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雍正即位後,他的親生母親死活也不想當皇太后?

林成龍


其實每一個女人尤其是妃子,她們的最終奮鬥目標都是太后,這是毋庸置疑的,而烏雅氏更是因為雍正帝也就是胤禛的出生從小小宮女被封為德貴人,按理說她應該盼著自己的兒子上位呀?可是實際情況卻完全相反,她卻反而不承認自己兒子的皇帝,這其中有什麼貓膩呢?

在這裡我就說一下這個當上了皇太后女人的一生,德妃烏雅氏,是不是感覺名字很熟悉呢,對,就是楊冪爆火的電視劇《宮》裡面的德妃,因生育四阿哥有功,母憑子貴,一步步走上後宮官第二老大的位置。而她的出身一般,入宮後被冊封為常在,看過《甄嬛傳》的人都應該瞭解這個位分並不高,要說這德妃肯定是有手段的,要不她怎麼能在如此險惡的宮廷環境下生下康熙的第四個兒子,可惜以她當時的位分無法撫養皇子,被迫骨肉分離。從小孩子就不是養在自己身邊的,能親嗎?

皇四子被抱養到佟佳氏貴妃那裡,烏雅氏去看小時候的雍正卻被孩子陌生的目光所刺痛,就這樣,空間隔離了血脈相連的親人。更糟糕的是,烏雅氏有了其他的皇子女,這時候她已經被封為妃嬪了,自然可以親自見證自己孩子的成長,也就是小十四,後來的鼎鼎有名的大將軍王。自然而然的,母子兩越走越遠,等到康熙帝駕崩後,德妃內心深處還是最希望跟自己朝夕相處的十四阿哥繼位。

當時有民間流傳著一種說法,這個雍正的皇位來路不正啊,德妃更是跪哭在殿前直指雍正搶了他弟弟的皇位,因為在康熙臨死前只見過隆科多一個人,人太少沒有說服力呀!各路人馬都開始動作起來,可惜人家雍正這邊有智囊戴鐸、後臺隆科多、名將年羹堯、還有近年來比較出名的李衛,四大天王一聯手橫掃數字軍。

雍正的生母烏雅氏也在其登基不久病逝了,在這種愈加冰冷的感情維繫下,雍正和他的親弟弟在皇權爭奪中開始兄弟殘殺,德妃也是為了十四子的安全最後妥協,要知道天家無親情,最後承認雍正的皇位。

歸根到底,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人人都是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德妃最後承認雍正的皇位再一個是因為她也要顧全大局,她背後還有家族要支撐著。


奇點歷史




答:的確,雍正即位,作為雍正的親生母親烏雅氏並沒流露出應有的歡欣和喜悅,反而表達出種種“不情願”,讓人疑竇叢生。

烏雅氏的“不情願”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清世宗實錄》中記,雍正登大寶的消息傳入皇宮,烏雅氏很不屑,異常冷淡地說:“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永憲錄》記,烏雅氏還下懿旨稱:“我自幼入宮為妃,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

二、新皇帝在舉行登極大典之前,按照規矩,得先給皇太后行禮,然後再升御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拜。《清世宗實錄》記載有烏雅氏的推託之辭,她說:“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至於我行禮,有何關係?況先帝喪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禮,我心實為不安。著免行禮。”烏雅氏不肯配合,雍正的戲就沒法唱下去了,只好親自懇請,同時又示意眾王公大臣從旁苦勸。烏雅氏推辭不掉,最後只能勉為其難地照辦。

三、舉辦過登基典禮,新皇帝該給皇太后上徽號了。雍正給母親上的徽號是“仁壽”。這“仁壽”二字的分量是很重的。烏雅氏卻毫無興趣,說:“梓宮大事正在舉行,悽切哀衷,何暇他及。但願予子體先帝之心,永保令名。諸王大臣永體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則兆民胥賴,海宇蒙休。予躬大有光榮,勝於受尊號遠矣。”烏雅氏所說先帝梓宮未葬入山陵皇太后不應上徽號,完全是自說自話,清朝根本就沒這規定,但她這麼說,明顯是不承認自己是皇太后,也即是不承認雍正是皇帝。

四、儘管烏雅氏要不要皇太后的徽號,但她的實際身份就是皇太后,那按規定,她就應該搬到慈寧宮或寧壽宮居住。烏雅氏卻拒不肯搬,堅持住在當妃子時所住的東六宮之一的永和宮。

烏雅氏這一系列表現,讓人遐想聯翩——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雍正“弒父篡位”,似乎也只有用這個驚人結論才能解釋。

雍正是否“弒父篡位”,這是一個爭論多年的史學謎團,至今尚無定論。

另外,我覺得,在封建社會,母憑子貴,不管雍正“弒父篡位”是否成立,和烏雅氏的這些表現關係並不是很大,所以,原因應該在別處。

那麼,另在別處的原因是什麼呢?

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烏雅氏其人。

雍正自稱母后是出身於“本朝舊族,創世名家”。

史書也說,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比康熙小三歲),滿洲正黃旗人,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女。

但是,這份履歷是假的,是雍正登位後造的假,目的是遮掩自己母族低賤的出身。

事實上,烏雅氏的祖父額參曾任膳房總管,為內務府包衣。包衣的滿語為“booi”,本意為“家裡的僕人”,指清代滿洲貴族家中豢養僕人。

由此可知烏雅氏出自身份低微的奴隸之家。

所以,即使烏雅氏憑藉美色俘獲了康熙帝的寵愛,和康熙帝共生下了三男三女(夭折了一男二女,只有雍正帝胤禛、皇十四子胤禎和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成人),成為了康熙後宮女人中的生育冠軍,但就因為出身微賤,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育雍正之時,她並沒有資格撫養這個兒子。

清宮有規定,只有嬪以上的後宮主位(包括嬪這個級別在內)才有資格撫養皇子。

而康熙皇帝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首次正式冊封嬪妃,一口氣封了八個主位(一個貴妃,七個嬪),也沒烏雅氏什麼事,可知烏雅氏在很長一段時間上不了檯面。

所以,雍正在出生滿月後就被抱去給貴妃佟佳氏撫養了。

雍正長大後,雖然也有向生母請安或祝壽等固定的見面時間,但在宮中的森嚴制度下,母子之間話也沒說得上多少句,則母子間並沒多少親情存在。

雍正自己曾經親口說:“生恩不及養恩大。”在雍正的心中,養母佟佳氏才是自己的母親,對生母烏雅氏,不過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僅此而已。

此外,雍正還經常以自己是皇貴妃(當時的宮中之首)的養子而洋洋自意。

想想看,烏雅氏出身微賤,親生兒子才出生就被掠奪給外人撫養,自尊心已深受刺激,心靈深處也植下了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而雍正長大後的表現,更是在烏雅氏的傷口上灑鹽。

所以,烏雅氏對雍正非但沒有太多母子感情,甚至還有些厭惡和憎恨。

而因為生雍正有功,烏雅氏先是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被冊封為德嬪;到了康熙二十年,烏雅氏又因生育六阿哥胤祚(六歲夭折)而被晉封為德妃。

升格成了嬪、成了妃,烏雅氏擁有了可以撫養自己兒子的資格。

這之後,烏雅氏生下了三兒子胤禎。

大兒子被抱走;二兒子慘遭夭折。

烏雅氏於是把儲蓄多年一直沒能施展出來的愛,盡情地灌注給了三兒子胤禎。

烏雅氏說“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這話有一半是真,有一半是假。

烏雅氏自己出身低賤,本來就不敢有太多非份之想;而康熙又早早地冊立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而這個皇太子一當就是二十多年,烏雅氏當然是“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了。

不過,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及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兩次廢黜皇太子胤礽,並且,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奪儲呼聲很高的皇八子胤禩也被康熙當眾否決。則烏雅氏生下的兩個兒子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禎都成為了爭奪儲位的熱門人物。

毫無疑問,在烏雅氏的心中,是滿懷期待皇十四子胤禎最終勝出的。

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烏雅氏,包括當時的許多王公大臣,也全都看好皇十四子胤禎。

這不?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任皇十四子胤禎為撫遠大將軍,授命西征。

這是大清王朝第一次以皇子為大將軍。出征當日,儀式極其隆重,規格和天子出征差不多,“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出征之王、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齊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徵之王、貝勒、貝子、公並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齊集午門外。”

時人多有共識:康熙有意傳位給皇十四子胤禎。

所以,烏雅氏這個時候可不是“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了,而是睡夢裡也夢到愛子胤禎西征得勝後被冊封為皇太子。

但是,皇四子胤禛意外登基了,並且,才一登基,就把從西北迴來的胤禎的王爵革去,只保留了最初的貝子身份。

夢想破滅,希望落空,烏雅氏怎麼可能不氣惱?!

可以說,不受禮、不接尊號、不移宮,都是烏雅氏怨恨雍正的表達。

接下來烏雅氏的死亡,更能清楚地突出這一真相。

烏雅氏是怎麼死的呢?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二十七日,雍正帶領王公大臣,以及皇太后、後宮的妃嬪,親送康熙的梓宮到遵化東陵。到了遵化東陵,為了除掉自己的政敵,雍正責令胤禎留在遵化守陵。

守陵,其實就是變相的軟禁,胤禎的處境可謂悽慘。

烏雅氏知道後,心如刀絞,十天之後,氣塞於胸,溘然辭世。

所以,最後的答案就是:烏雅氏是真不想當雍正的皇太后,因為她原本是想當胤禎的皇太后的。


覃仕勇說史




兒做皇帝,己升太后,這本是雙喜臨門的好事!怎麼還死活不想當皇太后,並因此鬱鬱而終了呢?一開始還自殺呢?到底怎麼了?

不是不想當,而是太悲傷!為何太悲傷?來看事真相!



包衣出身的烏雅氏,以其驚為天人的顏值,以其淡然賢淑的秉性,從默默無聞的秀女到德妃,她只用了八年!她深受寵愛,有子女共六人,最著名的當屬她的老大雍正胤禛和她的老六胤禵。

她最喜歡的是皇十四子胤禵,最討厭的是皇四子胤禛。



請問為什麼?

①不只是老十四比老四脾氣好。

②也不只是養胤禵沒養胤禛。

③更不只是兩人派系不同:胤禛初支持太子,後單幹;胤禵初支持老八,後爭嫡。

④關鍵是自己最喜歡的被自己最討厭的取代還被囚禁,自己卻愛莫能助,心好痛!

在烏雅氏看來:胤禛就是垃圾股,胤禵是潛力股。



胤禛喜怒無常,難以相處,不支持人,更沒人支持,沒有握兵。

胤禵耿直真誠,易於相處,支持熱門老八,後來老八支持他,手握重兵,少年英雄。

誰知垃圾股是潛力股,潛力股卻是垃圾股!烏雅氏想不通,還會怨天不公!

胤禛即位胤禵最不服,烏雅氏很意外:咋是胤禛即位呢?【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而憤怒。



這話,弄得雍正很尷尬。烏雅氏讓雍正放了他弟弟,雍正不放。烏雅氏就辦雍正難看,上徽號不要,尊太后不要。只要他放了他弟弟,還因此自殺未遂。雍正大概表示等等,烏雅不能等,一刻都不能等!母子冷戰嚴重,雍正本來脾氣就不好,難免衝撞烏雅氏。



烏雅氏在怨上天的不公中,在對先帝的緬懷中,在對幼子的擔憂中,在對(她的)長子憤怒中,百感交集,憂憤無奈,鬱鬱而終!

謝謝大家。


福垊


雍正和他母后烏雅氏的關係也是挺逗的。

按說呢,烏雅氏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是老四雍正,一個是老十四胤禵,可這媽對待兩個兒子卻沒有一晚上端平。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烏雅氏生雍正時,其宮中地位不夠高而沒能親自撫養,雍正從小就交給皇貴妃佟佳氏帶養。

因為這個原因,烏雅氏雖然是雍正的親生母親,但後者卻與佟佳氏更加親近一些。這就是所謂的“親生不如帶養恩”吧?

而老十四就不一樣了,他是從小由烏雅氏帶大的。因此,烏雅氏對待兩個兒子態度有明顯的差別,也還屬正常吧!

但之後,也就是康熙末年,九王奪嫡越演越烈,烏雅氏的兩個娃,四爺和老十四都有機會,而且從最後幾年看,康熙對老十四十分重視,因此也有傳言說老十四可能會繼位。

對此,烏雅氏大概也有聽聞吧!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四爺獲勝。

據說,烏雅氏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其第一反應是:“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

這是什麼話!哪有自己兒子做了皇帝,做母親的不但不怎麼高興,反而說自己做夢都沒想到的?此話豈不是大大的不吉利?

烏雅氏的話,其實透出兩層含義:一是並不看好雍正,有懷疑的意思;二是覺得應該另有其人,可惜最後大位所得非人。

不用說,烏雅氏想必是希望自己的小兒子、也就是十四阿哥胤禵繼位了。

於是乎,之後烏雅氏對雍正的種種不配合也就看出端詳了。

雍正繼位後,按慣例給母后上徽號,可烏雅氏卻說,不願接受“天子以四海奉養聖母一人”的威福,居然要以死相殉,隨大行皇帝康熙而去。

這也太不給雍正面子了。

之後,皇帝行登基典禮,而按例須先到皇太后處行禮。孰料,烏雅氏卻又說:“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概免行禮!”

這簡直是一再給雍正唱反調了。

這事還不算完。在送康熙靈柩下葬後,烏雅氏又說不要返回皇宮,就留在皇陵給亡皇帝作伴,這是一再的給雍正出難題,弄得後者一點辦法沒有。

事實上,皇太后一再和雍正鬧彆扭,也是因為雍正一再打擊老十四的緣故。

而從母子性格來說,烏雅氏和胤禛頗為相像,包括一胞所生的十四阿哥,也都是十分倔強而情緒化。

最終,在雍正二年,皇太后突然去世,有人說這是雍正因為十四阿哥的事和皇太后大吵一場後,皇太后怒而觸柱而死。

這個當然只是傳聞,因為皇宮的柱子上是沒有血的。

但背後的隱情,誰又知道呢?


坑爹史冊


雍正的生母不是不想當皇太后,只是按著當時的情況,她必須推辭一下!在康熙時代,雍正的生母只是一個普通的妃子,在她前面還有貴妃、皇后,這些人當中還有雍正的養母佟佳氏。康熙的正宮娘娘,雍正的養母更適合當皇太后。

史上說雍正跟生母沒感情那是錯誤的!按著以前的法典,所有皇帝生的兒子都必須認正宮皇后為養母,當時的正宮皇后就是佟佳氏,她是二阿哥胤礽的真正養母(胤礽的生母本是皇后,生下胤礽後就死了,死後的正宮由佟佳氏掌管)。也就是說,雍正跟佟佳氏關係有養母之名未必有養母之實,真正養他的還是生母。這則就為後來雍正立生母為皇太后埋下伏筆。

雍正跟當時的正牌皇后佟佳氏關係怎麼樣呢?實際上這兩人關係也很好!因為四爺一直都是老二胤礽的人,也是胤礽的左膀右臂,佟佳氏對待忠心輔佐胤礽的胤禛肯定是另眼相看的。


優己


不是不想當太后,是不想給大兒子胤禛當太后。

胤禛的生母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胤禛是她生的第一個男孩,生胤禛時烏雅氏只是一般宮人。第二年烏雅氏被封為德嬪,這肯定是因為她生育了皇子的緣故。因此這時的德嬪烏雅氏肯定也對這個自己生的第一個兒子寄欲厚望,希望母憑子貴。

當時儲君是胤礽,胤礽是嫡出,又有索額圖那樣的外家,烏雅氏肯定是想也沒想過讓自己的兒子能奪嫡當儲君、將來當皇帝。但如果兒子爭氣能有和碩親王的爵位並掌實權,將來她也能當個王府太后頤養天年。君恩似水,轉眼紅顏老去。不敢期寵愛常在,這也是不現實的,但為自己的未來考慮誰不想能任借兒子富貴安穩一生?

問題是胤禛被佟貴妃抱去養,當成了自己的兒子。佟貴妃是一等公佟國維的女兒。佟貴妃後來又被立為皇后。這樣的養母在宮內地位尊貴,這樣的外家在朝中又有勢力,很難說童年時的胤禛沒有巴結過養母。如此一來難免疏遠生母,也許和生母烏雅氏的不睦從這時候就開始了。

烏雅氏後來又生了皇六子胤祚,胤祚早夭。再生皇十四子胤禵,胤禵活下來,並且成為廢太子後奪嫡爭儲的一個重要人物。而且康熙晚上很看重胤禵,委以重任,待之特殊。這本來是父親對兒子的正常喜愛,但很有可能讓烏雅氏以為這就是要立儲傳位的信號。

當然,康熙心裡以儲君的標準看中哪位皇子決計不會告訴烏雅氏。所以當雍正初繼位時烏雅氏表現極其反常,拒絕受賀、拒絕上徽號,甚至已經到了干擾大典程序,明顯鬥氣的程度,完全不顧體制。種種推脫理由無非是因為極端的失望。一是因為素來和大兒子胤禛不和,又非常希望小兒子胤禵能當皇帝,那樣的太后當得才能舒心。二來,胤禵素來和胤禩等人一黨,對於自己同母兄長胤禛當皇帝也非常不滿。雍正繼位後胤禵擺明和哥哥過不去,雍正又一點不給弟弟面子,奪權封個空頭郡王,又說了些什麼“若怙終不悛,則國法俱,朕不得不治其罪”等等這樣的話。兩個兒子鬧得不可開交,烏雅氏如果欣然當了太后,那明顯就是站在大兒子一邊,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沅汰


我來告訴大家真正的原因,前面的回答都是以現代人的思維做出的解釋。德妃一生 生三子三女,可見其 備受寵愛,為何寵愛她呢?原因之一就是 做過康熙侍女的她 非常懂規矩 守規矩,現在我就來用現代 符合當時事實的語言來講講 規矩。清宮規定 後宮女人生皇子後不得自己撫養 無論身份,這裡的自己撫養 指的是用自己的母乳餵養,清廷怕母子關係太親密 導致將來後宮干政,所以皇子都是由奶孃撫養(餵養)特例不談。雍正由佟佳氏撫養並不是上述 撫養 的含義,一個沒生過孩子的貴妃哪會有母乳?其含義是康熙皇帝把他指給了(過繼給了)佟佳氏,就如同現在通過民政局取得合法領養手續一樣,孩子的戶口和一切權利義務關係與生母再就無關了。在宗人府的玉牒上 雍正就在佟佳氏的名下,是她的子嗣。身份低 不代表保不住自己的孩子,不然哪來的那麼多母憑子貴。身份低所生的孩子都能獲得妃子 貴妃撫養的 好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那也得皇帝看得起她,八阿哥的生母 身份和出身 那才叫低,怎麼沒把他交給別人撫養?佟佳氏出身尊貴(康熙的表妹)佟氏一族是康熙時期的名門望族,佟佳氏在其病危前被冊封為皇后,所以雍正還是康熙的嫡子。守規矩的德妃烏雅氏 既不是先皇的皇后,雍正也不是她的子嗣,她自知沒有資格受封太后。拿現代的話來說一個 代孕的 稱太后也太不要臉了吧。這才是她不接受太后封號真正的原因,一個很簡單的原因,被各種解讀 利用,還一直被沒完沒了的無知探討。哀哉……


飛揚逍遙遊


平常人家娶媳婦講究個門當戶對,富貴人家更是了不得。就說這滿清達子偏偏就講究這個;康熙帝的大兒子“胤禔”就不是嫡出,把老二“胤礽”立為太子。說的庶出就是說“老婆”的孃家人是不是出身高貴的意思。這不;康熙帝就因為大兒子的母親“惠妃”那拉氏是五品郎中索爾和的女兒,出身沒有胤礽的母親“赫舍里氏”身份高貴而將二兒子胤礽立為太子。


後來太子被廢,一度鬧出來一次“九王奪嫡”,把這位康熙爺鬧的混天海底,傷筋動骨,兒子們的感情支離破碎。後來在這次皇位的鬥爭中讓一位出身不怎麼樣的“雍正”坐了天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雍正帝”的母親叫“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包衣奴才出身)是後來被封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的女兒,當然這個身份就不行了,入宮時十四歲,還是個宮女,可她偏偏生了個兒子叫“胤禛”既是後來當了“皇帝”的雍正帝!

德妃,烏雅氏,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圖片來自網絡)

這位德妃烏雅氏一生雖然位居康熙帝的偏妃,卻養了三個兒子;胤禛、(胤祚、六歲既殤)胤禵和三個女兒,女兒且不必說,這個“胤禛”排行老四,胤禵排行十四,前者封“親王”後者“大將軍王”,都不是善茬。那時候的滿族人講究母以子貴,鼓搗來鼓搗去,這個“胤禛”當了皇帝。

(這就是雍正帝,圖片來自網絡)

可是這位雍正帝的母親烏雅氏(孝恭仁皇后)不高興了,為什麼?因為她的小兒子既老十四胤禵也具備當皇帝的料。


(康熙帝的十四子胤禵,圖片來自網絡)

這位烏雅氏於一六七八年(康熙十七年)生了皇四子“胤禛”後,既被封為“德嬪”。這時康熙帝的第二位皇后鈕鈷祿氏剛剛去世,主管後宮的貴妃“佟佳氏”最為尊貴,就這樣胤禛就被佟佳氏養育,這本來就是一件好事呀,你想這不是太高了胤禛的身份嗎?你錯了,小孩子自小誰養他就和誰近,所以這位“胤禛皇帝”在感情上與自己的親孃烏雅氏就沒有那麼親了。自打烏雅氏又生了小兒子皇十四子胤禵後,總是覺得這個小兒子親,又能幹,又是大將軍王,

可偏偏這個皇位落到了那個與她自己不親大兒子胤禛手裡。對於雍正帝而言這也是一種隱痛,就是因為自己的母親地位不高,出於政治考慮,他必須神話自己的出身,可是作為母親的烏雅氏她是希望自己的小兒子當皇帝了,這就造成了雍正帝與母親之間的緊張關係,加之雍正帝不是一個任人唯親的昏君,當了皇帝后又沒有重用母親孃家的人,這樣母子矛盾加劇。
由於烏雅氏沒有親自撫養過雍正帝,所有的母愛都給了雍正帝的弟弟,登基後的雍正也發現自己不是母親烏雅氏所期望的哪一位,知道母親更希望自己的弟弟胤禵來坐這個皇帝的位置
,而雍正帝因為九王奪嫡的事把十四弟囚禁起來,這讓母親烏雅氏對雍正非常不滿,到死這也是她的一塊心病,堅決的拒絕了當這個太后。


日堯居k古史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而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點來回答:

1、烏雅氏的出身

雖說烏雅氏是雍正的親生母親,可烏雅氏在生下雍正後沒多久,就被康熙安排給佟佳氏去養育了,也就是說,烏雅氏只負責了生下雍正,在未來的日子裡,並沒有對雍正賦予養育之恩,正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養育之恩,沒齒難忘”,烏雅氏對於雍正來說,也只是名義上的母親,而實則雍正更喜歡撫養他長大的佟佳氏。

其次,這就回到當時的出身了,也可以用“門當戶對”來形容,烏雅氏是誰?滿洲正黃旗人,其父親的出身不高,後來才被追封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而烏雅氏在進宮後,當了一段時間的宮女,由此可見,烏雅氏在這後宮裡,在這一個看出身門第的世界裡,可謂低的可憐,而佟佳氏呢?滿洲鑲黃旗人,她的出身與烏雅氏比起來,那可了不得,她的父親正是領侍衛大臣、承恩公、佟國維的女兒,世祖孝康章皇后的親侄女,因此也就是康熙帝的嫡親表妹,但是被封為皇貴妃。這生母與養母的地位這麼一比較,無論當時是“母親子貴”,還是“子憑母貴”,特別是帝王家,倘若你母親的出身非常之高,那對於你未來爭奪皇位上,可是幫了不少忙,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大阿哥和太子,大阿哥的母親只不過是一個五品官的女兒,而太子的母親則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赫舍里氏”,這個家族在當時著名的人物就是索尼,索額圖,你想想,要不然排行老二的,最後怎麼能被封為太子呢?


2、烏雅氏與雍正的關係

說到烏雅氏與雍正的關係,那就不得不提烏雅氏另外一個兒子,就是後來被封為“大將軍王”的胤禵,前文我們提到,雍正在烏雅氏生下沒多久,就被送去給佟佳氏撫養了,以至於雍正和烏雅氏的關係一直不怎麼好,這也是後來為什麼烏雅氏將所有的母愛都給了老十四胤禵,而說到這個胤禵與胤禛,這兩人的性格也是一個關鍵點,對於胤禛,我們都知道,他生性冷酷,且比較剛毅,眼裡不揉沙子,無論是對自己的家奴還是對下屬,可謂都是非常嚴格,這樣的人一般很難和別人產生那種非常親近的感覺,再加上烏雅氏本來與雍正也就存在名義上的母子關係,而胤禵則不是,首先胤禵是長期在烏雅氏身邊,感情自然比雍正好,另外就是胤禵又經常呆在八阿哥胤禩身邊,胤禩可是以“賢”出名,而胤禵在胤禩身邊,或多或少,耳濡目染,都會學習到一些所謂的風度之類的性格,而對於烏雅氏來說,雖說未來是母憑子貴,但烏雅氏還是覺得胤禵不錯。

其次,就說到後來胤禛登基當上皇帝之後,他與烏雅氏之間的關係可謂到了冰點,為什麼呢?一個是因為後來老十四胤禵的表現也是越來越深得康熙帝的喜愛,包括後來被封為大將軍王,也就是說,在烏雅氏的眼裡,老十四雖說是跟在胤禩的身後,但胤禵還是具備爭奪皇位的機會的,可誰曾想,最後登上皇位的偏偏是自己的大兒子胤禛;二是因為烏雅氏後來聽說胤禛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胤禛篡改了康熙的遺詔,遺詔上本來寫的是傳位給十四子胤禵。這其一與其二,則加速了烏雅氏對雍正的冷漠和不領情。


而更讓烏雅氏可以說是“恨”雍正的一點就是,後來雍正將胤禵給幽禁起來,罰去看守皇陵,這一點可謂瞬間點燃了烏雅氏內心的仇視。


綜上所述,也就差不多道出了烏雅氏為啥不願意接受雍正對於她的加封,因為烏雅氏打心眼裡就不喜歡雍正,甚至對雍正產生了仇恨,因為雍正對她的愛子胤禵的處罰,實在是讓烏雅氏難以抹滅。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1.這可能是憎恨雍正的後來文人編纂的。雍正和文人關係不太好。所以雍正寵臣田文鏡在地方辦事的時候,就有文人抬出孔子的靈位來壓制田文鏡。歷史最後還不是文人書寫的。

想寫雍正這麼壞,連生母都恨他。

2.現在社會,有2個兒子的母親,有時候也很容易偏心偏的厲害。雍正不是她母親親手養大的,不親他母親,他母親不喜歡他,喜歡小兒子也是有的。所以這時候不開心鬧彆扭。不過是老人家鬧彆扭。反正她是皇帝生母了,沒人敢對她怎麼樣。

3.可能是她很有政治觸覺,知道自己小兒子危險了,用這種方式來威脅雍正,以換取自己小兒子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