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分析马云的退而不休

众所期待中,马云终于揭开了自己继任者的神秘面纱:一年后的9月10日,他将辞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由张勇接任。

用经济学分析马云的退而不休

9月10日教师节高调宣布自己继任者的“马爸爸”


马云“退休”这样的大事,自然吸足了外界的目光,公开信还没公开之前,到底谁会接棒的种种猜测卷土重来。在外界看来,在马云继任者通道上排队的,还有好几位“重臣”:彭蕾、俞永福、井贤栋、蔡崇信......

张勇任职董事局主席,那CEO由谁来担任呢?张勇兼任,又或者是几位落选的元老重臣中的哪一位?谜团待解。

但确定的是,马云从不缺“候选人”。

用经济学分析马云的退而不休

阿里继任者“张勇”


马云这被称为“教科书式”的交接,得益于阿里特有的“合伙人制度”。

阿里每一年都会选拔新合伙人加入。合伙人,作为阿里的运营者、业务的建设者,又是公司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他们还是股东,也最有可能坚持公司的长期利益,创造长期价值。

业内曾这么评价该制度:如果李彦宏离开百度,公司所受的影响是70%;如果马化腾离开了腾讯,公司所受的影响是50%~60%;如果马云离开了阿里巴巴,公司所受的影响大约只有30%。

这些因为高层继任造成的影响,在经济学看来,就是交易成本。

现实生活中,交易成本无处不在。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就曾说过,只要是《鲁滨逊漂流记》——你可能看过这本书——那种一个人的世界中不存在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世界存在吗?当然不。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成本。

但正是因为存在交易成本,才使得企业应运而生。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有交易成本的存在,才给了企业存在的空间。为什么呢?首先,单个人和单个人之间的商业活动,交易成本可能不会特别大,但如果是很多个体之间的交易,产生的“链接”是以指数级增长的,那么总的交易成本将会变得非常惊人。设想一下一百万个人,每个人独立盖一栋大楼,那世界得乱成什么样子。而企业这种组织形式,通过集约化的研发、生产、推广、交易,形成一笔笔总体营收,再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内部利润分配,这种一体化的协作模式,大大降低了众多工人分别生产、各自寻求售卖的复杂度,因此可以说,企业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生。

也正是因为有了交易成本,也成就了马云的梦想起飞。有一些企业,甚至是通过专门提供“降低交易成本”的服务,得以在市场上立足的。以马云的商业帝国为例,不论是1995年他首次创业时做的“中国黄页”,还是1999年二次创业成立的“阿里巴巴”,做的都是“降低交易成本”的生意。阿里巴巴的公司使命,大家应该听得耳朵长茧,那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借助阿里巴巴这个“中间人”,让生意从难做到简单做,让品牌商直接对接终端用户,阿里巴巴创造的,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价值。

用经济学分析马云的退而不休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梦想开始的地方


在经营管理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一件事,我们应该自己雇人做,还是寻求外部合作呢?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首次提出“交易成本”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顺道还解释了企业扩张的边界问题,也就是,什么时候招人自己做,什么时候外包。他也因此在1991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认为,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如果高于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就不应该内部扩张了,也就是别再雇人自己做了,而应该更多的寻求外部合作,反过来,如果内部交易成本更低,那么就应该自己雇人做。


至此,马云高调宣布即将退隐,BAT中已经有一家即将完成接任,跨入下一个全新的阶段了。这个时候,要做102年的阿里巴巴刚刚20岁,马云也才54岁。从这个意义来看马云退而不休,阿里依然贯彻着马云强大的意志,同时继任者张勇又是个足够好的践行者,最起码这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