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旁的年会,年会中的“遇见”

钱塘旁的年会,年会中的“遇见”

暨第一届“遇见”在北京成功召开之后,CCOS 2018大会期间我们又迎来了第二次“遇见”。金秋九月,聚首钱塘。2018年9月13日,杭州西湖旁我们再次迎来以“当眼底病遇见Anti-VEGF Therapy”为主题的讨论会。

本次会议主席由北京同仁医院张新媛教授、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李勇教授共同担任。会议特邀嘉宾有(排名无先后顺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视光医院刘晓玲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敏教授及张勇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戴荣平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齐慧君教授及钱彤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苏兆安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李九可教授及李毓敏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瑞教授。

钱塘旁的年会,年会中的“遇见”
钱塘旁的年会,年会中的“遇见”

会议特别邀请了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从事眼科临床药物转化研究多年的李勇教授。李勇教授以动物模型和抗VEGF药物的研发历程为主线,以“Anti-VEGF drug in ophthalmology”为题进行了精彩讲演,从“past success”、“present challenges”、“future opportunities”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抗VEGF药物的研发历程。从临床试验到临床应用,从面对挑战到抓住机遇,李勇教授的抗VEGF药物研发之路引发了在场嘉宾的热烈讨论。

李教授深入浅出地谈到了不同抗VEGF药物的半衰期以及药物在眼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特别当提到融合蛋白在动物眼内可持续到8W时引起了大家强烈兴趣,结合临床不同融合蛋白在临床前期的实验结果,甚至可持续12W等与临床相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李教授还展望了玻璃体用药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钱塘旁的年会,年会中的“遇见”

随后,在场的教授以六问六答的形式展开了关于抗VEGF药物在治疗新生血管性眼底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的深入讨论。如抗VEGF-A滴眼液是否可有效治疗眼底疾病?临床前期如何利用动物造模?如何选择合适的动物?抗VEGF药物的剂量是否与半衰期相关,剂量越大是否半衰期越长?抗视网膜新生血管药物和抗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作用机制是否有区别?是否有针对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的药物?眼科医师与临床科学家的讨论使得这场讨论会现场气氛热烈,精彩不断,带我们领略了“当眼底遇见anti-VEGF治疗”的精彩世界,可谓是一次关于抗VEGF药物研发之旅。

会议最后,张新媛教授做简要总结,感谢各位教授在杭州的美丽相遇,让我们感受到了“眼底遇见anti-VEGF治疗”的精彩与神秘。期待我们下一次的“遇见”!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