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哪些地方曲藝流傳至今?

萬航林


我是湖南益陽赫山區這邊一個鄉下的人,其他地方有什麼曲藝流傳至今我不知道,我談談我們這兒的。

我們這兒每逢喜事或者喪事,愛熱鬧的人家就喜歡唱大戲,大戲有花鼓戲和皮影戲,白天花鼓戲,晚上皮影戲。

小的時候經常看到皮影戲,現在很少看到了。
這是我們這唱花鼓戲的場景。這是我們這兒的皮影戲



人生極苦慢慢走


最佳答案

湖南省有多種地方戲,如:湘劇 祁劇 常德漢劇 衡陽湘劇 巴陵戲 辰河戲 湘昆 長沙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 常德花鼓戲 湘西花燈戲 湘西陽戲 衡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師道戲湘西苗劇 新晃侗族儺戲

其中以湘劇、祁劇、湖南花鼓戲最為著名,影響也最大。簡介如下:

湘劇,即湖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源出於明代的弋陽腔,後又吸收崑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崑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

祁劇,又稱“祁陽戲”,流行於湖南祁陽、邵陽一帶,源出明代弋陽腔,聲腔以高腔為主,兼唱崑曲、彈腔。劇目有《目連傳》、《精忠傳》、《夫子戲》、《觀音戲》等。

湖南花鼓戲是對湖南各地花鼓、花燈戲的總稱,其中包括長沙花鼓、岳陽花鼓、常德花鼓、衡陽花鼓、邵陽花鼓等,它們各有不同的舞臺語言,形成了各自的風格。花鼓戲的表演樸實、歡快、活潑,行當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長於扇子的毛巾的運用。劇目有《打鳥》、《劉海砍樵》等。

以上是網上可以隨意搜索到的,

花鼓戲是比較著名

盜墓筆記裡有

“你一個唱花鼓的,為何還會唱京戲?”我道:“不怕二爺爬出來打你屁股嗎?”
“我學戲,本來就不是為了唱戲。”小花一個一個檢查登山扣的接頭:“京戲也是二爺教的,花鼓戲本來就是掩護,如果人人都唱成名角,那還倒什麼鬥,二爺是自己有天份,天作得嗓子,二爺說:戲這種東西,你唱會了,很難學別的戲種,但是你唱精了,天下的戲就是一出。”


“啥意思?”胖子問道:“這話聽著好像什麼武林秘籍一樣。”
“二爺的意思是說,戲曲這種東西,除去表象,骨子裡很多東西都是一樣的。”小花指著樣式雷對我道:“古墓其實也是一樣。”

老九門二月紅,算是個熱點吧

春晚來了!花鼓戲天后泰勒絲首登春晚獻唱《劉海砍樵》

#一首歌迎接新年##春晚#

這個視頻沒看過應該看看

天籟之戰第二期 第8期:全能張藝興如何玩轉花鼓戲

雖然差評但有點意思不是?

Adele的Rolling in the deep 花鼓戲版本好聽到叫你反思人生。。。


Ojike


幾千年來,我國的地方戲劇曲藝流傳眾多,範圍廣泛,每一個地方的曲藝類型都不一樣,真是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湖南的地方戲劇曲藝很多,有湘劇,祁劇,常德漢劇,衡陽湘劇,巴陵戲,辰河戲,湘昆,長沙花鼓戲,岳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湘西花鼓戲,湘西陽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零陵花鼓戲,師道花鼓戲,湘西苗劇,新晃侗族儺戲等。其中以湖南花鼓戲《劉海砍樵》,《打銅鑼》,《補鍋》,湘劇《湘子化齋》等享譽全國。

湖南的地方曲藝也很多,如常德絲絃,衡陽漁鼓,長沙、衡陽等地的皮影戲等,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鄉土曲藝,有些我們可能聽不清楚,不過,入鄉隨俗吧。

常德絲絃,流傳於洞庭湖流域的一種民曲藝,歷史悠久。演唱時用揚琴,三絃,京胡,二胡等絲絃樂器伴奏,又常以常德方言演唱,故稱常德絲絃。2006年已經國務院批准為非遺保護品牌。

衡陽漁鼓,又稱道筒,竹琴等,一般三尺六長的竹筒,以豬皮矇住,演唱者以手拍打,配合演唱,現在極少見到了。

皮影戲,那可是電影的前身。架木臺,用道具,點燈蠟,配樂器。一唱就是幾個小時,一些在型的歷史演義都可以復原成型,既有畫畫感,又有新鮮感。這些傳統曲藝都該好好保護和傳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