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先生的“国强”式委屈

6月24日,碧桂园上海奉贤区海湾镇一在建售楼处发生模架坍塌事故导致1人死亡,2人重伤,7人轻伤;

7月12日,碧桂园杭州萧山前宸府项目的一处基坑出现路面塌陷,事故导致附近十几户居民疏散到宾馆生活;

7月26日,碧桂园安徽六安市金安区建筑工地发生一处围墙和活动板房坍塌,导致6人死亡、1人伤情危急、2人伤势较重.....

杨国强先生的“国强”式委屈

上月,《财富》杂志公布了2018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碧桂园以营业收入335.72亿美元的战绩赫然位列353名,比上届足足上升了114位。

杨国强,一个地道的顺德农民,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打造出“宇宙第一”的房企,创造出10余万个就业岗位、260亿的年利润,不可谓对社会贡献不大,杨老板不可谓不努力、不成功。

杨国强先生的“国强”式委屈

杨老板在最近媒体沟通会上留下“我感觉自己是天底下最笨的人,做了很多的事情钱不是自己的,我是很亏的。”的名言。杨老板是真心感到委屈,拥有那么多的财富,杨老板还是过着很简朴的生活、很勤奋地工作、很努力地做了大量公益。杨老板不明白,为什么会被骂成这样。

没有办法。人怕出名猪怕壮,企业做大了,就是要战战兢兢,不能丝毫犯错,何况是人命关天这样的大错呢。

杨老板还没有意识到,当今的企业要赢得尊重,不仅仅是规模做得多大,不仅仅是挣了多少钱、交了多少税。过去你做到这几点,自然有机构来给你颁奖、宣传。今天,企业的声誉来自于更多维度,只是会挣钱,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自然也会被认为不值得尊重,被骂还被鄙视。

杨国强先生的“国强”式委屈

传统的逻辑是大,现在的逻辑是强。在互联网时代,只有经得起放大镜的观察,才能真正强大。

“世界500强”——“实至名归”还是“虚张声势”?

但要指明的是,《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主要是以营业收入为主要衡量指标进行评选,也就是说规模越大,其排名就会越靠前。显然,《财富》杂志所评选出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全球500大企业”,而不是“全球500强企业”。

杨国强先生的“国强”式委屈

而作为中国房企的新晋大佬,通过高周转、抢工期、自监理“荣登”中国房地产行业“王位”宝座的碧桂园是否真的“强”?

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末,碧桂园总资产为 10496.69 亿元,总负债为 9330.57 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89%。高额销售增长背后节节攀升的负债水平,在经济去杠杆大环境下,即便是宇宙级房企,在吃瓜群众的钛合金眼下,其实也难以乐观。

杨国强先生的“国强”式委屈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榜的5家房企无一例外都来自中国。在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经济在动辄靠卖地、炒房来推动的怪圈,已经越陷越深。

光鲜排名下的“不忍直视”

无独有偶,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脚步加快,中国企业正在成为世界舞台上的明星。但是这又引来了另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企业到底有多少真正算作强者?

来看“500强”江湖中的“两桶油”。

杨国强先生的“国强”式委屈

从销售额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但从利润看,中国企业的表现却很差,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国字头企业:皇家壳牌(129.77亿美元);英国石油(33.89亿美元);埃克森美孚(197.1亿美元);中石化(15.38亿美元);中石油(-6.9亿美元)。

很显然,以盈利能力为评判标准,我们的“两桶油” 输得可谓惨不忍睹。要知道中国两桶油在世界500强排名远远高于皇家壳牌、英国石油和埃克森美孚。

“大而不强”之源

中国企业大而不强,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一个重要的因素,与中国的“大”有关。

大市场催生大产业,大产业造就大企业。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杨国强先生的“国强”式委屈

以中国移动为例,拥有近十亿用户,比美国人口的2倍还多。哪怕是每个用户每天消费1元钱,一天营业收入就有8.87亿元。事实上,2017年,中国移动的营业收入达7405亿元,利润1143亿元,平均每天赚3.1亿元。

同时,利用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仍是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一大“法宝”。

站在历史的风口和快车上,猪都能飞起来。

杨国强先生的“国强”式委屈

中国的“大市场”让部分中国企业“躺着赚钱”成为现实,从而失去了创新的动力,最终变得大而不强。

由于前者,它们单靠中国市场就可以相对轻松地吃饱饭;由于后者,它们中的一些已经丧失了正常运营的能力,丧失了服务市场的意识。这些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一起“安于现状”,形成了拒绝市场挑战的“小圈子”。

然而,今天的中国企业,已经走到了不得不变强的历史拐点。

一是中国市场告别暴力增长时代,由“增量竞争”变成“存量竞争”。由于市场总量有限,只有击败竞争对手才能生存,创新滞后、大而不强的企业,很可能被淘汰。

杨国强先生的“国强”式委屈

二是国际政治和贸易摩擦,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兴通讯事件暴露了中国企业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软肋。正因为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即便是大到世界第四,也面临着“说倒闭就倒闭”的风险。

三是中国改革进入必须和进一步开放相结合的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垄断领域将更加开放。

杨国强先生的“国强”式委屈

被多年“质劣价优”的垄断服务欺负多年的用户,一旦拥有更多的选择,自然毫不犹豫转换门庭。打破行政性垄断迫在眉睫,传统的像石油、电力、电信、金融等国家垄断性行业,需要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打破行政垄断,加快构造有效竞争格局的好药方还是要“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四是经济加快脱虚向实。

杨国强先生的“国强”式委屈

房地产市场犹如毒品,虽然短期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不仅会侵蚀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成本,也会使得大规模资金和土地资源出现错配,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因此适当抑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培养新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且规模较大的替代产业,着重夯实实体经济基石是摆脱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窘境的必修一课。

如果某一天,碧桂园不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房企而是质量最好、服务最好的房企,不再是靠土地资源挣钱、靠强周转赢利的房地产商而是拥有核心技术的房地产科技公司,从一个大公司变成一个强公司,挨骂的机会就会少很多。

国家亦如此理。没有真正的改革开放,大国虽大,依然不强。

今日互动

你怎么看待“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