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明天是個被很多人遺忘的節日——國際新聞工作者日,又叫作“世界新聞記者日”或者“國際新聞工作者團結日”。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為什麼要定9月8日呢?是為了紀念一位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聞記者。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1903年出生的他,在二戰時用紙筆作武器與納粹德國鬥爭,最終,納粹在1943年9月8日戰敗,也在同一天處死了尤里烏斯。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記者有很多種,比如像尤里烏斯那樣奔赴戰爭前線的戰地記者,但今天教主要給撩友們說的,是生活在咱們老百姓周圍的另一種記者——調查記者

比如上個月席捲全國的疫苗事件,不僅揪出了製藥公司,還有一個調查記者被不少人提及,他就是曾經在《中國經濟時報》做首席記者的王克勤。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圖片為網絡來源

為啥會提到王克勤?因為他8年前就發表了一篇關於陝西疫苗的深度報道,兩個月後,簽發這篇報道的總編輯被免職,第二年7月,《中國經濟時報》調查部被解散,王克勤被迫離職。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之前有專業人士做了個調查報告,是關於現在咱們碩果僅存的調查記者還剩下多少人的報告。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面對這個數字估計再過一兩年,“調查記者”這行當真的可能會消失。前《南方週末》高級記者表示,調查記者之所以成為“瀕危物種”,是因為大家都退化了,不想酷了。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圖片為網絡來源

教主之所以做微信公眾號,也多多少少因為敬重那群酷酷的調查記者:他們為了讓咱們瞭解真相

,也為了讓正義得到伸張,經歷了教主難以想象的危險。但是,為什麼調查記者到了今天,簡直就像熊貓一樣珍貴呢?

短平快VS慢廣深

教主能夠想到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這幾年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崛起,微博每次就只能發140個字,微信公眾號能寫長好幾倍,但大家拿著手機,哪有心思像讀報紙看書一樣慢慢來呢?全都巴不得幾秒鐘get到最快最新的資訊!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這個信息速食年代和碎片化年代,讓咱們越來越沒有耐性瞭解真相,我們急於做個“知道分子”,急於表態,急於站隊,壓根就不懂得停一停,認真看看調查記者們的深度新聞。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所以,一個調查記者要想寫出一篇有深度有廣度的新聞,就必須出去跑,蹲點潛伏挖猛料——這都需要時間!

而且這個時間,短則一兩個月,多則長達一年甚至幾年!試問一下:別說一年了哪怕一天,咱們都懶得等!

時間就是金錢

得不到讀者的心,就得不到市場,所以別人快,你不快,市場就全被別人搶走了!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圖片為網絡來源

各位撩友可以對比一下這幾年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廣告收入差別,就知道調查記者曾經的陣地為啥萎縮得如此之快。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記者也是人,也要養家餬口,如果窮得揭不開鍋,生存都艱難,更別說做個酷酷的調查記者了呀!

所以這幾年,撩友們都會看到不少報紙雜誌紛紛倒閉,其中的調查記者自然下崗的下崗,離職的離職,換工作去了新媒體的也不少。

如果調查記者真的消失了,怎麼辦?

說了辣麼多,教主對未來倒不絕望,那些去了新媒體的調查記者們就像一點點燎原之火種,把調查記者的精神和做法傳承下去。

這個職業很酷,但快要消失了!

而且教主覺得,調查記者並不是一個狹隘的稱號,只要是用於用自己的筆寫字,為正義發聲,為弱勢群體發聲,為理性社會發聲的,都是值得咱們尊重的調查記者呀!

#今日互動話題#

你對上一次看報紙或雜誌,是多久前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