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常识」中医专家教你如何避免风邪

「科普常识」中医专家教你如何避免风邪

中医学认为:六淫邪气,既风、寒、暑、湿、燥、火是导致人体患病的外在因素。风邪是百病之长,其他邪气多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湿、风热等。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皆有风。五行学说中自然界的春季(木)、夏季(火)、长夏(土)、秋季(金)、冬季(水)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东风发生于春季,疾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部位,所以春季得病,病多在头部,如眩晕、流鼻血。

南风发生于夏季,疾病多发生在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部,夏季多有胸胁疾病发生。

长夏易发生脾脏虚寒的腹泻病。

西风发生在秋季,疾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部,秋季得病病多在肩背。

北风发生于冬季,疾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大腿和四肢,故冬季得病,病多在四肢,如寒痹、寒厥等。

「科普常识」中医专家教你如何避免风邪

这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应的理论。故而我们养生保健就有了依据和方法:阴精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冬季不做过分的活动,做到藏阴潜阳,那,春季便不会出现流鼻血及颈项疾病。炎热夏暑,减少户外活动避暑热,顺应自然使汗液排出,而不是吹空调冷气汗液避阻暑热内藏,秋季就不会发生风疟、肩背部疾病等。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日之中也有四时之气。早晨伤于风,为“肝风”,病多在头部,如有些过敏性鼻炎患者多在清晨接触冷风后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入夜,阴气最盛,阳气最弱,若被风邪侵袭,最易伤及肾中阳气,督脉主一身之阳,阳气既伤,则督脉受损,出现颈项,腰背恶寒,疼痛。风性轻扬,易袭人体的上部既头部,风邪沿督脉的风府穴而上则为脑风,表现为头疼,起风的前一天加重,部位不固定。饮酒时中风,为漏风,表现为自汗,汗液漏出不止。房事时汗出中风为内风。沐浴后未擦干头部中风为首风,头面多汗、恶风、头疼。受风日久不散,传入脾胃中,发生水谷不化的腹泻,为肠风。风邪在皮肤,为泄风,表现为多汗,且上半身汗多。所以说,风邪是引发诸多疾病的首要因素。风邪在侵入人体后发生各种变化,转化为其他疾病,既所谓“风性善变”。

综上所述,我们要避免被风邪所伤,就要顺应自然季节、气候、环境的变化,调整生活起居。春秋风起寒凉的时候及时添衣避风、保暖。夏季勿在空调房内停留过久、温度调得过低,应适当出汗排解暑气。冬天外出应带帽,保护头部不被风邪侵袭。冬天不要剧烈活动,保持阴精使阳气潜藏,来年才有足够的抵御外邪的能力。饮酒、运动等大汗后及沐浴后要及时擦干,避免肌肤腠理开泄时,风邪乘虚而入。睡眠时卫气较弱,莫被对流风伤及治病。

作 者:中医科 隋晶

摄 影:图片均来自网络

关注方式:

1.点击文章上方的“北京华信医院”。

3. 扫描左边的二维码。

医保编码:05110006

咨询电话:010-64369999

「科普常识」中医专家教你如何避免风邪
「科普常识」中医专家教你如何避免风邪

乘车路线 :★运通107 线、401 路、402 路、408 路、413 路、418 路、421 路、445 路、494 路、503 路、659 路、677 路、701 路、973 路、988路、991路到酒仙桥商场、酒仙桥中心小学或酒仙桥下车即可。★地铁14 号线,将台站C出口(出地铁站向南900 米)。

驾车路线:东三环燕莎桥、东四环东风北桥向东,红绿灯左转即到。机场高速大山桥出口向南3公里即到。

长按识别我院科室二维码,为您提供更多专业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