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深夜释疑 “同传造假”:人机耦合被误解,“欢迎一试”

科大讯飞深夜释疑 “同传造假”:人机耦合被误解,“欢迎一试”

在陷入“AI同声传译造假”风波的9月21日当晚,科大讯飞电话召开媒体交流会,说明了误解产生的前因后果,公司董秘、高级副总裁江涛携翻译业务的产品经理等回应了市场的一些质疑。江涛多次表示,科大讯飞从没讲过AI同传的概念,始终强调是人机耦合的模式”。

从科大讯飞的解释看,9月19日-20日“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引发的风波,源于在沟通中与同声传译翻译员产生了误会。需要“人机耦合”使用的“语音转写系统”被当作了全自动的“AI离线翻译系统”。

科大讯飞称,目前公司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全自动翻译”的方案,无需人工同传参与,现场机器翻译并同步展示在屏幕上,这被称为“AI离线翻译系统”;另一种方式是“人机耦合”,简单说,就是由机器提供语音转写和翻译结果给同声传译参考,辅助同传降低工作强度并提升效率,其中包括使用“讯飞听见”转写服务。

在9月19日-20日的会议上,主办方考虑到大会专业技术背景,以及参会者科研领域分布的广泛性,专门配备了专业同传译员。其中,科大讯飞受邀提供语音识别技术,直接转写译员的翻译结果在会场大屏呈现。同时,讯飞负责在直播中合成识别结果,展示最新语音合成技术。

讯飞方面强调,9月19日下午“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的开幕大会演讲中就进行了人机耦合说明,文字展示区Logo也均为“讯飞听见”,并没有翻译字样。但在20日某分会场上,某位同传译员对于科大讯飞产生了误解,该译员对会议服务方面的分工沟通了解不清,也没有听到科大讯飞的说明。会议主办方将与该同传进行沟通,希望尽快消除误解。


科大讯飞深夜释疑 “同传造假”:人机耦合被误解,“欢迎一试”

科大讯飞说,自面世以来,科大讯飞的讯飞听见智能会议系统等转写工具已经服务过众多重要会议,其中就包括2017全国两会、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服务质量颇受好评。

离线翻译则属于另一个系统。比如在9月17日上海举办的2018人工智能大会上,现场十几位发言嘉宾中除了三位嘉宾的演讲用了人机协作转写同传老师语音的方式,其余均采取全自动机器翻译。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等嘉宾发言,科大讯飞都是用离线翻译现场全自动翻译并同步展示在屏幕上。这种“离线翻译”没有任何人工同传参与。

科大讯飞深夜释疑 “同传造假”:人机耦合被误解,“欢迎一试”

但在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2018年9月19日),主论坛和分论坛都是人机协同。科大讯飞AI研究院院长胡国平解释说,“人机耦合”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向实用过程中长期使用的一种方式,公司的智能阅卷、智能客服系统都是如此。比如,机器确定时由机器提供服务、机器不确定时会切换为人工服务,或者机器先做一遍,然后人工花很少的时间简单修改完善确认。

对于本次受到质疑的翻译能力,江涛强调说,公司的翻译技术目前已经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预计明年年初可以达到专八水平。但“专业八级”的人也未必做的好同声传译。他们从来没有打过“AI同声传译”的牌子,强调人机耦合才是未来发展之道。

科大讯飞深夜释疑 “同传造假”:人机耦合被误解,“欢迎一试”

讯飞更希望化危机为机会。面对外界的疑问,公司期待更多人可以亲身体验一下讯飞的翻译技术,从而化解误会:“讯飞翻译靠不靠谱,大家可以直接来试”。目前讯飞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以及语音合成技术已经有实实在在的体现。

公司举例说,讯飞的翻译产品“晓译翻译机”在用户实际出国使用时,口碑非常不错,好评率99%,能够在国外语言不通的场合解决吃饭购物看病等日常沟通问题,解决用户在国外日常的沟通。“讯飞输入法”月活用户1.2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讯飞输入法中使用中译英或英译中功能体验讯飞机器翻译的技术。每个人都可以下载的讯飞翻译、讯飞听见app,以及微信“讯飞随身译”公众号。

对于同传译员Bell Wang“没有征得其同意就冒名使用了自己的翻译成果”的问题,讯飞认为知识产权问题应问主办方,假设援引UN-AIIC(国际会议口译译员协会)协议,同传的语音产出版权归employer(雇主)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