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榆次后沟古村落明、清古建筑众多,且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多年前我第一来到后沟古村落,依自然山态走向、起伏、凹凸等特点而而构成的建筑优美环境空间,有的傍山偎翠,有的沿街临水,风貌迥异,显得朴素古拙,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建筑特色,其美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和影友相约第3次来到了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榆次 后沟古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与寿阳县交界,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村民75户,250多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地貌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低山丘陵,民居多为明、清,民国年间建造的独立式窑洞,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主,门前的抱鼓石,门枕石,门楣及照壁保存完好,村内现存18座大小庙宇和12个民俗老院及祠堂,戏台,充分反映了传统的"神权"和"族权"。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后沟古村落相对海拔高差不小,海拔最高974米,最低908米,相对高差达66米。境内黄土迭起、丘陵起伏,但气候适宜、水源优良、土壤净洁、空气清新,四季分明,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松柏常青。村中寺庙毗连,古建成群,不仅散发着浓厚的黄土气息,而且释放出悠久的纯朴民风。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后沟古村落还是榆次区传统的水果产区,梨、枣、葡萄、苹果、桃、杏的产量曾经都很可观,前些年水果收入曾经让后沟富甲一方。尤其是枣,后沟村里村外多见枣树,差不多有10个品种,远近闻名。秋季还有采摘节,村中小白梨是本地特产,据称是当地口味和质量最好的。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后沟古村落的窑洞按建筑材料划分有土窑、石窑、砖窑。按建筑形式分有明券窑、土挖窑、独体窑、里外窑、山窑等。还有窑中窑、窑上窑、窑套窑等,多为清、民国年间建造的独立式窑洞。特点:依涯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体现在选址的自然,因地制宜,在取向、高低等方面都不对自然做更多更大的破坏性改造。体现在用料的自然,砖木石都就地取材,因质而用,各尽天性。体现在人和自然积极配合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后沟古村落美食有农家饭菜,炖土鸡和炒笨鸡蛋不能少。后沟的鸡为天然放养,不喂养饲料,不圈养,鸡肉自当鲜嫩醇香,所产的笨鸡蛋炒出来也是满盘金黄。豆腐坊生产的豆腐是后沟深受欢迎的豆制品,制成品呈深色,有劲,有嚼头,与市面上一嚼就没的豆腐相比,自有另一番风味。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久居城市的人们在闲暇之余置身其中,赏赏后沟古村落风貌和民俗文化,尝尝小米饭,啃啃老窝头,自然别有一番滋味。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后沟古村落神庙系统相当完善,保存完好,全村有18座神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观音堂(明代天启六年即公元1626年已是"颓墙残壁"的古刹一座)、玉皇殿、关帝庙(建于清康熙年间,有300多年历史)、真武庙、魁星楼、文昌阁,还有1000多年历史的张氏饲堂。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唯一的古村落调查范本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后沟古村落浓缩了保存前百年来黄土旱原弄更文明的传统经典:民间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传统工具、民风民俗,保留了中国,特别是中国北方汉民族前百年来自给自足的窗同文明。在这台历史冰箱中,古朴的农耕、饮食文化,纯正的自然文化,窗同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构成了完整的民间文化体系。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三上榆次后沟古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