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後的米未在《奇葩說》第五季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求生欲

冷靜後的米未在《奇葩說》第五季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求生欲

對於米未來說,去賭一個新的IP和維持已有的爆款IP相比,顯然後者更加務實。這也是為何在《奇葩說》第五季之時,團隊會爆發出如此強大的求生欲。

作者 | 韓玥

《奇葩說》——這檔國內最長壽的網絡綜藝,終於在今晚迎來了自己第五季的開播。

等待是漫長的。距離《奇葩說》第四季已經過去一年零三個月之久,“同胞兄弟”《奇葩大會》第二季也已收官四個月有餘,相較之前一年兩季的播出頻率,今年的第五季顯然有些姍姍來遲。“我們可能刻意冷靜了一段時間。”米未CCO牟頔對《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表示。

漫長的前期籌備背後,是團隊內心的擔憂和強烈的求生慾望。

一組數據顯示,近4年來,互聯網平臺共誕生網綜400多檔,其中做到第二季的只有幾十檔,能做到五季之久的,就只有《奇葩說》。然而,這樣一個彌足珍貴的網綜大IP走到現在,無論是播放量、話題度還是口碑都急需重振旗鼓。

牟頔也承認這是此前團隊的自嗨、自我膨脹等心態所導致的結果。“我們市場是非常敏感的,從去年年底的時候,你會感覺到用戶不轉發你、不關注你的趨勢是很明顯的。”

這顯然不是米未想要的。

冷靜後的米未在《奇葩說》第五季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求生欲

“你賭中了一個爆款,一定希望它是可持續的。”在牟頔看來,《奇葩說》的爆款之處不在於第一季的紅極一時,更重要是期望它能在時間維度上得以延續。這種延續,必須是保質保量的,否則對一家內容創作公司來說,毫無意義。

對《奇葩說》品牌延續性的求生欲,徹底改變了團隊本季的創作心態。籌備階段,牟頔和團隊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反思自己,“第四季的問題,包括之前《奇葩大會》出現的問題,我們認真地審視,也發現我們對這個IP非常珍視。如果第五季就是結束,那我們寧可不做了。”

改變正在發生。在剛剛上線的第五季首期節目中,網友看到了闊別已久的海選現場、突破圈層的新晉導師、更接地氣的辯論題目、更快節奏和殘酷的賽制,以及許多有趣且“奇葩”的全新面孔……

“這些改變的目的是什麼?”

“找回四年前的我們吧。”

冷靜後的米未在《奇葩說》第五季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求生欲

“求生欲”

時間回到今年5月。《奇葩大會》第二季結束後,《奇葩說》隨即上線了第五季概念版宣傳片。

這部片子裡,“年過四季”的《奇葩說》化身為一名病入膏肓的患者,他虛弱地躺在病床上,被醫生陸續診斷出“IP老化”、“抱團”等各類病症。“你這個情況跟三年前根本沒辦法比。”醫生斬釘截鐵地對即將五季的《奇葩說》說道。

2014年年底,《奇葩說》橫空出世,以詼諧娛樂的外衣包裹著辯論的內核成為了當時活躍熒屏的現象級綜藝,節目一舉捧紅了馬薇薇、範湉湉、肖驍、顏如晶等多位“奇葩辯手”,成為網絡綜藝的開山鼻祖,讓行業內外看到了無限可能。

這也使得團隊在一個時間段內變得迷失。網綜市場的全面崛起讓《奇葩說》不再是行業裡的那個領跑者,面對歌唱選秀、偶像養成、親子探險等形形色色的綜藝品類,《奇葩說》於網友而言,最終變成了屏幕中眾多選擇中的一個,逐漸被各大平臺高投入、大製作、單集播放量屢屢破億的自制綜藝甩在了後面。

“我覺得人膨脹這件事,真的不是你說你不膨脹,你就不會了。最近的核心反思就是,好像每一個事成了、或者人成了之後,總有一個階段,你是認不清自己的,會迷失。”牟頔坦言,“去年一年各種新節目出來,你聽到的所有評價都是你老了、OUT了,年輕觀眾不看你了。”

冷靜後的米未在《奇葩說》第五季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求生欲

《奇葩說》第五季


與此同時,較前四季相比,《奇葩說》第五季廣告營收環比增幅的減緩讓牟頔再次感到危機降臨。

開創網綜廣告口播新方式的《奇葩說》是純網自制IP商業價值的代表。對牟頔而言,危機警報的響起並不是招不到商,而是增長曲線開始趨緩。

在那條記錄了《奇葩說》“診病”全過程的宣傳片下方,身為米未傳媒CEO的馬東留下了這樣一段評論:“奇葩說還做不做?這是一個問題。。。”

馬東略顯戲謔的評論或許只是一句小小的調侃,但事實上,這樣的疑問並非空穴來風。“你以前一直是第一,突然一下子被甩出前三,那種心態你明白嗎?”面對節目的成績下滑,牟頔的心理落差是巨大的。

市場環境驟變所帶來的重新排序,打碎了團隊先前的自我高估和膨脹,大眾的輿論導向使其重新認清了自己的位置和狀態。當第四季結束之後,這檔長壽網綜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求生慾望。

此時的求生不僅是要活下去,更是要活得像原來一樣漂亮。

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當第五季立項時,牟頔給團隊只定了一項KPI,就是要有第六季。對於米未來說,只有這樣,第五季的放手一搏才是有意義的,“如果一落千丈,最後給觀眾交了白卷,那就乾脆不要做。”

就最新一期節目的呈現來看,《奇葩說》的此次歸來並不能簡單地概括為一檔網綜的更新迭代,它的大刀闊斧更像是一次歸零重啟。最新的官方數據顯示,奇葩系列五季廣告總收入也已突破15億元。

此次第五季策劃期間,團隊將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和自己“SAY NO”,不斷對節目和團隊自身進行審視、否定,“至少我們希望讓觀眾覺得你變了,跟以前不一樣了。”

“我們這次進行了大範圍的用戶調研,採集了《奇葩說》此前的重度、中度、輕度等上千名用戶,通過問卷、面談等形式進行了大規模的定量調查,擺在最前面的問題就是《奇葩說》到底哪兒不對?”《奇葩說》製片人李楠楠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觀眾心中的原則性問題集中處理,在第五季節目中全部清除。

“這一季團隊抱著一定要絕地反彈的心態在做《奇葩說》,我們踏踏實實地回到了第一季的那個狀態。”

冷靜後的米未在《奇葩說》第五季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求生欲

“新奇葩”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國內觀眾對綜藝節目的審美疲勞加速著《奇葩說》自身的消耗。作為一檔歷經三年的原創網綜,此刻想要在兵家必爭的網綜之地求得生存,不得不做出改變。“穩,就是死了。”牟頔對《奇葩說》的現狀保持清醒。

在大量的用戶反饋中,首當其衝直指的便是《奇葩說》選手面孔老化的現象,“不想看老奇葩一直在臺上了,這是他們所有人共識的問題。”

為此,《奇葩說》新一季共集結了60位奇葩辯手,其中新奇葩佔比超85%,老奇葩僅佔據8席。四位往屆的“BB King”——馬薇薇、邱晨、黃執中、肖驍不再下場參與辯論,而是作為教練各自率領一支戰隊進行團隊PK。

“這一季只留了8位老奇葩,我們特別拉了一個數據,在過往所有老奇葩中每個人都有一條播出線,一期節目中,誰發言時播出線掉到這期節目播出線的中值之下,我們這季基本上就不會保留。”

冷靜後的米未在《奇葩說》第五季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求生欲

李楠楠直言,當節目做到第四季的時候,團隊對於能不能選出新的、好玩的“奇葩”這件事,所持態度是偏負面的,“好像中國有意思、能辯論的人都被我們挖光了。”

如今,對新鮮面孔的渴求使團隊改變了心中的自我滿足,首次主動增設線下海選,分別走訪了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五座城市。“我們原來可能覺得在北京待著就能收上來選手,現在開始去非常非常一線的地方找人。”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本次五大城市的海選報名總人數超上萬人,進入導演面試環節的為2000人,最終進入全國60強錄製環節的有16人。線下海選整體為新一季的《奇葩說》貢獻了30%的新奇葩人選。

“真的感受到不一樣,因為會遇到很多選手特別好,你問他以前怎麼不參加《奇葩說》,他就會告訴你因為去北京很遠,成本很高,概率很低。但你都來我家門口了,我就試試唄。”牟頔解釋說。

值得一提的是,前幾季《奇葩說》中也不乏有新面孔的出現,只是與久經沙場的老奇葩們相比,辯論並不出彩,人設難以立足,於是形成了老奇葩愈戰愈勇、新奇葩毫無存在感的惡性循環。

為了解決新奇葩總是“塌掉”的問題,李楠楠在新一季的籌備階段增添了專門針對新人的挖掘和培訓環節。

“以前我們對於新人,好像來就來了,自生自滅無所謂,這一季真的在前面花了大量功課跟新人溝通。我們覺得你身上好的點是什麼、你要發光發熱的是什麼、你的問題是什麼……會提前有一對一的溝通。”

因此,在第五季首期節目中,我們看到了說著一口難懂的川普卻打敗了臧鴻飛的李思恆,也看到了邏輯縝密言語風趣的趙英男。這是闊別已久由新奇葩帶來的人物驚喜。

更激烈的賽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這種驚喜。在進入錄製的60強中,首先會以50%的概率被淘汰一半,僅剩30人存活。在這30人中,只有24人將分別進入“BB King”率領的四個戰隊,這樣超高淘汰率的賽制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

“淘汰率的高,會帶出選手真實的動機和情緒,就會讓節目變得很緊張。”李楠楠解釋說。

冷靜後的米未在《奇葩說》第五季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求生欲

《奇葩說》第五季導師:馬東、薛兆豐、蔡康永、李誕(從左至右)

同樣的驚喜還源於導師團隊。本季奇葩說導師團隊除“鐵三角”——“馬曉康”之外,還加入了經濟學家薛兆豐和脫口秀演員李誕。

去年開始,團隊就開始“勾搭”薛兆豐,一起吃過幾次飯之後,他們發現薛兆豐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在馬東眼裡,薛兆豐是“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的知識分子應該有的樣子”。

“他真的是一本正經、一臉無辜地在用他的經濟學知識,跟你講各種生活話題。”李楠楠說,“他是用經濟學解釋一切的人,你會發現他的思維方式,跟90%的正常人都不一樣。但你又無法忽略他,因為他的話都是有理有據的。”

最後一個定下來的導師是李誕。“因為這次大家創作狀態的放鬆,我們聊著聊著說,李誕為什麼不行?”李楠楠回憶道,按照以往的標準,導師在辯論、知識儲備、見識等方面都應到達一定高度,但這一季好玩的地方就在於,這個標準被推翻了。“按照前四季的所有標準,李誕不應該是導師的人選,可能是男神的人選。”

節目的全新賽制使導師被賦予了不同於以往的責任。在本季節目中,導師們的發言不再影響辯論的勝負,只是在各方辯論結束後補充表達自己不同維度的看法和思考。

同時,導師的功能性也被放大——薛兆豐為辯題帶來了全新的思維角度和方式,李誕其自成一派的幽默感肩負起了本季節目的娛樂、搞笑擔當。

“因為‘馬曉康’已經非常固定了,本季導師的選擇,我們核心希望就是可以破圈。”

冷靜後的米未在《奇葩說》第五季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求生欲

“爆款”

三年前,《奇葩說》以一句“40歲以上人士請在‘90後’陪同下觀看”,將自己標榜為一檔真正屬於年輕人的網絡節目。

如今,“90後”大部分已步入社會、紮根職場數年,《奇葩說》也逐漸偏離了年輕化群體的軌道範疇。根據最新節目用戶數據調查顯示,《奇葩說》的核心用戶年齡層已經從過去的20-25歲,上漲至25-30歲。

核心用戶年齡層的“過大”對團隊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我們期待有更多新用戶和更多年輕用戶重新回來看《奇葩說》第五季的內容。”節目IP若想走得更遠,必定需要源源不斷地新生用戶被吸引其中。

在新一季節目中,團隊學會從創作者的自嗨中走出,試著與年輕人靠得更近,將辯題從形而上的哲理探討例如“認真你就輸了,嗎?”、“愚人水,要不要喝?”,拉回到冒著煙火氣的“混得Normal該不該去同學會?”、“男朋氪金打賞女主播該不該分手”等。

團隊甚至也會通過用戶來收集辯題。“你不能指望用戶定義你的節目,但是他總知道自己關心什麼話題。他們會提供一些新的場景給你,幫你建立想象,比如同學會要不要去、結婚前要不要在房本上寫對方名字,都是大家真實遇到的問題。”

“我們在選題上花了很長時間,比如辯題的歡樂度、接地氣程度。”事實上,在李楠楠看來辯論的本質依然形而上,探討的本源終歸是人與人、人與世界之間的關係,“混得Normal該不該去同學會,本質上其實還是一個自我接納的問題。”

“但如果你直接問他該不該接納自己,觀眾可能第一反應就是,我怎麼沒接納我自己?你有病!”

冷靜後的米未在《奇葩說》第五季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求生欲

《奇葩說》第五季


今年九月,牟頔去了一趟美國,在與華納兄弟交流時對方讓他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小測試。在一張單子上列出了25部沒有名字的電影,每部電影下面有它的內容簡介、投資額等基本信息,他們需要選擇哪些項目值得投資,哪些項目不值得,最後計算每個人總的利潤。

“這25部片子,只有最後兩部是爆款,只要你選中了這兩部,前面不管怎麼選,你都是贏的。因為最後兩部都是十幾億美元利潤的片子,前面其他的賺幾千萬、虧幾千萬,就都變得無所謂。”牟頔說,這使得她開始重新思考米未的商業策略。

“中國人定義爆款,是它一下子火了。但華納兄弟不是。”牟頔解釋說,“爆款不是支撐你一年的收入,而是它的收入足以支撐你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長週期內不用擔心公司死掉。只有可持續,才能稱之為爆款。”

這也是為何在《奇葩說》第五季之時,團隊會爆發出如此強大的求生欲。對於米未來說,去賭一個新的IP和維持已有的爆款IP相比,顯然後者更加務實。

“《奇葩說》做到第四季如果沒了,對我來說的那個損失,和如果它還能翻盤的那個能量相比,是絕對不一樣的。”牟頔向《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說道。

據牟頔介紹,目前圍繞《奇葩說》這檔網綜IP,米未與播出平臺愛奇藝皆有多種橫向的商業收入,就米未而言,以奇葩辯手為核心的藝人經紀是公司的部分核心收入之一。

“甚至《奇葩說》捧紅的老殭屍團隊,他們又長出了《好好說話》這樣的以音頻產品形式呈現的新IP。”牟頔說,“我們的邏輯是先做好有商業價值的內容,然後這個內容適合做什麼就衍生什麼,如果為了衍生而做IP就本末倒置了。”

至於米未的下一檔新節目何時上線,牟頔並不強求,只是希望團隊在2019年能有新的作品和大眾見面。

“我覺得一個內容公司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活下去。一切條件都符合的時候,當你看準了方向,去賭一把沒問題,但是那個前提就是你得活著。”在米未,“賭一把”的上限是動用公司現有資金的25%,這是米未內容開發的運營邏輯,也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就目前而言,米未團隊的首要任務依然是為《奇葩說》這檔網綜大IP保駕護航,助力其成為擁有較強生命力的持續爆款。在這件事情上,團隊擺脫掉了前幾季浮躁、膨脹的狀態,以一種近乎佛性的心態看待眼下的情境。

屬於爆款的天時、地利、人和,《奇葩說》在三年前踩中了一次,如今面對這個問題,牟頔只是盡人事,剩下的交給天與地。

“我們已經很久沒有開過發佈會、吹過什麼牛了,專訪都不接受。我跟馬東老師說,踏踏實實地先把事兒幹了吧。”牟頔邊說著,邊不好意思地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