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中秋
是中國人每個秋天都不會忘記的節日
水果月餅大閘蟹……
除此之外
誰都不會忘記抬頭的一輪滿月
那麼月亮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究竟代表了什麼呢?
說到月亮和中國文化,我們能想起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團圓和故鄉。
這其中少不了李白一首《靜夜思》的功勞。
只要是在中國讀過書的人,沒有不會背這首詩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當你抬頭,看到星海璀璨,一輪明月團圓美滿,很自然地,就由景及人,想到了自己家庭的團圓和美滿。
但是月亮,在中國古代文人的眼裡,絕不僅僅是團圓美滿和故鄉的象徵。
情人的月亮
古人眼裡的月亮,是愛情的象徵。
那個時候談情說愛的標準,就是花前月下。
張九齡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歐陽修說: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陳亮說: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納蘭性德說: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哪怕是我們常說的:春宵一刻值千金,它後面的那句都是: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古人之所以將月亮視作愛情和相思的寄託物,就是因為月亮的明亮高潔,適合用來當做表達真心的比喻。
哪怕是到現在,人們寫情歌不也常用月亮嗎?
幾十年前我們唱:浮雲散,明月照人來。
十幾年前我們唱: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幾年前,火遍全國的一首歌,第一句不就是:我在仰望,月亮之上……
這裡需要強調一下的是,現在,每當我們提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不管是原版的宋詞,還是現在王菲演唱的那首流行歌曲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句都被用來形容美好的愛情。
可是原本人家蘇軾這句話,跟愛情一點關係都沒有,是用來形容兄弟感情的。
兄弟的月亮
月亮還可以用來形容兄弟之間的感情嗎?
當然可以的。
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月夜憶舍弟》。
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將月亮和兄弟之情放在一起,是因為不管你和你的朋友兄弟相隔多遠。
哪怕是我居北海君南海,只要你們一起抬頭,看到的肯定是同一個月亮。
軍人的月亮
很多時候,月亮這個元素,會出現在邊塞詩裡。
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李賀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古來征戰,軍士戍邊。
除了金戈鐵馬,刀山箭雨的沙場征戰,就是面對無邊大漠和萬里星空。
守夜,是每個軍人都經歷過的事情。
站在哨崗前,面對一眼望不到邊的天地,和星月漫天,這個時候,不僅僅是想家的問題。
關於生死,關於功名的問題都會浮上腦海。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每一場戰爭對於士兵來說,都是是生死未卜的命運之戰,但是對於高懸於夜空中的一輪圓月來說。
這樣的事情見得太多了。
所以說,秦時明月漢時關。
軍人眼裡的月亮,是蒼涼壯麗,是冷漠無情,他們沒有文人那般心思細膩,想得到千里共嬋娟,也沒有情人那般溫柔多情,想得到花前月下,他們心裡想的,只有過了今晚,明天的這個時候,我還能不能再見到這一輪月亮。
君王的月亮
古時候,月亮還常常是君王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只不過,這君王,大多數是亡國之君。
代表就是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李煜作為南唐最後一任君主,被俘虜之後,沒有了江山,沒有了美人。
只能望月空嘆。
嘆了三年,死在了汴梁。
無獨有偶,北宋的皇帝宋徽宗趙佶,也寫月亮。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 行行指月行行說。 願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 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這位君主也是被俘之後,背井離鄉,死在了金國境內。
為什麼亡國之君喜歡月亮?
作為在政治鬥爭和戰爭中失敗的皇帝,他們享受過曾經的萬人之上。
那個時候,他們是太陽,是萬人敬仰不能直視的存在。
可是現在,落魄了的他們,不敢再以太陽自稱。
只能以月亮寄託自己的失落。
月亮何嘗不孤獨呢?
看似滿天星斗,眾星拱月。
但是月亮永遠不能在白天出現,就算是在夜裡,有時還要偷偷躲在雲後。
當皇帝到了這一步,那是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
今天是中秋佳節,是全球各地中國人獨有的節日。
文化君希望那些因為學業和工作出門在外的遊子們能夠和家人團圓。
那些暫時分居兩地的戀人們能夠相會。
至於那些為祖國駐守邊疆的戰士們,雖然你們不能回家,但是文化君這裡為你們送上最崇敬的祝福。
在這個節日裡,希望大家在同一輪圓月之下,度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中秋佳節。
閱讀更多 拾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