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中國古建築之美」鄉士建築中的門神文化

中國五千年曆史,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各地民俗、民風之豐富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農業生產始終是封建社會主要的生產方式,一年四季,24節氣,不僅決定著農業的耕作與收穫,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古人對天地日月山川的崇拜,對祖宗神靈的祭祀,又成了人們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中國的民俗、民風就是在這樣的土壤上慢慢形成,幾乎貫穿在衣食住行的每一個方面,大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內容。

以建築而論,從房屋的選址,到座山朝向,破土動工和上大梁的時辰,都要依據風水原理並選擇黃道吉日,並且與此相伴隨。民風在建築上的表現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在城市裡已經逐漸被淡化,甚至是消失了,可是在農村的鄉土建築上依然延續著,仍然可以看到千年來的傳承。

「發現中國古建築之美」鄉士建築中的門神文化

在各地鄉土建築裝飾中最集中的表現莫過於在房屋的大門上。大門作為建築的主要出人口,相當於建築的咽喉,氣口,所以大門的裝飾自然成為裝飾的集中部位。

在農村數量最多的住宅大門上,除了門上的門頭,門臉,門簪,門釘,門獅這些固定的裝飾構件外,在門板,門頭上還有不少附加的反映民間習俗內容的裝飾。其中最常見,最主要的就是門神。

門神也是司門守衛之神,是農曆新年貼在門上的一種畫類。 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通常人們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根據史料記載,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祀門”的活動,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典禮。

「發現中國古建築之美」鄉士建築中的門神文化

在門神的傳說中,神荼和鬱壘二神的傳說在民間早有流傳。《山海經》、《風俗通義》、《重修緯書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書都有記載。

《山海經》裡就有這樣一段記述:“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蟠屈三千里,其卑枝東北曰鬼門,萬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眾鬼之害人者。”說的是在東海之中有一座神山“度朔山”,這度朔山上有一株特別大的桃樹。這棵大桃樹盤曲三千里,在枝幹延伸出去的最東北處,有一座“鬼門”,那裡是眾鬼出入的門戶。而把守著鬼門的兩位神將,一位叫神荼,一位叫鬱壘,防止害人的鬼進入人們的家中。它們的像被雕刻在桃木板上,掛在大門門板上起鎮魔驅鬼的作用。後來因為雕刻神像太麻煩,就改為在桃木板上畫兩位神將的像了。

「發現中國古建築之美」鄉士建築中的門神文化

唐朝以後,出現了二位新的門神,這就是為唐太宗夜間驅鬼的著名武將秦瓊與尉遲恭。到了明,清兩朝,這類武將門神更有增加,凡是受人們尊敬與喜愛的歷史名將,如漢代的蕭何,韓信,三國的趙雲,馬超,宋代的岳飛等等,都成了門神,成了驅惡魔,保平安的守門將軍。與此同時,還出現了文官門神,例如稱為福神的天官象徵夫妻相愛的和合二仙招財的童子,民間的壽仙等等。與武將門神不同的是,它們是專管主人升官發財,延年益壽的,所以文官門神多貼在住宅內院的門上,與武將門神各管一路,分工合作。

除這些武將,文官外,也有以動物作門神的。遠在戰國時代就有門上畫虎的記載,到秦,漢時期,在畫像磚,畫像石上就見到這種畫在門上的虎頭,虎面形象。虎為百號之王,自然是畫虎於門,鬼不敢人了。公雞天晨打鳴,慣於在夜間作惡事的鬼自然懼怕,所以古時金雞也成了能驅鬼的門神。各路神仙,武將,文官與百獸組成了門神的系列,滿足廠人們各個方面的多種需求。這種門神的現象也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在神靈信仰上的功利任號多元性,人們需要什麼就尋找出相應的門神,畫在或者貼在門上,不管它是神,是人或是獸。

「發現中國古建築之美」鄉士建築中的門神文化

門上除門神外,最常見的還有門聯,即貼在門上的對句文字,東右各一,所以又稱對聯或春聯。

對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聯的產生也與門神有關。

早期門上桃木板上雕刻的神荼,鬱壘門神像簡化到畫像,又簡化到只在桃木板上書寫二門神的姓名或者畫上一些符號,這些文字與符號被稱為“桃符”,這就成了門上對聯的起源。門聯目然可以更加直接地表達主人的意念。仕官的中科舉、入仕途,文人對青山綠水,世外桃源的追求,生意人對“戶納東四南北財”的企望,百姓希望的“讀可榮身耕可富,勤能創業儉能盈”,都能在這幾十個字的對聯中表達出來,言簡意賅的大紅紙條往門上一貼,既有內容,又有形式之美。

「發現中國古建築之美」鄉士建築中的門神文化

門上既有了門神,就需要點香敬神,於是門上出現了“香插”。這是用竹子或用紙片做成小筒,外面包以紅紙,掛在兩邊門框上。每逢節日,筒中插幾根燃香,既敬了門神,也表示了主人對一切祖宗,神靈的虔誠之心。幾縷青煙飄繞在門前,給住宅增添了幾分神聖的氣氛。有的門板上還貼有一對元寶,這是用紙片按古時金,銀元寶形式做成的紙元寶。講究的是用金紙,銀紙製作,上面貼上紅色的花剪紙。多數是用紅紙製作,上面貼著黃色剪紙。節日裡,元寶中還插上幾枝柏樹葉,這樣,招財進寶,長壽納福的象徵意義全都包含進去了。有的人家,門板上貼了門神還嫌不夠,於是在門的上方還掛一面小圓形鏡子名為照妖鏡,還插上一把三叉戟,這些都是為了驅魔避邪保宅平安。有的在門上的牆面畫八卦圖,陰陽太極圖,它們所表達的內容就更為廣泛而且還帶有神秘的色彩了。

「發現中國古建築之美」鄉士建築中的門神文化

按照農村風俗,所有這些門神,門聯,香插,元寶,每到一年的春節,都要全部更新,“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村獲得吉祥如意的重要象徵。

除春節外,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門上插艾葉以示驅蟲祛病;中秋後門上掛稻穗以示豐收。所有這些常年的,季節性的門上裝飾雖然都不是建築上固定的一個部分,只是附加在門上的裝飾,但它們卻和門緊密地聯在一起而不可分離了,它們所具有的豐富民俗內容大大地增添了建築本身的藝術表城力。

無論是在江南水鄉,還是在華北黃土高原,在那高牆夾峙的里弄裡,在那一片灰磚的街巷中,我們都可以見到這些大門上的尊尊門神,見到那紅紅綠綠的對聯,元寶,它們顯示出鄉土建築的勃勃生機,顯露出鄉土文化所特有的風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