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4到 9.6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是怎样炼成的

今年元旦,带着清新幽默的口吻,25件“萌萌哒”国宝通过《如果国宝会说话》走进公众视野,并最终以豆瓣评分9.4收官。从开播的各类花式海报到开播后的节目解说词、节目音效,“国宝真爱粉”们持续壮大,不吝各样花式夸奖为国宝打call。

从9.4到 9.6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是怎样炼成的

7月23日,《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在央视纪录片频道开播,以“超级连接,超越想象”为主题,继续带领观众去亲近这些曾经“高冷”的国宝。长信宫灯、曾侯乙编钟、击鼓说唱陶俑、博山炉、人物御龙帛画、木雕双头镇墓兽、长毋相忘银带钩、鹰顶金冠饰……在一个月的时间里,25件新国宝轮番亮相,节目在豆瓣评分达9.6分,一举拿下国产文化节目最高分。

以战国秦汉时代为始,将文物类型从陶器、铜器、玉器、骨器实用器扩展到简牍、圭表、画像石等文化历史痕迹丰富的器物,从对未知的远古想象到对文物的历史解读,《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在叙事和技术运用都有很大的进步。正如《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总导演徐欢所说,节目充分以新视角、微表达、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国宝“活起来”,也颠覆了人们以往对此类纪录片“高冷”的印象。

1

从小文物到大世界

“Duang”的一声,厚重的编钟声音响起,不同的编钟、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力度,让那个有礼有序的时代在一场音乐中活了起来。不需要文案解说,只需要带上耳机听这段来自1986年湖北省博物馆、中国唱片总公司联合采录的“曾侯乙编钟原声”,就足以感知战国时期先民浑厚的礼乐文化。这就是《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第3集里所呈现出的曾侯乙编钟故事。

从9.4到 9.6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是怎样炼成的

很难预料到,3个时代近2000年的时空,在25件文物、25个5分钟里,得到了细致的展现。且不说时代的星空有多广,文物种类、数量有多丰富,仅一件文物的信息就已足够专家写上一本乃至更多的厚厚的书。如果说几千年是一个大世界,一件文物里所蕴藏的是一个小世界,那么5分钟的时间里可以展现这个小世界,也同样可以展现这个大世界。

从宏观的宇宙天象到微观的市井生活,《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在文物的文化内容以及博物馆来源、地点上兼顾到了组成广阔中华文化的地方。徐欢表示,“从一些小的题目,一些大众认知的边缘地带,进入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策展思维中,可以寻找或解答时代特色、中华文明”。

从9.4到 9.6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是怎样炼成的

因此,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南到秦国南方小城里的官方文书里耶秦简,北到内蒙古匈奴的鹰顶金冠饰,东到中山国里的的长信宫灯,西到西域胡人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25件文物概括了战国秦汉时代的版域风貌。在徐欢看来,这些来自地方小馆的、带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文物,对想要通过百集纪录片建立起中华文明坐标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是非常重要的。

五分钟的时间,使得大家只能选取文物信息中最能代表文物个性的一两个点展现,很多筛掉的信息令人深感遗憾,徐欢坦言,在最初筛选过程中节目组与专家们出现过一些分歧,“但我们坚定这个项目最初的动机,就是想激发人们的这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好奇心,然后借用这些文物做普及,从而达到共识”。

2

让文物“放低自己”

如果国宝会说话,它会说什么?

“朱砂勾画双眼、目露凶光,说明它是个狠角色。”

“眼睛如同弯月,笑容蓄满一池秋水,两颗凸出的苹果肌,仿佛熟透的冬枣,构成我可爱的面容……”

“两千年断食断水,腹部的赘肉竟没有半点儿松懈,哎,减肥真难。”

从9.4到 9.6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是怎样炼成的

跪射俑愿意“放低自己”,长信宫灯会“照着你”,错金铜博山炉感慨“云的计算”,战国商鞅方升自信称“我就是标准”…… “让文物和观众可以‘平等对话’”是徐欢一直在强调的创作准则。“互联网时代的国宝,需要‘放低自己’。”

在徐欢看来,文物是有性格的,它就像人一样有它的价值点。叙事语态上,根据每个国宝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制是《如果国宝会说话》最显著的亮点之一。在挖掘文物历史的同时,该片更以新视角、微表达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手法,揭秘中华文物的精美。

从9.4到 9.6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是怎样炼成的

随着越来越丰富的技术被应用到影视作品中,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则为纪录片提供了一种新跨越,极具表现力的技术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新的体验。正如《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第2集中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故事,本可能随岁月侵蚀消失在大众视线,节目借助高清三维数字扫描、高清平面信息采集、多光影采录技术、表面微痕提取技术等手段突破了传统拍摄的视角束缚,将文物本体的信息以生动而精彩的动画方式呈现出来。

从9.4到 9.6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是怎样炼成的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身躯上刻有200多不同的人物形象,虽然其表面的模印图案已不太清晰,但节目借助技术令四层画面的人物和故事跳出铜壶表面跃然于视频。第一层,左为习射图象,右为采桑歌舞图象;第二层,左为宴乐战舞图象,右为弋射图象;第三层,水陆攻战图象,左为步战仰攻,右为水陆攻战;第四层,水陆攻战图象,左为步战仰攻,右为水陆攻战……那些已被岁月风蚀的模糊的影像,通过现代技术提取与呈现,使观众能真切的感触到那个时代里的那些气息。

从9.4到 9.6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是怎样炼成的

相比于第一季“晃得头晕”的感受,第二季在技术的运用和体验感上中有了极大的提升,处理技术的表现力显得重要。“在借助技术的同时也要克制,避免流为炫技。”正如在霍去病石刻中的技术运用,“我们能看到的是西汉那个时代的气势,而不是技术有多花哨”。徐欢表示,技术运用更多是要为观众们呈现肉眼所看不到的方面,从不同的视角和感官上有不同的享受。

3

创新“引领”年轻化

从早年的《鉴宝》《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如今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文博类节目正悄然变得接地气,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

从9.4到 9.6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是怎样炼成的

相比传统文物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年轻化、故事化、碎片化方面进行了全新探索,成效颇丰。自开播以来,《如果国宝会说话》借助互联网和年轻人打成一片,以其年轻化的内容制作和语言风格,收获了众多的年轻观众。5分钟意犹未尽的篇幅,反倒为后期宣发提供了空间。

不论是紧贴时下年轻人文化审美的宣传、风格多样的文物定制故事叙述还是精巧丰富的内容安排,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这些新创新是需要勇气去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接受一些失败,去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要有想要创新的思维和改变的欲望”,徐欢说。

从9.4到 9.6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是怎样炼成的

对于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徐欢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论。“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去寻求更新自我的一种可能;其次,要将过去的一些经验,一些顽固的东西清零、腾空,才能接受更多新的内容、艺术形态、技术,接纳新的影像叙事和语言方向。这本身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从9.4到 9.6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是怎样炼成的

如今,随着纪录片叙事的多元化、内容的多元化、类型的多样化,多元的观众审美也慢慢地被培养出来。对于年轻人对《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热捧,徐欢表示:“网友之心同样让我感动。”但她也看到,作为制作者要坚信,要做有品质的作品,而不是迎合市场的跟随者。“占据着央视纪录频道的位置,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承担自己的使命,做观众需求的引领者,不浪费自己的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