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在中秋之夜用手指月亮,誰的耳朵就會被月亮在半夜裡一口咬掉

文|楊光英


誰要在中秋之夜用手指月亮,誰的耳朵就會被月亮在半夜裡一口咬掉


(▲中秋明月。)

誰要在中秋之夜用手指月亮,誰的耳朵就會被月亮在半夜裡一口咬掉


(▲月中奇思。)

誰要在中秋之夜用手指月亮,誰的耳朵就會被月亮在半夜裡一口咬掉


(▲城市月,江水流。)

誰要在中秋之夜用手指月亮,誰的耳朵就會被月亮在半夜裡一口咬掉


(▲嫦娥奔月。)

小時候,與母親坐在院子的長椅上,幾姊妹偎依著母親,共賞明月。月的神秘、月的溫柔、月的飄渺婉約、月的聖潔迷離,都帶給我無限的遐想。我聞著母親的體香,聽母親講述后羿嫦娥的故事,想象嫦娥大概對月光有所青睞才演化出嫦娥奔月、毅守月宮的千古美談吧。母親的聲音柔柔的,就像一首抒情的月光曲,靜靜地流淌在我的心間。那時的我是多麼歡樂、多麼幸福啊!

那時,孩子們盼望著天黑,月亮露出銅盤似的大臉,月中玉兔隱約可見,女主人就忙著把蒸好的糖餅、買來的月餅,還有樹上摘的石榴、蘋果、梨,整齊地擺放在大條板裡,放在月亮能看得見的地方,孩子們昂著頭,仔細看著月亮,似乎看見玉兔的嘴還在蠕動呢!拜完月亮,女主人留出走親戚用的禮品——十六上午孩子們都去外婆家換糖餅、送月餅,當然,姑姑家也來我們家拜中秋,這一來一去,濃濃的親情就融匯於月餅之中了。

中秋的村莊,靜寂美麗,中秋的月夜,純潔大方,我躺在床上靜聽著雞一遍遍地鳴啼,卻不敢睡去,只因今晚我用手指了圓月,而祖母卻說,誰要指月亮,月亮會在半夜把他的耳朵咬掉。想著可怕的後果,我開始後悔當時為什麼伸出了手指,用雙手緊捂雙耳,生怕月亮把自己的耳朵咬掉。屋內靜得能聽到老鼠的吵鬧,彷彿它們在爭食一個月餅,也好像它們在歡騰這個喜慶的中秋。聆聽著鄉村的這份熱鬧和寧靜,月兒一路西行,我也在這份困卷中酣然睡去。第二天醒來,趕緊摸自己的耳朵,心中暗自幸慶,只是昨夜的睡夢多了幾份神秘和不安,如月夜的那份朦朧。【轉發、留言、底部打賞、點贊、點下面廣告都是對明話頻道堅持寫作的支持!】

今晚,看到一輪朗月懸掛空中,我忍不住吟起“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詩句。整個世界彷彿沉浸在銀色的光海中,烘托著充滿溫馨靜謐的夜。月下的世界,朦朦朧朧,如夢境一般,恬靜而安詳。月下的世界,如此清冽、如此明朗,我怎能不想掬一捧月色飲你入口、抱一懷月色嗅你清香呢?月下的世界,一片聖潔,人的心靈也在這聖潔中昇華。今晚的月,格外的明亮,離我們也格外的近,彷彿我們所有的心事,它都聽得到。我的腳步也變得靜靜的,“莫叫踏破瓊瑤”。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遙望天上那輪月亮,能聽得到蕭何月下追韓信的馬蹄聲急,能看見南唐後主李煜何時了的春花秋月,能體會李清照在月滿西樓時相思的萬般閒愁,憶起元代朱元璋關於月餅和中秋節來歷的古老演繹……

透過那輪明月,感慨於毛澤東主席在吳剛捧出桂花酒的“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的浪漫情懷。透過那輪明月,彷彿能夠聽到那“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啊,下面的鳳尾竹”等旋律優美的深情訴說……

透過那輪明月,依稀可見兒時家貧,中秋佳節,母親把一塊月餅,分成四塊,我們姊妹幾個第一次嚐到傳說中月餅的感受。我們清晰可見,神十、神十一不時地打破古老神話,在長空留下道道美麗的軌跡,做客月球,實現夢想。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其實,不只是李白張若虛等對月亮有感情。當藍藍的夜空中高高懸掛著一輪皎潔的月亮時,夜行者感謝它送來照路的微光;遠方的徵人望月倍起思親之意;年輕的母親唱起月亮的歌謠作孩子的搖籃曲;孤獨的離人向月亮祈求早日團聚;慈祥的老人在月下企盼遊子歸來;失意之人吟誦月有陰晴圓缺……在聖潔的月光下,幾絲傷感,幾許柔情,幾多思念穿越時空,將從古至今的情感鏈條串在一起,將遠隔千里的人們緊密相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