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音樂解鎖了另外一個張藝興

2018,張藝興開始霸屏於各大主流媒體。

他用音樂解鎖了另外一個張藝興

他的人也在有意無意地被符號化:

“努力努力再努力的正能量”,“被低估的音樂人”,“五四進步新青年”,“國家中堅力量”,“藍V的寵兒”……

走向神壇的張藝興。

神性太足,以致於有一半自己不見鳥。

宮二看過一個飯圈做的張藝興對自己演繹角色的採訪比對:

他用音樂解鎖了另外一個張藝興

帶著漫不經心的,“這個角色他不是我”的挑剔。

唯有:如果我遇到張藝興,我什麼都給他。

他用音樂解鎖了另外一個張藝興

他那麼自然地說出來,卻沒有自戀的感覺,而是一種“遇見你,就像是久別重逢”的孤獨。

讓我不自覺地,開始留意:他很孤獨。

越留意,越覺得他孤獨。

惺惺相惜的前輩和朋友不是沒有,但似乎沒人能解開這種根植於心的孤獨。

回頭再仔細地從頭至尾聽一遍藝興的歌,發現他的每一首歌,都在印證著這種孤獨。

他說自己“生於旋律之中”,不僅僅表達的是自己對音樂的瘋狂與執迷。

《眼淚機場》、《一個人》、《獨角戲》、《Lose control》、《Wate U Need》、《Sheep》、《Boss》、《Shake》、《Peach》、《Mask》、《I Need You》……

每一首歌,情緒的表達,或欲言又止 或餘韻悠長 或收斂而節制,或熱烈而張揚……至始至終,寫的人喃喃自語,與其說他用音樂建立與這個世界對話的通道,不如說,藝興是用音樂重建一個被大眾藏起的自己;聽的人亦受震動,明白這努力容易荒蕪;因為倘若沒人可與之共振,鏡花水月境亦將消逝。

剩下的在大眾視野裡的張藝興,可還是完整的張藝興?

所幸音樂畫出了他神性下真實生命的色彩與線條。

他用音樂解鎖了另外一個張藝興

《眼淚機場》是一個迷茫懵懂的少年,對未來那麼的不確定,恐懼著被整個世界遺忘。

《一個人》是一個守望愛情而不得的純淨少年,只有在鋼琴裡的自信與自尊。

《I'm LAY》是一個少年完成男人的身份轉換。

《獨角戲》是一個傲嬌的男人愛而不得的哀傷。

他用音樂解鎖了另外一個張藝興

《Lose Control》是我很愛的一首。

在這首歌裡,他從前如露水般純淨的雙眸,變成了層層疊疊折射不同波光的水晶。

透過水晶,識破稚嫩,才發現,他眼中的剋制,真是需要跨一步才能看見的悶騷——那是一種溫柔與狂暴並存的力量。

不是單純的帥,亦不是單純的狠,是慾望層層壓抑之後,濃烈地迸發出來的張力。

性感的藝興,就此出現。

《Relax》是一個有點兒自閉的天才。

他用音樂解鎖了另外一個張藝興

《MYM》也很有意思。嬰兒剛剛睡著,野獸就被喚醒了。

在曖昧與慾望之間遊離,偏偏帶著禁慾的清純。

但藝興的禁慾,偏不是無慾無求的,而是不斷地被壓抑。

而慾望這種東西,一定是越壓抑,越濃烈的。

歌裡的他,有一種讓你忍不住要戀愛的脆弱感,能同時激發你情人和母親的本能。

《Sheep》是帶著反骨的藝興。小綿羊被撕到粉碎,剩下的是森林裡成王的猛獸。

《mask》是不屑的火山。漠然的強大,慵懶的碾壓,理想的強者張藝興。

《I Need You》是深情的藝興。他的浪漫,他理想的愛戀。

《不待續》,這首歌很好玩兒。歌詞是俏皮活潑的美少女該有的樣子,旋律卻是一個有點帥氣和野性的女孩。慵懶的性感,隨性的甜美——那是藝興心中最美的女孩麼?亦或是他嚮往的愛?

他用音樂解鎖了另外一個張藝興

無論如何,這些歌裡,是一個活色生香的張藝興。

比起正能量代表,五四好青年,被低估的音樂家,我更喜歡他用音樂解鎖出來的張藝興:有血有肉,有靈魂有厚度,不再只是時代所需的一個強音,而是一個人,一個男人,一個值得深愛的男人。

想起他,一臺電腦,一個鍵盤,一副嗓子,用音樂打開一個更為開闊的自己,成為這個時代的朋友,不禁悠然神往。

雖然孤獨,卻也快樂著吧。

他用音樂解鎖了另外一個張藝興


(注:圖片來自張藝興工作室&張藝興尊敬的粉絲盆友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