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建十周年」十年的陪伴

「迁建十周年」十年的陪伴

「迁建十周年」十年的陪伴

醫院遷建十週年徵文活動推出的第30篇文章是血液淨化中心郭育撰寫的《十年的陪伴》。您可曾體會過對生的渴望?您是否能感知生命的重量?血液透析室的醫務工作者們為患者治療疾患、給予生活上的關懷、為生命保駕護航,醫患間的情誼如潺潺溪流般溫暖入心。

「迁建十周年」十年的陪伴

10年前,當我第一次步入透析室,望著那一排排機器,時不時傳來刺耳的警報聲;鮮紅的血液在一根根長長的特製管路里快速的流淌;一張張灰暗的面孔伴隨著充滿不信任的目光直視著我;我手足無措,瞬間感到亞歷山大!

清晨,當人們還沉浸在睡夢中時,血透室的護士早已起床了,當東方剛冒出魚肚白時,醫務人員就已到達科室開始了緊張的忙碌,無論寒暑或是節假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白衣天使們就這樣忙碌著。開機、自檢、安裝管路、預衝循環……在伴隨著一聲聲“您早”、“您好”的問候,我們迎來了一張張熟悉的面孔,稱體重、測血壓、內瘻穿刺、上機,開始了第一班的患者治療。護士們腰背直了彎,彎了直,緊張有序的忙碌伴著溫柔親切的話語,好不容易全部上了機,本以為可以鬆口氣時,但新的一輪工作又開始了,巡視、生活護理、處理各種併發症等。

「迁建十周年」十年的陪伴
「迁建十周年」十年的陪伴「迁建十周年」十年的陪伴

時光荏苒,我和姐妹們已在血透室奮鬥了10年,也陪伴了血透患者10年。十年的陪伴,從陌生到熟悉、到理解、到支持、到信任,我們不僅為患者提供治療和護理,也與患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開心的事,我們一起分享;不開心的事,我們幫忙開導。十年間,有的患者已娶了媳婦,嫁了女兒,抱上了孫子、孫女。患者常常有句話:感謝黨的政策,感謝血透室的醫務人員,使他們不僅生命得到了延續,還享受到了天倫之樂。

生活柳暗花明

患者小王,家在外地,隻身在北京打工,只有微薄的收入。生病後在我院住院治療,在得知自己患了腎衰竭需要長期透析後,一度有輕生的念頭。透析室的醫生護士對他進行耐心的開導,並幫他聯繫老家的親人,瞭解異地就醫結算報銷政策,鼓勵他繼續治療、重拾生活的信心。在家人和醫護人員的關愛、鼓勵下,小王漸漸接受了自身的疾病,並努力配合治療。在他出院後,護士們還積極地出謀劃策,幫助他尋找適合的工作。小王激動的說:“原本以為到了絕路,沒成想遇到了你們這些好心人,幫我能夠自食其力,不拖累家人,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氣。太感謝你們啦!”

堅持,為生命護航

「迁建十周年」十年的陪伴

2015年12月的一個上午,本該來透析的患者老張,卻未按時到來,護士聯繫他卻始終聯繫不上。當班護士沒有放棄,千方百計聯繫到老張的女兒,並說明了情況。老張的女兒急忙趕回家中,卻發現老張倒地昏迷不醒,趕緊送醫院急救,急診診斷為“腦出血”。幸虧搶救及時,老張的命保住了。老張的家屬激動的連連向我們致謝,正是因為我們的不放棄,使他們沒有失去親人。

樂觀驅散生活的陰霾

患者小童是一名高中生,小小年紀因尿毒症必須進行透析治療。剛入院時,小夥子悲觀、抑鬱,脾氣急躁易怒,常常與母親吵架。護士們理解他的驚慌與不安,總是耐心地撫慰,把他當做自己的弟弟一樣,給予生活上的關愛。漸漸地,這個大男孩也和我們敞開了心扉,樂於同我們交流。後來,他成功地進行了腎移植。康復後,小夥子和他的父母專程來看望我們,對我們表達了感激之情。看到他們一家人臉上溢滿的笑容,我們的心中也是滿滿的幸福感。

十年的陪伴,十年的守護。化驗、服藥、透析、治療、檢測……這已成為血透患者重要的生活內容,出血、感染、營養、透析的保護、各種各樣的併發症……這些是他們需要小心闖過生命關卡。曾幾何時,那些曾收到過“死亡邀請函”的患者和他們的家屬,從悲傷害怕到變得開朗有信心,生活逐漸步入正軌。血透室裡有辛苦、有忙碌、有感動、有感恩,但血透室裡始終充滿了歡聲笑語。在這條崎嶇的生命道路上,我們為他們保駕護航,這份沉甸甸的責任讓我們充滿了自豪感。

「迁建十周年」十年的陪伴
「迁建十周年」十年的陪伴

郭育,1976年生人,2004年調入北京地壇醫院肝一科,2017年調入血液淨化中心工作至今。

請掃上方二維碼,關注“北京地壇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可瞭解醫院信息、醫療服務內容、健康科普知識、醫院文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