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辫子”的公交车,运载过45亿人次,是老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长“辫子”的公交车,运载过45亿人次,是老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60-80年代南京自产的无轨电车

它们是老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南京的整个60至90年代初期,无数辆无轨电车拖着两条“辫子”,跑过了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直到1995年南京公交实行“电改汽”(电车改汽车)才退出南京公交客运市场的历史舞台。

南京的无轨电车建成初期共有16辆,1976年增加到96辆,主要车型为昔上海产DK644单机车、DK633铰接车和北京产京一型铰接车,还有由南京公交研制生产的ND-661铰接式无轨电车。1980年年末,车型主要采用上海客车厂生产的SK561GF型无轨电车。1987年,电车增加至117辆,其中新型可控硅调速车42辆。电车占市区公交车总数的18.03%,在全国十大城市中位居第八位,此数量一直保持到1995年“电改汽”工程之前。

长“辫子”的公交车,运载过45亿人次,是老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北京产“京一”型电车

长“辫子”的公交车,运载过45亿人次,是老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上海产电车

立于车门处的是江南汽车公司(南京公交前身)1931年创立之初经理吴琢之。

长“辫子”的公交车,运载过45亿人次,是老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1960年8月1日南京公交无轨电车开通时,行驶到新街口的首辆彩车

其后,无轨电车线路继续延伸。至1961年,已陆续建成宁芜车站至下关车站、新街口至中央门等3条电车线路,总长度31.5千米。同时,在中央路汽车一厂西侧建成23421平方米电车场,其中停车场1.27万平方米,可停100辆铰接式电车。之后,陆续建成了鼓楼、盐仓桥、瞻园路、中央门4个整流站,电车保养库1处以及设备较为齐全的电车保修设施。至此,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共同担负起了城市繁重的客运任务,南京形成了汽、电并举的公共交通格局。

长“辫子”的公交车,运载过45亿人次,是老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30多年前南京公交铰接车

长“辫子”的公交车,运载过45亿人次,是老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1989年在南京街头行驶的铰接式电车

长“辫子”的公交车,运载过45亿人次,是老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长“辫子”的公交车,运载过45亿人次,是老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90年代公交电车站牌

长“辫子”的公交车,运载过45亿人次,是老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公交职工珍藏的纪念品


1995年3月28日,35路电车首先改由汽车运行。同年9月28日,33路电车停驶。1996年2月1日,32路电车停驶。10日,31路停驶。至此,无轨电车在南京的绿荫大道上奔跑36年后,完成了它的使命,在南京公交客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一页。

1960-1996年,南京电车共运载乘客 45亿 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