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報告全文:區塊鏈可以有65種幫助解決環境問題的用例

普华永道报告全文:区块链可以有65种帮助解决环境问题的用例

出品|三言財經 情報員|路西

9月12日至14日,全球氣候行動峰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辦。來自各個國家、地方政府、企業的領導代表彙集於此,共同為如何逆轉氣候變化,激發更深層次的國家承諾,在全世界範圍內加速行動進行討論。會上,普華永道(PwC)發佈了一項針對世界經濟論壇的新研究報告,報告探討了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當前緊迫環境問題的65種可能案例。普華永道和世界經濟論壇表示,如果使用得當,區塊鏈技術可能“引發一場可持續發展革命”。

“區塊鏈出現後,一路令人驚奇,不僅僅在於它對於當下世界的改變,更在於它塑造未來的可能。”

——《區塊鏈 重塑經濟與世界》

有人稱區塊鏈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其應用已經從單一的金融領域擴展到其他行業部門。普華永道(PwC)負責可持續發展和創新運動的合夥人席琳·赫韋傑(Celine Herweijer)表示:“區塊鏈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礎新興技術,就像上一次(或第三次)工業革命時的互聯網一樣。”

構建區塊鏈 讓地球更美好

雖然目前區塊鏈的主要落地應用多是在金融方面,但普華永道最新發布的區塊鏈環境用例報告《構建區塊鏈 讓地球更美好》(Blockchain for a better planet )顯示,區塊鏈這一新興技術將在全球環境治理方面大有可為。

該報告由世界經濟論壇、普華永道和斯坦福森林環境研究所合作發佈,是世界經濟論壇“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心” (Centre for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地球工程項目系列報告的一部分。

報告重點介紹了區塊鏈在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水資源短缺等緊迫環境問題上的優勢;著眼於區塊鏈在環境問題上的新興用例,評估這些用例的潛在挑戰並提出解決建議。

研究強調,區塊鏈的潛力在於其轉變並可能顛覆傳統經濟體系,即隨著分佈式解決方案日益成熟,價值利益可能將從股東轉移到所有利益相關者手中。

6大應用領域

報告介紹了65種利用區塊鏈治理環境的用例。

研究首先闡述了區塊鏈技術可以積極影響全球環境治理的六個領域: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海洋健康、水資源安全、清潔空氣、氣候和災後恢復。這些領域同時也蘊含著非常多的創新和投資機遇,每個領域都可以進一步細分到更精確的方面,共計65種環境治理用例。

普华永道报告全文:区块链可以有65种帮助解决环境问题的用例
普华永道报告全文:区块链可以有65种帮助解决环境问题的用例普华永道报告全文:区块链可以有65种帮助解决环境问题的用例
普华永道报告全文:区块链可以有65种帮助解决环境问题的用例普华永道报告全文:区块链可以有65种帮助解决环境问题的用例
普华永道报告全文:区块链可以有65种帮助解决环境问题的用例

這6大環保領域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利用和部署區塊鏈來幫助解決,並且大多數解決方案都是通過轉變基礎的經濟、工業或治理體系來運作的。從其中,可以看到開發和變現環境、自然資源、創造經濟價值的機會,例如建立包容性生態經濟、充分捕捉森林價值以及為自然資源交易創造新的市場。

目前,上述用例大多數處於概念或試驗階段,只有少數已經被完全開發

報告提到,2018年第1季度,412個區塊鏈項目通過首次代幣發行的方式共籌集了超過33億美元的資金。然而,其中只有不到1%的項目是來自能源和公用事業部門,籌資額為1億美元,約佔該季度總投資的3%。

這65種用例主要是以下4個方面為出發點考慮的:

  • 運用分佈式系統

  • 自然資源或許可證的點對點交易

  • 供應鏈監測和來源追蹤

  • 新的融資模式,包括讓投資大眾化

  • 變現非經濟價值,包括自然資本

創新者、投資者和政府面臨的挑戰是讓全球更多的人瞭解到這些開創性創新,同時將可持續性作為擴大區塊鏈開發和使用行動的核心。

雖然針對環境問題,基於區塊鏈的解決方案具有很大的前景,但同時也存在很多與該技術相關的炒作。就其本身而言,這一技術不一定能為環境帶來變革性突破。然而,當這一技術與其他新興的第四代工業革命技術(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無人機,3D打印和生物技術)相結合時,區塊鏈解決環境挑戰的潛力則可以成倍增長。

8大解決方案

報告具體介紹了8個主要的解決方案。其中一些適用於多個領域,更具綜合性,不僅僅侷限於環境方面;而另一些則更注重專門應對環境問題。

1.創建“透明的”供應鏈。

整個供應鏈中的交易數據可以通過區塊鏈進行記錄,並且可以記錄出處(即原產地)且不可篡改,為產品從源頭到存放提供明確的可追蹤性。

2.去中心化和可持續的資源管理。

可以利用區塊鏈建立全球分佈式公用事業系統。該系統可以整理各類資源數據(例如,來自智能傳感器的家庭用水和能源使用數據),解決當前存在的各相關部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幫助決策者作出更明智的資源分配。這方面可能涉及點對點交易、動態定價和供需平衡等方面。利用區塊鏈管理數據將減少中間人程序,提高系統效率,減少成本,實現本地資源共享,以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

3.籌集數萬億資金:資金來源更可持續

採用基於區塊鏈的金融平臺可能會徹底改變資本的獲取方式,為解決環境挑戰的項目帶來更多的新投資者,從綠色基礎設施項目中的零售級別投資到發展中國家的慈善捐贈,投資範圍更加廣泛,金額可能涉及數萬億美元。

利用區塊鏈平臺可以處理更多的資金業務,管理複雜的融資交易,整合眾多利益相關者,幫助企業實現從大量不同的投資者,而非僅僅幾個大投資者那裡獲得資金。同時平臺減少了對第三方處理的需求,可以顯著提高效率,降低時間和資金成本。

4.激勵循環經濟機制

如果利用得當,區塊鏈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資源價值的評估方式,激勵個人、公司和政府從目前的垃圾、廢棄或被視為已毫無價值的事物中繼續開發其經濟價值。例如開發區塊鏈應用程序,以獎勵代幣為激勵措施,鼓勵個人和公司收集可回收物品,激勵公司設計和製造環保產品,由此推進實現循環經濟。

5.變革碳交易(和其他環境)市場

自碳交易出現以來,人們一直懷疑其交易缺乏透明性和可追溯性,且由於各個司法管轄區的標準和法規不同,往往會出現重複計算的可能。區塊鏈管理碳交易市場有可能大大提升效率,並避免許多碳交易限制。IBM已經與Energy-Blockchain Labs合作開發了中國“碳信用管理平臺”並進入試驗階段。其目的是通過引入智能合約,提高中國碳交易市場的透明度,可審計性和可信度。如果試驗成功,該方法可以擴展到全球其他碳市場。

此外,區塊鏈還可以用於自動創建碳交易證明,從而避免證書超發或不足問題,並幫助穩定市場價格在政策商定的範圍內,無需緊急反應或干預。

6.新的監測、報告及核查方式

區塊鏈可以幫助記錄更多公司的報告數據(包括獨立的採購報告和公司績效評估報告),使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對公司的績效情況有更清楚的瞭解。配合數字貨幣獎勵機制,利益相關者只要提供和驗證某些數據信息,便可以獲得代幣獎勵。

此外,將區塊鏈與第三方測量和驗證工具(例如先進的衛星和傳感器)相結合,可以提供更準確的信息,以幫助相應的機構管理和投資者做出決策,提高市場效率,並提供了一種更好的工作激勵機制。

這裡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企業是否願意在分佈式網絡上報告和存儲敏感數據。雖然現在認為通過私鑰存儲數據時比較安全,但黑客攻擊仍可能會讓這些信息暴露在網絡中。

7.自動備災和人道主義救濟

區塊鏈技術還可以創建一個自動備災和人道主義救濟的新系統,從而能夠分享信息和開展透明的活動,在災害發生後立即提高效率。

8.地球環境管理平臺

利用區塊鏈網絡可以存儲信息的優點,可以開發海洋數據平臺、棲息地環境管理 平臺、土地產權數據平臺等,記錄相關數據,以幫助決策者和利益相關者監測全球各種環境數據,提高預測和應對風險的能力。

考慮到所設想區塊鏈平臺的規模和複雜性,可能需要建立新型的公私合作以確保數據的準確可靠。同時,由於涉及到全球領域的數據,因而統一的跨轄區法規也可能非常又必要。還需要明確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基於區塊鏈的數據庫,什麼時候使用標準數據庫就足夠了,這樣才能使數據庫的使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潛在的風險和挑戰

雖然區塊鏈在構建未來可持續發展方面展現了令人興奮的潛力,但與許多新興技術一樣,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能還有很多挑戰需要克服。

普华永道报告全文:区块链可以有65种帮助解决环境问题的用例

這些挑戰涉及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度、利益相關者對技術和區塊鏈網絡的信任以及投資者的投資意願等。

結論及建議

通過研究分析可知,嘗試利用區塊鏈解決環境問題具有可行性。任何考慮開發或投資區塊鏈環境應用的人都應該認真思考以下三個基本問題:區塊鏈能否解決實際問題;下行風險或意想不到的後果是否能受管控;以及通過利用區塊鏈建立的生態系統是否能夠惠及所有利益相關者。

普华永道报告全文:区块链可以有65种帮助解决环境问题的用例

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推動可持續的經濟彈性增長和創造新的價值需要果斷的行動。區塊鏈提供的機會還需要人們的合理開發和管理,預估下行風險和可能的意外情況,並進行持續監測。所有利益相關者應當共同承擔責任——從科技界(企業家、研究人員、開源開發者和大型科技公司)到工業界,再到政府(決策者和監管者)、國際組織、投資者和社區組織。

下一步需要採取的行動是通過建立新的全球平臺,加速創建一個“負責任的區塊鏈生態系統”,而不僅僅是孵化特定項目,這一行動可以帶來巨大的價值。它將幫助找到針對環境問題的有效區塊鏈解決方案,確保區塊鏈技術是可持續的(即對人類和地球有益),並在制定必要的治理安排工作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最後,報告從三個方面給出了建議:

開發有效的區塊鏈解決方案

1)利用區塊鏈開發環境價值

雖然區塊鏈是記錄涉及價值交易的賬本,主要關注的是經濟價值。然而,其代幣交易系統也讓我們看到了開發非經濟價值的機會,包括實現自然資本變現和激勵創造可持續性的發展。抓住這個機會也有助於推動可持續增長和價值創造的下一階段。

對於國際組織和多邊開發銀行而言,他們需要創建區塊鏈應用所需的治理、透明度及其他條件,改善全球環境公共管理。跨機構合作可以幫助創建全球框架,建立監管沙箱,推進與特定政府、用戶和開發人員共同試驗創新方法的工作。一個由多機構參與的區塊鏈計劃將會帶來巨大的好處。

對於天使投資者,風險資本家,加速器和影響力投資者而言,實際生產中的針對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區塊鏈應用或平臺仍然相對較少。但是,這方面卻有巨大的需求空間和潛力,這意味相關的投資空間也很大。此外,可以鼓勵現有的投資組合公司評估區塊鏈是否可以在既創造商業價值同時,還能帶來積極的社會和環境影響。

2)將區塊鏈與其他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相結合來制定解決方案,包括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

3)開展跨領域合作尋找解決方案:需要考慮多方利益相關者的意見,除了建立相關法律和監管框架之外,開發商、用戶、政策制定者、監管機構、律師和各領域專家之間還需要進行更多互動,以優化區塊鏈的設計和部署。

確保區塊鏈技術是可持續的

4) 預測解決方案可能產生的經濟政治影響,做好應對意外情況的準備

5) 實現“負責任的區塊鏈”:針對解決方案的做好“智能”設計、部署和治理措施準備,以確保對社會和環境負責。例如確保遵守隱私權,在出現問題時責任明確,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並激勵開發人員不斷做出改進。

公司和開發商應當積極瞭解監管環境並幫助制定行業標準,將可持續性因素納入行業行為準則和原則中。公司內部應建立專門針對區塊鏈及其業務的董事會領導小組和問責機制。

開發者社區在提高運行共識機制造成的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解決了區塊鏈擴展的最大挑戰之一:能耗。

制定必要的管理辦法

6)採取靈活的治理和監管方法。

由於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及其發展還處在初期階段,政府和監管機構應該採取相對靈活的方法來進行監管。

7)建立全球治理方案,或至少是全球協調方案。以下給出三種選擇:

第一,採用行業自律

第二,出臺針對各國的監管政策

第三,全球採用一致的監管辦法。例如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和G20一直以來在協調金融領域一致監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世界經濟論壇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心的區塊鏈和分佈式分類帳技術負責人Sheila Warren說:“區塊鏈從根本上重新定義了商業、政府和社會運作方式,這已經引起了大量的宣傳。儘管有這樣的宣傳,但仍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它仍是一種正在迅速發展的新興技術。” 現在是利益相關者聯合起來尋找新的區塊鏈解決方案造福人民和地球的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