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中秋節到了,每年中秋的必選節目就是黑五仁月餅順便賞月,月色朦朧,使人產生許多遐想,古今中外都有許多關於月亮的傳說。比如嫦娥奔月啊,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啊,印度的月亮男神Chandra....感興趣的小夥伴自行搜索下哈,小惠可不會講神話故事啊。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對月亮的崇拜源自於原始人類對死亡的恐懼。月亮的陰晴圓缺,循環往復,彷彿是生命的死而復生。渺小如人類也渴望追求生命的永恆。更何況賞月的同時,想到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想起了同一片月光下的故人,想想中秋節不用上班,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今天就提前跟大家分享一些以月亮為創意核心的空間設計。

浪漫的星月童話

當水泥森林遇上有情懷的設計師,一切都變得浪漫起來。


在韓國一處工業建築、民居和貧民區交錯的空間裡,建築師們醞釀的“星月童話”浪漫居所已成型。據說這是受到電影《偷月情》的啟發,整個居所中時刻能見到點睛的星星與月亮的元素,居住此中,風花雪月,夫復何求?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整座建築中,最點睛的莫過於房屋的正面,硬朗的方形線條上,被凹陷成兩個柔軟的半月形造型,不同角度,或明或暗,或盈或虧,像一輪真正的月亮掛在上面。“月亮”的兩邊還有眾星的摧殘呼應,一種眾星拱月的星空浪漫,讓硬朗的灰色建築一下子變得溫柔可掬。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內部的空間依然乾淨利落,方形的直線條上處處都是圓月的造型巧思。譬如頂層如同萬神廟的球形拱頂,讓居所頗具神聖感;還有那些牆壁上看似隨意排列的圓孔,實際上都是兩位主人的星座排列。屋內加上如月光般的燈光渲染,讓內部空間的建築層次十分豐富。真是一處讓人心馳神往的建築。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私人的月亮 - Leonid Tishkov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由兩位俄國的藝術家 Leonid Tishkov 與 Boris Bendikov 兩人創造了這個“私人的月亮”並拍攝成這些讓人著迷的照片。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是月亮,也是太陽

“滿月”:西班牙戶外庭院設計


Sant Pere Màrtir是西班牙奧洛特的一個修建於1950年代的公共住宅區,包含一系列朝北的半獨立式住宅,以及與自然形成的火山岩地勢相呼應的花園。基於戰後蕭條的經濟環境,規劃師Ignasi Bosch和Joaquim Maria Masramon用磚材建造了這些房屋,並通過結構保證了建築的穩定性。

▼軸測圖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該項目打造的戶外場所為家庭活動提供了更多空間,也為室內引入更多光線。庭院使用了與住宅相同的建造方式、材料和建築語言。弧線形的牆壁是該社區建造的一個重要特徵,拱形結構在構成屋頂的同時也承擔了擋土牆的作用。與周圍的房屋一樣,所有的牆壁表面皆塗以粗糙的白色水泥。

▼該項目提供了一個與住宅區相適宜的庭院空間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太陽 | The Sun


新的室外空間有著與住宅主空間相似的矩形平面,緊挨著廚房和餐廳。這裡包含一個室外的小廚房,以及與其它空間一樣的門窗。主窗開敞於一個鑿入地下的半圓形水池:這是一個庭院中的庭院,連接著上方的天空、太陽與月亮。這樣的佈局擴大了住宅與山坡之間的空間,同時為住宅帶來了三倍於平時的日照時間。庭院內的水池能夠收集來自屋頂的雨水,並在夏天帶來涼爽的氣息。落葉植物與藤蔓逐漸將屋頂覆蓋,在夏季帶來涼爽潮溼的氛圍,其餘季節則能夠引入陽光。


▼庭院入口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庭院中包含一個小型廚房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庭院為家庭活動提供了更多空間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半圓形的水池形成一個“庭院中的庭院”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水池能夠收集來自屋頂的雨水,為夏天帶來涼爽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 | The Moon


夜晚的燈光呼應了三個不同的場景:在半圓形的窗戶內,燈光拉近了室內與室外的距離,同時使光線溢滿庭院;在庭院中央,燈光照耀著人們在下方的活動,在桌子周圍形成一種私密的氛圍;在牆邊,半球形的燈提供了全面的照明,並凸顯出灰泥牆壁的獨特紋理。抽象的球體光源如月亮一般在夜晚照耀著庭院。

▼抽象的球體光源如月亮一般在夜晚照耀著庭院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牆邊的燈光凸顯出灰泥牆壁的獨特紋理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地面細部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設計概念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總平面圖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場地平面圖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平面圖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剖面圖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內蒙烏蘭察布豐鎮市,月餅博物館

就地取材的低成本博物館


項目位於內蒙烏蘭察布市豐鎮市食品產業園區內,這個產業園入駐的基本上都是當地的月餅生產企業。豐鎮月餅不同於普通月餅,是當地著名的特產,幾百年來一直是內蒙中西部、山西大同周邊地區人們的日常美食。月餅博物館為宣傳中國月餅文化和推廣豐鎮月餅而建,包括博物館整個產業園廠房都是由當地房地產企業墊資開發,出於各種原因和立場,博物館建設預算一減再減,後期外部景觀和室內施工設計方已無從控制,只能從大體上保留住最初的建築設計意圖。

▼博物館外景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低技術、低造價、易施工是此項目基於現實的設計策略,所以方案一開始就確定了磚混的結構形式,同時這也符合當地的施工技術條件。承重牆結構的優點是對空間的塑造能力比較強, 所以空間的單元化和組織成為了設計的重點討論方向。單元空間主要討論了展覽的形式和空間性格,整體展廳被單元化之後,單元空間更有利於討論每個空間各自與景觀和光線的關係,有利於帶來不同展廳空間之間體驗上的節奏感。

▼博物館的前院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牆體積化為服務空間,厚牆帶來空間的虛實變化,同時強化了展廳之間的過渡感;相鄰展廳的角部連接方式會自然產生了一個過渡空間,一個明亮的過廳。角部的打開降低承重牆結構所造成的空間封閉感,有效增強了展廳空間的流動感和穿透性,讓處於展廳中任何位置的視線都可以同時穿越幾個連續空間直到院牆。

▼序廳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展廳內營造出流動感和穿透性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門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雕花木門增加溫暖氛圍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場地是西高東低的緩坡地,一開始就希望是用一個漂浮的“盒子”來響應坡地的場地問題, 同時懸挑也是為了讓“盒子”更有視覺性,遺憾的是最終建造方案因為造價問題取消了懸挑。 “盒子”的院牆是博物館的第一層立面,它包裹了博物館,使其與周圍的簡易廠房有了前後院和通道上的空間過渡。雙層界面拒絕了廠房與展廳之間的直接關係,併為展廳創造了內在景觀,使其在空間的塑造上變得更為自由。

▼漂浮盒子因為造價原因沒有實現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盒子”的院牆創造了空間過渡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夜景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總平面圖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平面圖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體量生成分析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展廳空間模型討論分析圖

月亮上的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