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爲剪芙蓉

樂說古詩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剪芙蓉

夕陽西下、晚霞滿天,煙霧濛濛,秋風颯颯,江面上飄著一葉小舟,有漁人收起魚竿,小船慢慢划向岸邊,他是勞碌了一天,還是獨自享盡了山水之美呢?

漁人駕著小船,終日在畫中游,沒有市井的喧譁,沒有紅塵的煩擾,定然快活如世外仙人。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剪芙蓉

詩歌大意

漁人收起魚竿,小船返回時,已是夕陽西下,晚霞紅遍。秋風陣陣吹著荷花,一片片整齊地搖擺著。

水面上霧氣瀰漫,漁人和小船半隱在煙霧之中,秋風中一陣悠揚的短笛聲飄入蘆花叢中。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剪芙蓉

漁舟

漁父:詞牌名,又稱《漁歌子》《漁父樂》等,此為單調中之一體,五句,二十七字,除第三句外,通押平聲韻。

綸(lún)竿:釣竿。

寧為(nìng):情願,寧可。

芙蓉:荷花。

剪:剪剪,整齊的搖動或吹動。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剪芙蓉

納蘭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他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二十二歲成為進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詞以意境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獨具特色,著有《飲水詞》等。“納蘭詞”在清代詞壇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詩中佳句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剪芙蓉

這一句,刻畫出一個空闊遼遠的圖景,人影淡淡,笛音悠悠,煙水迷離,江山如畫。

樂觀

這是一首題畫詞,描繪了極其優美的漁舟晚霞圖景,徐虹亭作《楓江漁父圖》,康熙十七年攜圖入京,當時的名流多有題詠,這一首小令是納蘭公子題在畫上的。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剪芙蓉

樂說

江水蒼蒼,漁舟晚照,秋風徐徐,芙蓉輕搖,蘆花短笛,煙波釣叟,逍遙自在,一切都那麼恬淡從容,寧靜溫馨,悅人耳目。

納蘭性德的詞,寫盡人間無限的惆悵與淒涼,然而這首《漁父》則無關世事,無關悲情,有的只是自然的壯麗美景,表達出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憧憬與嚮往。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剪芙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