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晒娃私密照被娃疯狂diss!晒娃是一种病,得治!

1


婴妈妈最近看到一段视频感触很深,一位年仅六岁的孩子,在镜头面前勇敢地“控诉”她的父母在社交平台晒自己隐私照的行为。

女孩名叫奥利弗,她说:“我的爸爸妈妈喜欢拍各种照片和视频,这听起来很正常很美好,可是我感觉自己被父母利用了。”


社交平台晒娃私密照被娃疯狂diss!晒娃是一种病,得治!



从婴儿时期开始,就被父母拍照发到Facebook,这让她感觉糟透了!

奥利佛表示从来没有同意过父母,能把这些照片给所有认识的人浏览。最尴尬的是,里面什么照片都有,就连她在浴缸里什么都没穿的照片,都能彻彻底底地被别人看到!


社交平台晒娃私密照被娃疯狂diss!晒娃是一种病,得治!


我只是个孩子,我能做些什么呢?”女孩这句话都让所有人都感到心酸。

是啊,保护孩子明明就是父母的职责,为何到头来向孩子举起利刃的却是父母。

2


这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却一度刷爆了国内外的网络社交平台。

众网友力挺女孩勇敢“控诉”父母的行为。大家一致认为:晒娃行为虽然充满乐趣,但晒娃的同时还需踩住底线。


社交平台晒娃私密照被娃疯狂diss!晒娃是一种病,得治!



@Limit想喝酸奶:晒娃,特别是晒娃没穿衣服,或者出糗的,真的好讨厌啊!!!

@北城以北夏至未至:我的糗事亲戚都知道,小时候各种糗事被我妈当笑话讲。

@留在时光机里陪少年看海:以后不晒了,虽然我娃还不会讲话,尊重她就从保护她的隐私开始吧!

@丑的如此精美i:朋友圈经常有晒孩子洗澡的,游泳的,什么都没穿,我有点想不通为什么要晒。

@奋斗青年dyf:小女孩很有自己的见解,现在的晒娃之风的确有点偏离方向了。

网络上曾经有这样一个调查:

51%的父母在上传孩子照片时,会备注有关孩子隐私生活的信息,而超过半数的家长,在社交网络平台会讨论孩子最近的状况。

这样的数据屡见不鲜,却又让人无可奈何。

3

社交平台晒娃私密照被娃疯狂diss!晒娃是一种病,得治!



有个晒娃狂魔朋友,朋友圈绝对铺天盖地都是她家孩子的九宫格和小视频,因为晒娃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婴妈妈身边就有这样一群晒娃狂魔妈妈。


社交平台晒娃私密照被娃疯狂diss!晒娃是一种病,得治!



她们晒娃的节奏十分有规律。

宝宝出生了要发朋友圈,宝宝吃奶了也要发,宝宝摔倒了发,宝宝说梦话了还要发......宝宝的哭和笑,什么时候尿床了都要一个不落的发一遍!甚至宝宝啥也没穿,在浴缸里的照片都要一天发个好几遍……


社交平台晒娃私密照被娃疯狂diss!晒娃是一种病,得治!



在她们的朋友圈里完全看不到自己的生活,无时无刻都在聊自家孩子的吃喝拉撒。

曾有位孩子对自己妈妈每天晒娃的行为非常厌恶,这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他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自己,自己只是一件被利用的工具,渐渐地和妈妈产生了很深隔阂。

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受到伤害,变得没有安全感。

4


晒娃狂魔的这种行为从心理学分析,其实是心理存在缺失,导致缺乏安全感和目标,希望通过晒娃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这种不顾孩子隐私的晒娃方式都是极不可取的。不仅会遭致各路好友的屏蔽,甚至让一些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

婴妈妈之前在某论坛看到一则帖子,杭州有位全职妈妈,平日里特别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的点滴,连定位也会一同发布,偶尔透露孩子的个人信息,也没有屏蔽陌生人。

这样粗心大意的行为,让人贩子摸清了她的日常行程。有一次人贩子趁着她带女儿在公园玩耍时,悄悄地把她五岁的女儿给带走了。


社交平台晒娃私密照被娃疯狂diss!晒娃是一种病,得治!



幸好她及时发现并报警才没有酿成大祸。之后她便毫不犹豫地将微信、微博上孩子的所有信息都删掉了。

因为骗子从你的朋友圈知道你带孩子经常在什么地方玩儿,看过孩子的照片,所以他才会有更大的机会下手拐带孩子!

所以婴妈妈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朋友圈晒娃千万要牢记这几点:

1.不要出现孩子的真实姓名、真实学校、班级、经常去的地方等。

2.晒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设置好分组,只有家人和朋友才可以看到。

3.关掉GPS功能,避免暴露所在位置。

4.部分涉及到孩子个人信息的照片,一定要截掉或者打上马赛克。

5.在朋友圈权限设置中,记得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功能。

6.孩子的洗澡照、露点照、暴露的T台走秀绝对不能晒!

7.旧手机别乱丢,建议手机多格式化几次,这样文件就难以恢复。

5


其实孩子的隐私更需要受到保护,因为他们所要面对的安全隐患远比成年人要来得多。

孩子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在这个社会中成长,拐卖儿童的人贩子,甚至心理变态的恋童癖等等,这些都是潜伏在孩子身边巨大的定时炸弹,每一步都不能有任何差错。

我们将孩子带到人世间,是让ta来感受人间的美好,而不是被自己膨胀的虚荣心所利用。

现在的朋友圈已不仅仅只是亲朋好友的圈子,里面可能还会有不明来历的陌生人,我们也不能百分百保证对方是好人,防人之心不可无。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而又独立的存在,无论孩子处在什么样的年纪,他们的想法和隐私,同样值得被尊重。

-END-

△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