血”。這也是“心靈雞湯”風靡不衰的原因。大眾化口味,勵志化包裝,快餐式文本,無需動腦就可大快朵頤。當前快節奏的生活和無處不在的壓力,偶爾也需要這種激勵味十足的“語言藝術治療”。但其中的知識有可能存在謬誤,也存在把心靈雞湯套上名人的“張冠李戴”的現象。

心靈雞湯能夠風靡,反饋出這個社會的人們的空虛,看看朋友圈裡,太多的心靈雞湯類文章,咋一讀甚覺有理,也能夠給予心靈一定的慰藉。

但是,雞湯畢竟是雞湯,不是大餐。心靈雞湯有用的時候,通常都是我們心靈已經富足的時候。而當我們的心靈真正受傷時,心靈雞湯的療效就大打折扣。

我曾經聽說過一個心靈雞湯救贖一個人的故事,在我看來,即便真有這樣的救贖,那個救世主其實是自己,而非雞湯。

所以,關於心靈雞湯,平時看看即可,如果寄希望於一段心靈雞湯就能化解心結,就能徹底療愈心靈,那是不切實際的。心靈雞湯之功效,更多在補,而非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