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榆次後溝古村落明、清古建築眾多,且獨具特色,在國內外久負盛名。多年前我第一來到後溝古村落,依自然山態走向、起伏、凹凸等特點而而構成的建築優美環境空間,有的傍山偎翠,有的沿街臨水,風貌迥異,顯得樸素古拙,表現出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建築特色,其美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次和影友相約第3次來到了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榆次 後溝古村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東趙鄉,與壽陽縣交界,總面積1.33平方公里,現有村民75戶,250多人。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地貌為典型的黃土高原低山丘陵,民居多為明、清,民國年間建造的獨立式窯洞,以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為主,門前的抱鼓石,門枕石,門楣及照壁保存完好,村內現存18座大小廟宇和12個民俗老院及祠堂,戲臺,充分反映了傳統的"神權"和"族權"。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後溝古村落相對海拔高差不小,海拔最高974米,最低908米,相對高差達66米。境內黃土迭起、丘陵起伏,但氣候適宜、水源優良、土壤淨潔、空氣清新,四季分明,春季山花爛漫,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松柏常青。村中寺廟毗連,古建成群,不僅散發著濃厚的黃土氣息,而且釋放出悠久的純樸民風。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後溝古村落還是榆次區傳統的水果產區,梨、棗、葡萄、蘋果、桃、杏的產量曾經都很可觀,前些年水果收入曾經讓後溝富甲一方。尤其是棗,後溝村裡村外多見棗樹,差不多有10個品種,遠近聞名。秋季還有采摘節,村中小白梨是本地特產,據稱是當地口味和質量最好的。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後溝古村落的窯洞按建築材料劃分有土窯、石窯、磚窯。按建築形式分有明券窯、土挖窯、獨體窯、裡外窯、山窯等。還有窯中窯、窯上窯、窯套窯等,多為清、民國年間建造的獨立式窯洞。特點:依涯就勢、隨形生變、層窯疊院,參差別緻。體現在選址的自然,因地制宜,在取向、高低等方面都不對自然做更多更大的破壞性改造。體現在用料的自然,磚木石都就地取材,因質而用,各盡天性。體現在人和自然積極配合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後溝古村落美食有農家飯菜,燉土雞和炒笨雞蛋不能少。後溝的雞為天然放養,不餵養飼料,不圈養,雞肉自當鮮嫩醇香,所產的笨雞蛋炒出來也是滿盤金黃。豆腐坊生產的豆腐是後溝深受歡迎的豆製品,製成品呈深色,有勁,有嚼頭,與市面上一嚼就沒的豆腐相比,自有另一番風味。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久居城市的人們在閒暇之餘置身其中,賞賞後溝古村落風貌和民俗文化,嚐嚐小米飯,啃啃老窩頭,自然別有一番滋味。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後溝古村落神廟系統相當完善,保存完好,全村有18座神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觀音堂(明代天啟六年即公元1626年已是"頹牆殘壁"的古剎一座)、玉皇殿、關帝廟(建於清康熙年間,有300多年曆史)、真武廟、魁星樓、文昌閣,還有1000多年曆史的張氏飼堂。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唯一的古村落調查範本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後溝古村落濃縮了保存前百年來黃土旱原弄更文明的傳統經典:民間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產方式、生活狀態、傳統工具、民風民俗,保留了中國,特別是中國北方漢民族前百年來自給自足的窗同文明。在這檯曆史冰箱中,古樸的農耕、飲食文化,純正的自然文化,窗同的信仰文化,靈動的生態文化,構成了完整的民間文化體系。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三上榆次後溝古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