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梳子卖给和尚,看完我迷茫了

成君忆之《水煮三国》: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一直在营销界被奉为圭臬。故事大概:三人接受挑战,甲乙丙。甲卖出一把梳子因为小和尚的同情;乙卖出10把,因为说服和尚山上风大,买梳子放在香案上,仅供善男信女梳头,防止蓬头垢面对佛祖不敬;丙卖出1000把,他说服和尚将梳子刻字“积善梳”馈赠香客。而成君忆却不以为意,在他《水煮三国》故事里面,董卓为公司总经理高薪招聘销售员底薪16000+绩效,梳子880一把,试用期一个月100把梳子,而吕布,刘备,关羽,张飞都是其手下“精兵强将”,最终结果吕布以999把的业绩超额完成,三兄弟只有张飞可怜的6把业绩,被逼无奈,只好离开公司。一段时间过去,吕布和三兄弟街头偶遇,吕布盛情相邀三兄弟酒楼共进晚餐,席间,三兄弟取经,打听吕布良好业绩的秘诀,吕布接连三个反问:“和尚怎么会买梳子呢?你们亲眼见过吗?把梳子卖给和尚,和尚是傻瓜吗?”三兄弟恍然大悟,甲因为同情卖出一把梳子不能算作业绩,乙要说蓬头垢面在佛祖面前不敬,在佛前梳头恐怕更是不礼貌的行为,丙的事那就更是荒谬,和尚买梳子有风花雪月之嫌,送香客积善梳有损佛门清誉。吕布笑道:“董卓用16000高薪作为诱饵,招了我们这批销售员,为了得到工作,很多人自己垫钱来冒充销售业绩,商业社会本就是弱肉强食,何为弱肉强食?弱在哪里?强在何处?都在脑袋上,因为每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都会把目光盯住一群傻瓜和笨蛋,董卓会这样,我吕布也会这样。我如法炮制,找了一批帮我垫钱的部下”。这是一种典型的传销模式,销售员殊不知自己就成了故事中的和尚。把梳子卖给和尚是被某些人奉为经典的营销故事。然而在这里却是在鼓励一种商业欺诈,并暗藏着另一种欺诈。如果你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就意味着你愿意做一只捕蝉的螳螂。如果你不相信这个故事却在大肆宣扬,就意味着你是螳螂背后那只阴险的黄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